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五年级语文试题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冬暖   无影   安然

语言实践。

读了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后,大家都很敬爱海力布,你敬爱他吗?你认为他那样做值不值得?为什么?

给下面句子中的“绝”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断    ②独一无二的,无人能及的    ③一定,无论如何    ④尽,穷尽

  1. (1) 严监生望地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2. (2) 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没有一个白点。
  3. (3) 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活。
照样子给词语分类

山峰    水壶    月光    守株待兔    下坠

鲜艳    明亮    射击    姹紫嫣红    迅速

滑冰    开灯    皎洁    青山绿水    恐龙

①山峰

②下坠

③鲜艳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盛大----    珍贵----    领略----

轮换----    心酸----    启迪----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 (1) 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 (2) 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对号入座。

脆弱       衰弱

①老班长看我们的身体一天天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②老班长严厉地说:“小梁,你不要太!” 这句话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坚持      支持

③战士们用自己惊人的毅力着自己的生命。

④我要帮老班长找野菜。老班长忽然严厉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

写出反义词

害处—  暂时—  垂头丧气—  

把下列陈述句改成把字句、被字句

武松打死了老虎。(陈述句) 

①把字句: 

②被字句:

写出下列字音相同的字。


   

    

选一选。
  1. (1) 对课文以“父爱之舟”为题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只有在船上,“我”才能感受到父爱,故以此为题。 B . “父爱之舟”把父爱与船联结起来,形象地揭示了父爱对“我”早期成长的承载作用。 C . “父爱之舟”实指姑爹的渔船,虚指父亲对孩子的爱。以此为题,把父爱具体化了。
  2. (2)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人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刻画出一位辛劳的母亲形象。 B . 句中的四个“立刻”表明因为“我”找母亲要钱,所以母亲显得极不愿意理睬“我”。 C . 句中的四个“立刻”写出了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争分夺秒地赚钱,十分辛苦。
  3. (3) 下面对文章结尾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事情记叙完了,结果也出来了,这样的结尾很自然。 B .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把从事情中领悟到的道理写出来,点明了中心,这样的结尾能够给人启迪。 C . 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结尾照应了开头,使文章结构紧凑,浑然一体。
请你给大家讲一个笑话。

    温馨提示:①最好是别人没有听过的笑话,内容健康,积极向上。②讲之前把笑话的内容熟记下来。③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

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作者为什么说“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请选取课文中原句回答。
课内阅读。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1.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相如   

  2. (2) 下列对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概括最恰当的是(    )
    A . 蔺相如害怕廉颇。 B . 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不和廉颇起冲突。 C . 蔺相如不怕廉颇 D . 蔺相如手下不理解他的做法。
  3. (3) 过蔺相如的动作和语言,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的人。
查字典填空。

查括号里的字

部首

再查几画

再组两个词

(碾)米

 

干(扰)

 

(沏)茶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妈妈,爸爸下午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他晚上七点钟回来。”母亲摸着我的脑袋,笑着说。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上描上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我敬仰我的父亲。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1. (1) 写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写写这个比喻句的作用。
  2. (2) 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一项是(   )
    A . 点明“我”对父亲的期待,体现出紧张的心情。 B . 说明时间过得很快。 C . “我”实在是没事可干,就看着钟表玩。
  3. (3) 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逼近——  拥戴——   沙哑——

《己亥杂诗》的作者是(    )
A . 李白 B . 陆游 C . 龚自珍 D . 林升
按拼音写汉字

chén liè

mù juān

juān xiàn

阅读课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回答问题
    明末清初,浙江出了一位史学家谈迁。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què)》。
  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可是,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偷东西,见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è)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经过4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新书的初稿。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明代的都城北京。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查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又经过了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1. (1) 面对即将付印的鸿篇巨制被人偷走,20年的心血化为乌有,谈迁此时是“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请你联系上下文思考一下,此时谈迁会想些什么?请写下来。


  2. (2) 为了使新书更加完备、准确,谈迁付出了很多,从短文第三自然段中“一袭破衫,四处寻访,终日奔波,面对孤灯,奋笔疾书”等词语中你体会到谈迁是一个怎样的人?


  3. (3) 请联系全文,结合生活中你了解到的事例写出你对“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这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