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五年级语文试题

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白雪塑像(嘉兴市)

许行

    ①夏夜,路灯撒下一片银光,人们在灯下下棋,聊天,打扑克……

    ②一个女人夹着一件上衣,寻寻觅觅走来,对一个观棋的中年男子说:“走吧!元元的作业写完了。”说着把上衣给他披在身上。

    ③于是,男人跟着女人回家。

    ④大约十五六平方米的屋子里,摆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占地不大的学生桌,桌上放着元元的课本和作业。这是三口人的一个小家。

    ⑤父母都是工人,这个家也来之不易。他们在此一住十几年,儿子元元上初中三年级了。他们越来越觉得这个小屋的负荷太重,快盛不下啦!

    ⑥一张学生桌供儿子专用,幸亏他们都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伏案书写的需要。但爸爸不争气,患有北方常见的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震动,元元写作业聚精会神的思考就会被打乱。儿子苦恼,他也苦恼,可有啥办法呢?

    ⑦爸爸嗓子一痒就赶紧躲到厨房里去,怎奈厨房连个门也没有,怎么隔音?有时他躺在那里用被子蒙住头,一咳嗽照样满屋都响……唉!为啥落下这个毛病呢?

    ⑧儿子很体谅爸爸:“爸爸,你咳吧,不要紧,我一样写作业。

    ⑨“唉,儿呵,爸爸这病影响了你……”他没有读过书,当了一辈子睁眼瞎,就分外觉得读书重要,他很怕耽误了儿子的前程。

    ⑩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该躲出去啦。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

    ⑪“爸爸,你别出去了。”元元阻拦爸爸。

    ⑫“不,爸爸有点事。”

    ⑬啥事?总在这个时候有?元元心里明镜似的。元元心疼爸爸,可又拗不过爸爸,元元知道为自己的学习,爸爸什么都豁得出来。元元是个懂事的孩子,一想到这就心酸,眼泪直往肚里流。

    ⑭北方的冬天来得早。这天晚饭后,爸爸说到对面楼里去会棋友杀两盘。元元临近期末,功课紧,作业多,他在这个温暖宁静的小屋里,埋在作业堆中,不知不觉夜深了,他的作业才做完。这时他精神松弛下来,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凭窗望去,外边早已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戴着大口罩的人,周身洁白,成了个雪人啦!他像一下子被电着了,受到极大的震撼,立刻泪流满面地跑了出去,大声呼唤:“爸爸呀,爸爸……”话未出口竟不住呜咽起来。

    ⑮无声的雪花,如银如絮,立刻盖住了这对拥抱着的父子。安静的街心便又多了一座洁白的雕像……

  1. (1) 第②自然段中“走吧!元元的作业写完了”,女人说这句话的原因是(    )
    A . 丈夫沉迷于下棋,妻子在催促他快点离开。 B . 提醒丈夫可以回家检查儿子的作业了。 C . 儿子作业已写完,告诉丈夫可以回家休息了。 D . 埋怨丈夫不该在儿子做作业时离开家。
  2. (2) 第⑤自然段中“这个小屋的负荷太重,快盛不下啦”,下列各项中对此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父母把最好的都给了儿子,儿子的个头长得太大。 B . 小屋里放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C . 一家人一住便是十几年,屋子已经显得有些老旧。 D . 儿子没有安静的学习场所,父母也没有单独的休息空间。
  3. (3) 文章第①至③自然段描写了一个场景:

    第④至⑬自然段以插叙的方式交代:

    最后第⑭至⑮自然段又描写了一个场景:

  4. (4) 第⑥自然段中提到儿子“苦恼”,爸爸也“苦恼”,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两个人的“苦恼”分别是指什么?

    ①儿子的“苦恼”:

    ②爸爸的“苦恼”:

  5. (5) 本文很注重自然环境的描写,如第①自然段写了“夏夜”,第④①自然段又写了。这样描写的好处是
  6. (6) 文中的哪个人物打动了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述理由。
词语我会写。
  1. (1) 像“左顾右盼”一样含有“看”的字眼的成语: 
  2. (2) 像“风流潇洒”一样描写人物外貌或神态的成语:
  3. (3) 像"成千盈百"一样含数字的成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白鹅,是一位即将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我抱着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里。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 , 想道“一个高傲的动物!”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鹅的叫声,单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竞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1. (1) 第一自然段中的“这姿态”是指;第三自然段中的“此”是指
  2. (2) 鹅吃饭需要三样东西,分别是
  3. (3) 用“”画出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
  4. (4) 作者在描写鹅的步态时运用了的写作手法。
  5. (5)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白鹅的高傲?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根手指的故事 

    1883年,富有创造精神的工程师约翰·罗布林雄心勃勃地准备着.(zháo zhuó)手建造一座横跨曼哈顿和布鲁克林的大桥。可是桥梁专家们都劝他说这个计划纯属天方夜谭,不如趁早放弃。罗布林的儿子——华盛顿·罗布林,一个很有前途的工程师,也确信这座大桥可以建成。父子俩.(liǎng liǎ)克服了种种困难,在构思着建桥方案的同时,也说服了银行家们投资该项目。 

     然而大桥开工仅几个月,施工现场就发生了灾难性的事故。父亲约翰·罗布林在事故中不(幸 辛)身亡,华盛顿的大脑也严重受伤。许多人都以为这项工程会因此而泡汤,因为只有罗布林父子才知道如何把这座大桥建成。 

