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 知识点题库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摘自周恩来讲话 (1927年)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城市—农村—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材料四: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而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也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长的撤退……

请回答:

  1. (1) 材料一是中国历史发展某阶段的基本线索示意图。请分别指出①②③④四处序号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实。

  2. (2) 材料二中的起义指什么起义?这次起义有什么意义?

  3. (3) 从材料三得知,中国共产党走出一条“城市—农村—城市”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中,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是谁领导建立的。

  4. (4) 材料四所说的“行军”是指什么?“行军”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行军”途中什么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城市见证了历史的变迁。结合所学知识,请补充完整下列图片中的相关信息。

辛亥百年薪火相传,民族复兴重任在肩。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以下图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革命道路上坚持不懈的探索历程:


图一 嘉兴游船                    图二 遵义会址          图三 延安圣地

材料三:毛泽东曾说“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胡主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

  1. (1) 依据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和社会习俗方面说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政治方面:

    思想方面:

    社会习俗方面:

  2. (2) 根据材料二中的图文信息,请在下列表格中填写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及其历史意义。


    会议名称

    历史意义

    图一

    图二

    遵义会议

    图三

  3. (3)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请说说中国共产党人和孙中山先生一脉相承的共同追求是什么?

  4. (4) 有人说“辛亥革命在一片欢呼声中失败了。”辛亥革命的成败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给我们哪些历史启示?

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贵州,召开了,这次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78年,在历史关头,中共再次召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下列事件中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    )
A . 红军强渡大渡河 B . 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 C . 红军四渡赤水 D . 遵义会议的召开
下面是小明制作的读书卡片,该“读书摘要”中的要点涉及的会议是(    )

A . 中共一大 B . 中共二大 C . 八七会议 D . 遵义会议
从1921年到2018年,97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从弱小到强大,从幼年到成熟,从在野到执政,探索出了革命和建设两条辉煌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弱小到强大】

材料一:

【从幼年到成熟】

材料二: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到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

【从在野到执政】

材料三: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随后又通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领导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的统治,实行了人民当家作主。

  1. (1) 材料一这组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 (2) 遵义会议是中共在哪次重大军事行动过程中召开的?你认为这次“重大军事行动”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3. (3) 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三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指哪件事?请写出“三年的军事较量”中三大战役的名称。
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生生不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打开中国地图,有两条雄踞在中华大地上的“人工巨龙”……一撇一捺,一刚一柔,交叉在北京,形成一个大大的“人”字,成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和生生不息的文化象征。奇巧的是,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也构成一个大写的“人”字。

——摘编自《追根溯源大运河,千年文化谱新篇》等

材料二:2019年12月5日,国家出台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要坚持保护优先、彰显特色。在建设范围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涉及陕西、北京等15个省区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涉及北京、山东等8个省市;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以中央红军长征线路为主)涉及江西、湖南等15个省区市。建设国家文化公园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摘编自2019年12月6日人民网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①图1中的两条“人工巨龙”A、B分别代指什么?长城;大运河。

    ②用直线将图2中的“a.b”与其相对应的地名连接起来。

    ③长征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之一。请你谈谈长征精神。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④下面三位同学就“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路线是否覆盖我们湖南省”发生了争论,你认为谁的说法正确?

    刘玲: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路线都覆盖湖南省。

    李红:你错了,只有长城、长征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路线覆盖湖南省。

    张军:你们两个都错了,只有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路线覆盖湖南省。

    ⑤“我为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出谋划策”班会接龙活动开始,李阳同学抢先发言: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一定要体现地方特色。请你参加该接龙活动并发言。

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二者都(   )
A . 作出挽救党和革命的决定 B . 为长征胜利创造条件 C . 推动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 D . 促成团结抗日的局面
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写道:“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撒播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长征中,标志着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是(   )
A . 遵义会议 B . 四渡赤水 C . 巧渡金沙江 D . 甘肃会宁会师
某班的历史兴趣小组在编写剧本《红军长征》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 .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B .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 . 红军爬雪山、过草地 D . 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长征结束
某回忆录记载:“离开瑞金后,……在冲破四道封锁线和湘江战役后,红5军团第34师和红3军团第6师第18团被阻于湘江东岸,指战员大部牺牲。中央红军锐减至3万余人,红8军团番号撤销。”这本回忆录的下一个章节最可能是(    )
A . 生死攸关的转折 B . 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C . 陕甘军民传喜讯 D . 百万雄师过大江
党的会议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不平凡的成长历程。以下会议及其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
A . 中共二大——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B . 遵义会议——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 . 中共七大——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曙光 D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历史学习小组模拟“红色旅游”的推介活动,下列各项适用于介绍遵义的是(   )
A . 红色的小船——见证了党的诞生 B . 英雄的城市——诞生了八一军魂 C . 转折的会议——挽救了中国革命 D . 革命的摇篮——开创了革命新路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会议。
  1. (1)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
  2. (2) 通过土地革命利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3. (3)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4. (4) 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