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历史

有学者说:“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战争的可能性。”这段材料表明建立“欧共体”的目的是(   )
A . 对付苏联,加强实力 B . 摆脱美国,独立发展 C . 发展经济,避免战争 D . 结成同盟,称霸世界
下列表格中,历史现象与原因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历史现象

原因

A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一度达到全盛

查理.马特改革

B

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C

阿拉伯数字传遍了全世界

《马可·波罗行纪》

D

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国灭亡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A . A B . B C . C D . D
继东汉末年之后,隋唐时期是我国书法艺术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唐朝著名书法家是继东晋“书圣”之后,最后成就的大书法家。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关键是(   )

A .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B . 反法西斯国家在实力上超过法西斯国家选择 C . 美苏之间社会制度矛盾的消除 D . 法西斯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阶级意义言,它所寻求的是在农民战争打击面前王朝的自我振兴.....二就民族意义言,它所寻求的是:在“鸱( chi,一种凶猛的鸟)张弥甚”的外国侵略面前,中国的自我图强。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不可谓之变政...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也。

——康有为: 《日本变政考》 (1898 年呈光绪帝御览)

材料三: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噩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1. (1) 材料一论述的是哪-历史事?举一例“自我图强”的史实。
  2. (2) 概括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变法”的历史意义。
  3. (3) 材料三中“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的是哪场革命?“一二件未竞之功”指什么? 
  4. (4) 谈谈你对中国近代探索历程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那个距今200多年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宣布独立的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在欧洲的法兰西等国的支持下,战争一直艰苦的打了八年,才最终赢得了独立。

——选自《大国崛起》

  1. (1) 材料描述的“艰苦的打了八年”的战争指的是哪一战争?
  2. (2) 请写出这一战争的开始标志和转折点。
  3. (3) 材料中描述的“宗主国”是哪一国家?
  4. (4) 请写出这一战争的领导者。
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从唐朝的海陆并举,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交往路线图

材料二: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在主要港口设市舶司加以管理,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1. (1) 仔细观察上图,材料一图中①和②分别是哪两个国家?请你举出这两个国家与唐朝友好交往的史实一例?

  2. (2) 材料二中的市舶指什么?为获市舶之利,宋朝政府采取什么措施?

欧洲文明在同时期世界文明中独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城邦生活)

材料一:多山和海岸线漫长的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希腊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多山地形不利于各地区的联系,普遍实行城邦制,公元前8—前4世纪是古希腊的城邦时代,出现过200多个城邦并存的局面,形成许多城邦联盟。

(庄园生活)

材料二:“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产生供家人需要的很多物品。”庄园的土地中的领主直 领地由依附于庄园的佃户无偿耕作,其收获全归领主。佃户的身份有的近似奴隶,由领主供给饮食,还须由领主支付一定的实物及货币。这种生产方式本来使农奴缺乏劳动的热 情……更加无法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迫于生活的压力和为领主服劳役以及缴纳地租的多重负担,很多庄园的农奴经常出逃,寻求新的生活。

——马正好《论中世纪西欧的农业》

(城市生活)

材料三:10世纪以后,城市和城镇散布在西欧各地,城市兴起的原因有许多,流行的说法有“手工业起源说”、“商业起源说”。城市的兴起为西欧孕育了更新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力量,最终导致西欧发生深刻的变化。也可以说,工商业城市的蓬勃兴起与发展,正是西欧封建社会与同时代的中国或东方相比较而具有的一个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不同点。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因素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庄园的特点;归纳庄园的生产方式对其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分析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
  4. (4)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从城邦生活到城市生活,推动欧洲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他评价的是(   )
A . 秦王嬴政 B . 汉高祖刘邦 C . 唐太宗李世民 D . 宋太祖赵匡胤
假如中央电视台举办挑战主持人节目,你认为最适合担当《法制时空》栏目主持人的是(   )
A . 孔子 B . 庄子 C . 老子 D . 韩非
《魏书.任城王传》记载:“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据材料可知,下列说法不属于孝文帝迁都的原因是(   )
A . 平城文化落后 B . 北方各民族交融加强 C . 平城中守旧势力强大 D . 洛阳是中原政治文化中心
第一个把外来的文化,包括宗教,音乐,绘画,杂技引进中国的外交使臣是(    )
A . 张仪 B . 苏秦 C . 司马迁 D . 张骞

1935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铭记历史,拒绝战争,是人类共同的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一  两大集团纷纷扩军备战,给世纪(20世纪)初的世界蒙上了战争的阴云,战争的气息随着争夺的升级而越来越浓。

1)文中的“两大集团”是指什么?哪一事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1931—1937  中国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材料二  见右图

2)密电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哪一事件?密电反映了蒋介石怎样的态度?导致了什么后果?

材料三  埃德加·斯诺,在(北平)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时,他大声质问: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军队撤出宛平?

3)埃德加·斯诺的质问针对的日军侵华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后,中国的抗战进入了哪一新的阶段?

193991—194592  第二次世界大战

4)请回答出第二次世界大会大战爆发和结束的标志性事件爱闹

材料四  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

材料五  见右图

5)材料四的内容出自哪部文献?材料五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下图反映的是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第五单元的内容,最适合本单元的主题是

A 封建时代的欧洲 B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C 走向近代 D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阅后请回答:

1)“秦皇”和“汉武”为维护封建统治,在思想上分别有什么举措?(2分)

2)举出唐代两个盛世局面?(2分)

3)列举宋代居于世界领先的科技成就?(2分)

4)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什么?(1分)

抓住历史事件相关联的因素,有助于梳理知识,加深理解。以下关联不正确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B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C.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创造条件

    D.罗斯福新政——国家工业复兴法》——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危机

南美各国足球俱乐部冠、亚军参加的足球联赛冠名为解放者杯,这是为了纪念

    A.伊达尔哥              B.玻利瓦尔             C.圣马丁                D.查巴塔

14世纪前后,西欧新兴资产阶级高举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旗帜,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这场运动

A.冲击了教会的陈腐说教            B.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

C.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D.引发了殖民扩张的狂潮

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