遵义会议 知识点题库

辛亥百年薪火相传,民族复兴重任在肩。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以下图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革命道路上坚持不懈的探索历程:

材料三:毛泽东曾说“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胡主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

  1. (1) 依据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和社会习俗方面说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政治方面:

    思想方面:

    社会习俗方面:

  2. (2) 根据材料二中的图文信息,请在下列表格中填写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及其历史意义。


    会议名称

    历史意义

    图一

    图二

    遵义会议

    图三

  3. (3)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请说说中国共产党人和孙中山先生一脉相承的共同追求是什么?

  4. (4) 有人说“辛亥革命在一片欢呼声中失败了。”辛亥革命的成败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给我们哪些历史启示?

为了充分挖掘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旅游,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指出在今后5年内,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12个红色旅游区、30条精品路线和100多个经典景区。

材料一:如图是我校八年级一班历史老师给同学们推荐的两个旅游地点:


材料二: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学校组织共青团开展以“重走长征路”为主题的冬季户外活动。

  1. (1) 图一描绘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2. (2) 图二描绘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井冈山,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建立了以什么地方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该根据地的建立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下面是为本次活动设计的旅游路线,①②③处不慎被污损,请根据提示在方框内填上正确的地名,将路线补充完整。

  4. (4) 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发展红色旅游有何重要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

  1. (1) 材料反映的是红军长征历史,途中党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什么?这次会议后,中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2. (2) 请写出长征的出发地点。
召开于长征途中,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    )
A . 中共一大 B . 遵义会议 C . 中共七大 D .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阅读材料: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二:

请回答:
  1. (1) 材料一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中写下的诗句,那么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2. (2) 长征的出发地点和三军会师的地点分别在哪里?
  3. (3) 红军长征途中召开了一个重要的会议,是什么会议?
  4. (4) 材料二中的图片所反映的是哪个历史事件?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解放军由防御到进攻)的事件是什么?
某校八年级(2)班举办了一次历史知识竞赛,要求参赛者根据随机出现的关键词,判断出相应的事件。如图是小红同学抽取的一组关键词,据此判断它反映的是(   )

A . 湘江战役 B . 遵义会议 C . 四渡赤水 D . 会宁会师
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会议,决定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常委分工,中央由张闻天负总责,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行动。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看,遵义会议(  )
A . 使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B . 形成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力量 C . 使中国革命从此一帆风顺 D .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博古把这次反“围剿”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归之于国民党力量的强大……白区反帝反蒋运动没有显著进步……各根据地配合不够密切……后方物资供应工作没有做好等客观原因。

……周恩来实事求是地指出这次“围剿”战争的失败是在军事指挥上确有问题。

——摘编自孟庆春:《毛泽东的辉煌人生和未了心愿》,93—94页

材料二:目前国民党在贵州的防御力量薄弱,如果中央红军在贵州东北部的遵义地区能够站住脚,那么,向北偏西可以相机北进与力量更强大的红四方面军会合,向北偏东可以与红二、红六相互策应,遵义地区应该是一个能够让红军左右逢源的好地方。

——王树增《长征》,212—213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材料三:

会议决定:

1.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

2.……

3.常委中再进行分工。

4.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5.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注:三人团;博古、李德和周恩来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博古与周恩来对反“围剿”战争失败主要原因的不同认识。
  2. (2) 根据材料二,简述毛泽东提出的关于部队前进方向的建议。
  3. (3) 综合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概述材料三中“伟大转折”的涵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三图中的会议在中国革命发展史上的地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太平天国文书汇编》

材料二: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在孙中山等人的推动下,革命思想广为传播,革命团体不断出现,各地革命活动蓬勃发展。

材料三:某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一切企图拿党的正确的路线来为军事领导上的错误路线做辩护是劳而无功的。”

——《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

  1. (1) 材料一描述的内容出自哪一历史文献?他们绘制的生活蓝图为什么不能实现?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矢志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活动有哪些?
  3. (3) 材料三中的“会议”是指哪次重要会议?根据材料回答,不能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从1921年到2021年,10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从在野到执政,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光辉之路。

[从无到有]

材料一: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百年中国》

[从幼稚到成熟]

材料二:遵义会议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到成熟的标志。

[从在野到执政]

材料三: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企图恢复抗战前“一党专制、一人独裁”的局面,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

随后,通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贏得了执政党的合法地位,领导人民当家。

(从挫折失误到成就辉煌)

材料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经历过挫折,出现过失误。但中国共产党能不断更正自身失误,成功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1. (1) 为什么1921年被看作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2. (2)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回答,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自己内部问题的?
  3. (3) 依据所学知识,材料三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是指哪一事件?
  4. (4) 列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遇到的“挫折”? 材料中的“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5. (5) 读史使人明智,回顾党的奋斗历史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革命实践中不断走向成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民党不仅在思想上和政治上、而且在组织上也得到共产党的很大帮助,对于共产党来说,在实行国共合作后也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一切并不是以削弱国民党为代价取得的,而是在国民革命运动中两党得到了共同发展。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同城市相比,农村是落后的。但这条道路却历史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之路。它最初虽然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然而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由此,它最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这次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也正是由于这一转变,我们党才能够胜利地结束长征。

——摘编自《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 (1)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次国共合作对国共两党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
  2.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以及选择这条道路的决定性因素?
  3. (3) 据材料三指出这次会议的名称和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
  4.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砥砺前行,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 (1) (崭露新曙光)写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是哪次会议?
  2. (2) (开辟新纪元)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政权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3. (3) (探索新道路)材料三:1953年我国重工业占农轻重比例17.6%,1957年占农轻重比例57.3%。

    这一期间重工业增长速度很快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什么?

  4. (4) (踏上新征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如何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拨乱反正的?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某校九(6)班的同学开展了历史研学旅行活动,请你来参与。
  1. (1)

    方案一:工业旅游

    鞍山钢铁公司

    长春一汽制造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上图两个工业城市是在国家发展建设规划中形成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在武汉修建,是其重要成就之一。请你说说国家发展这个建设规划有何重大意义?
  2. (2)

    方案二:“红色”旅游

    A上海

    B井冈山

    C遵义

    在A.上海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在B.井冈山曾经发生,建立一支革命军队;在C.遵义召开会议后,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若继续红色之旅,你会选择下一站去哪?说说理由。
  3. (3)

    方案三:家乡旅游:小岗村纪念馆


    请为上图所示的旅游景点配上相应的解说词。
“将他们(博古、李德)‘轰’下了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材料所述史事发生在(   )
A . 中共一大 B . 八七会议 C . 古田会议 D . 遵义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