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道法 地理 

中考试题

阅读《爱莲说》,完成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家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词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 中通外直 政通人和 博古通今
B. 香远益清 益慕圣贤之道 老当益壮
C. 濯清涟而不妖 清风徐来 冰清玉洁
D.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未能远谋 好高骛远
【2】翻译文中三处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甲)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翻译:只有晋代的陶渊明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很喜爱牡丹。
理解:陶渊明爱菊,自唐朝以来人们非常喜爱牡丹,作者喜爱的与他们不同。
(乙)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翻译: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理解:把菊花、牡丹、莲比作不同的人,看似写花,实则写人,暗写自己如君子。
(丙)菊之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就很多了!
理解:表明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隐逸于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体现了他逍遥避世人的人生追求。
【3】自古以来,我国有许多如莲的君子。阅读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结合《爱莲说》,分析材料中人物的品质。
(链接材料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①。”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餔糟而啜其醨②?何故怀瑾握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③,受物之汶汶④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⑤乎!”
(节选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链接材料二)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⑥,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⑦。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⑧,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目《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 [放] 放逐。 ② [餔(bū)其糟而啜其醨(lí)] 意思是效法时俗,随波逐流。③[察察] 洁净的样子。④ [汶汶] 污浊的样子。⑤ [温蠖(huò)] 昏聩。⑥ [弘范] 元初大将。⑦ [张世杰] 宁朝抗元爱国名将。⑧ [固] 坚决。

2019 • 湖北省咸宁市】— Creative morning ________ are popular in our school.

—Yes, we dance to fun music, such as the song Calorie(《卡路里》).

A. exams           B. exercises           C. examples            D. expressions

对被子植物进行分类时,其中最重要的分类依据是( )
A. 被子植物茎杆的质地 B. 叶子的形状
C. 花或果实、种子的特征 D. 人类对其利用价值大小

古代描写我国河流的诗句很多,其中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就是描写长江的。据此回答18

18.导致长江这种流向的原因是(        

A.气候类型多样,降水总量丰富      

B.地形多种多样 ,山区面积小

C.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

用诗文原句填空。
(1)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论语》)
(2)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__。(王昌龄《出塞》)
(3)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4)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6)相信吧,__________。(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7)无论将来我们遇到什么困难,请坚信希望永在,因为许多事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说:“现在人们对希腊这一黑暗时代(指古代希腊遭受蛮族入侵)的了解要比对印度遭受蛮族入侵时期的了解详尽得多,这主要归功于希腊人自己留下的宝贵遗产。”他在这里说的“宝贵遗产”主要是指 (  )

A.《荷马史诗》      B.《天方夜谭》

C.儒略历           D.《十二铜表法》

如图为某岛国工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岛国是东亚的________;该国海岸线 ________,多优良港湾,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  ________  岛;该国位于太平洋板块和________ 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其中不包括

A. 东欧剧变                                   B.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C. 欧洲的联合                                 D. 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用_______来测取物体所受的两个拉力大小,且在测量前要依据拉力方向完成它的______调节;在“用电流表测电流  用电压表测电压”实验中,电流表要______(选填“串联”或“并联”)在电路中,且使电流从它的______接线柱流入。

2021年3月14日至19日、27日至29日,我国多地先后经历了10年来强度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沙尘暴天气。下图是3月15日至16日全国沙尘天气预报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天气预报中,表示沙尘暴的符号是(

A B C D

2 图中受强沙尘暴影响的地理区域是(

A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B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北方地区 D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3 下列措施中,能减少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的是(

A 在农业生产中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B 退耕还林还草,修建防护林体系

C 大量增加牲畜数量,提高草场利用率

D 大力开垦草原,增加耕地总面积

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是什么?

2019·湖南中考模拟)施工队要铺设1000米的管道,因在中考期间需停工2天,每天要比原计划多施工30米才能按时完成任务.设原计划每天施工x米,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2                  B=2

C=2                  D=2

中国美食讲究色香味美,优雅的摆盘造型也会让美食锦上添花,图①中的摆盘,其形状是扇形的一部分,图②是其几何示意图(阴影部分为摆盘),通过测量得到AC=BD=12cm, C, D两点之间的距离为4cm,圆心角为60°,则图中摆盘的面积是( )

A.80πcm2

B.40πcm2

C.24 πcm2

D.2πcm2

选出对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有误的一项()
A. “聚”“怒”二字分别从听觉、视觉描写了潼关之险,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B. “望西都,意踌躇”写出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C.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没有直接提到战争,但改朝换代的战争惨烈图景跃然纸上。
D. 最后两句为全曲点睛之笔,是作者对以往的历史所做的概括与批判。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位于“三洲五海”之地的是
A. A B. B C. C D. D
【2】图示各地区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 A地区是黑种人的故乡,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B. B地区水比油贵,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发源地
C. C地区发达国家众多,旅游业发达
D. D地区山河相间、横向分布,当地居民喜食米饭

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质说法 正确 的是(

A .红糖、白糖、冰糖都是蔗糖

B .几丁质只存在于动物细胞中,构成节肢动物的外骨骼

C .蔗糖是没有还原性的单糖

D .纤维素只存在于植物细胞,不能给人体供能,所以我们不需要吃含纤维素的食物

的内角 所对的边分别为 .

1 )若 成等差数列,证明:

2 )若 成等差数列,求 的最大值 .

下表为刘铭传事迹简述。对此解释合理的是,当时

时间

主要事迹

1880

沙俄因伊犁交涉问题以武力相威胁,刘铭传应召入京,疏陈兵事,请建铁路,所议虽未实行,但为近代国人向清政府议修铁路之始。

1884

中法战争起,刘铭传以巡抚衔督防台湾。战后台湾建省,为第一任巡抚,任内修筑炮台、电线,并兴建铁路沟通南北,加强台湾防务。

1890

刘铭传加兵部尚书衔,清政府命其帮办海军事务,但旋因病去职。

A 铁路逐渐被国人认可 B 洋务运动的直接目标基本实现

C 清廷全力推进近代化 D 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时,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阿拉伯人将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世界各国的造纸术也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

唐朝时,中国已发明了火药。中国的火药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一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

材料二

1)据材料和材料二,说出这些发明传播的特点。

2)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说,中国“在3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请再举出一例说明这一观点。

洗雪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耻辱,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的历史事件是
A. 五四运动 B. 红军长征的胜利 C. 扰日战争的胜利 D.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