     然而,尽管华盛顿·罗布林丧失了活动和说话的能力,但他的思维还同以往一样敏锐,他决心要把费了父子俩很多心血的大桥建成。一天,他脑中忽然一闪,想出一种用他唯一能动的一个手指和别人交流的方式。他用那根手指敲击他废了的手臂,通过这种密码方式由妻子把他的设计意图转述给仍在建桥的工程师们。整整13年,华盛顿就这样用一根手指指挥工程,直到雄伟壮观的布鲁克林大桥最终落成。 

     不是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不能成功,而是他们缺少智慧,因为他们面对事情的(坚 艰)难时,没有做下去的勇气。 

  1. (1) 把括号里正确的读音和汉字写下来、。 

  2. (2)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天方夜谭:

    ②泡汤:

  3. (3) 请针对画“”的句子,提一个你认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比一比组成词语。

     拾     温     脑

     抬     湿     恼

     理     盆     梳

     埋     盘     流

辨字组词。

玷 ()    撩 ()    侨 ()    眷 (

沾 ()    潦 ()    桥 ()    卷 (

粘 ()    缭 ()    骄 ()    券 (

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光线      的长桌       的笑容

的天使      的面容       的孩子

请把表示相同意思的词语连起来。

榜文           印章              货郞          医生
店家           公告              郎中          文人
印信           车站              客舍          小贩
驿站           店主              墨客           旅馆

想一想,填一填。

粉红的       可爱的       靓丽的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1) 把威尼斯小艇比作独木舟,写出了小艇的特点;把小艇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的特点;把小艇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的特点。
  2. (2) 荷兰,是水之国,这里一条条纵横交错,宛如棋盘。
  3. (3) 荷兰,是花之国。那绿意盎然的村野乡间处处是大片大片鲜艳夺目的国花——
多音字组词

模mú     mó       露lù    lòu

体会句子的表达特点,再选择一个情景写一写。

①他身体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

②这个体操运动员的动作真灵巧,她在高低杠上的表演就像猴子在树林间攀援、穿行。

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我也会写这样的句子:

列车在山间奔驰    雨点落在窗户玻璃上    游子回到家乡

形近字组词。

     殖     杀     菌     炭

     值     希     茵     碳

     植     刹     茴     恢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母爱的原野

    我生长在穷山乡,小时候多病。记得在我4岁那年高烧不退,母亲背着我就往几十里外的公社卫生院跑,一路上她瘦骨如刀的脊背硌得我生疼,我就哭着让她抱。那段路有多长,我没有什么概念,只记得寒冬腊月她脸上淌着汗珠子,一颠一颠地紧走。我还记得在光秃秃的山道上看见唯一一棵没有被砍伐的枣树。

    回来时,母亲的心情松快多了,也不急着赶路。我静静地躺在她怀里,只觉得很美,可我突然发现了一件事有点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来时长在右边的树,现在跑到了左边。母亲笑起来,但她没读过什么书,一时说不清,索性抱着我把身子转来转去地比划。

    许多年过去了,偏偏这件小事石头般落在了心里。每当我看见路边的树,就会想起朴素如泥的母亲和她那朴素如庄稼的话语:转个身,你就会发现那棵枣树。

  1. (1)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松快——        朴素——        奇怪——

  2. (2) 词语巧搭配。

    的山道      的枣树      的话语

    的母亲      的冬天      的心情

  3. (3) 谁是谁非。

    ①“只记得寒冬腊月她脸上淌着汗珠子,一颠一颠地紧走。”的意思是

    A.母亲只想着抱“我”去医院,忘记了坐汽车比走着快。

    B.母亲非常担心“我”的病情,唯恐走得慢,累出汗了,没有顾得上擦。

    ②“回来时,母亲的心情松快多了,也不急着赶路。”的意思是

    A.母亲抱“我”去医院已经很劳累了,回来走不动了。

    B.“我”经过医院的治疗,病情好转,母亲心情特别好。

  4. (4) 你的母亲也有很多让你感动的事情吧?试着写出一件来。
把有关联的项目用线连起来。

杭州             双龙洞                 买卖街

金华             趵突泉                 苏堤春晓

济南             圆明园                 石钟乳

北京             西子湖                 小泉

读《青山处处埋忠骨》片段,回答相关问题。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1. (1) “忠骨”的意思是,在本文中是指

  2. (2) 毛主席签字的电文稿,反映了什么?

  3. (3) 从“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这句话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辨字组词。

  访  纱  胎

  妨  沙  抬

课外阅读。

蛇与刺猬

  ①蛇一逮住青蛙,总是用它藤蔓般的躯体,把青蛙团团缠住,然后张开它那极大的嘴巴……

一天,蛇遇到了刺猬,它又故伎重施。刺猬顿时蜷缩起来,有意地听从蛇的摆弄。只是在蛇把刺猬缠到紧得不能再紧的时候,刺猬一下使劲张开了它周围的尖刺,刺穿了蛇的躯体。蛇再也无法逃脱,最后成了刺猬的美餐。

  ②蛇在临死的时候,痛苦地说:“我这是活该,竟______________地看待一切事物。我本想做一个赴宴的人,没想到反倒成了别人桌上的吃食。”

  1. (1)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故伎重施:

  2. (2) 根据你的理解,在第②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3. (3) 文中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4. (4) 读了这篇短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 /信   默/而不舍    B . 眼/滥   没/奄一息 C . 物/空   红/妄自薄    D . 蓝/安   玉/残垣断
用关联词语把下列两句话合为一句话。

①衣服不合身。衣服一点儿也不好看。

②他母亲病得快要死了。他只好把这套衣服放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