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历史

春秋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A .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B . 用羊耕作 C . 大兴水利 D . 青铜器的使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材料二 

图片_x0020_100005

  1. (1) 材料一中“他”是谁?请列举项他推行的汉化措施。
  2. (2) 观察材料二中的两幅图,请解释一下,图中人物坐姿发生变化的原因?
  3. (3) 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请你总结一下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具有哪些重要的历史意义?
《申报》“时评”:“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此时局出现在(    )
A . 春秋战国时期 B . 晚清时期 C . 辛亥革命时期 D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人物名字)灭六国,完成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汉武帝即位后,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他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学说,使儒家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

图一             图二                   图三

  1. (1) 图一所示的场景与哪一技术有关?这一技术的出现对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
  2. (2) 图二中的人物有何成就?与他同时期的“医圣”代表作品是什么?
  3. (3) 图三中的人物的代表作品是什么?有何特点?
  4. (4) 综上三幅图片,请概述这一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
下表为隋朝到宋的人口统计情况,与表中人口比例变化趋势紧密相关的是(   )

朝代

南方比例(%)

北方比例(%)

主要分布地区

隋朝

46

54

关中、四川、河北、陕西、山西、江浙

唐朝

54

46

关中、四川、河北、陕西、山西、江浙

北宋

66

34

河南、江浙、淮河流域等

南宋

69

31

长江中下游地区

A . 战争利于人口增长 B . 两宋出现民族交融 C .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 . 人口减少北方衰退
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主为了统治广大的平民和奴隶,采取的两种主要手段是(    )

①军队    ②刑法    ③礼仪教化    ④实行宗法制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我国古代历来重视对地方的管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秦朝推行郡县制 B . 汉武帝实施“推恩令” C . 元朝设中书省管理地方 D . 清朝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根据律奴法典>的记载,神创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种姓。种姓之间等级分明,低等级的男子不能娶高于他们等级的女子;首陀罗不能享有财产权;等级越高授予的墓冢越大。上述现象出现在(    )
A . 古埃及 B . 古巴比伦 C . 古印度 D . 古罗马
被誉为“状元实业家”的张之洞创办了大生纱厂,走“实业救国”之路。
左宗棠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下列与他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虎门销烟 B . 黄海海战 C . 大败阿古柏 D . 修建京张铁路

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右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分别是(    )

A . 元谋人和半坡人 B . 元谋人和北京人 C . 河姆渡人和北京人 D .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
蒋介石曾宣称:“我们的敌人不是倭寇而是土匪,东三省热河失陷了……我们应该要负责任……无论外面怎样批评诽谤,我们总是以先清内匪为惟一要务。”对此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 . 蒋介石认为国民政府的主要敌人是盘踞在深山老林的土匪 B . 蒋介石认为国民政府的主要敌人不是日本侵略者 C . 对于失陷东三省热河,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愿意承担责任 D . 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以先清除领导的武装力量为惟一要务
说出与下列思想主张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 (1) 应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主张无为而治——
  2. (2) 提出“仁”的思想,主张以德治国——
  3. (3) 主张“兼爱”“非攻”——
  4. (4)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5. (5)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

根据提示,写出相关的历史信息

①目前我国已知最早的人类是_____。

②半坡聚落是____流域原始农耕文化典型代表。

③相传_____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等,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④战国时期,各国争霸采取的外交政策分别是_____和_____。

有学者认为,《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支持该观点最有力的证据是

A.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C. 清政府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给日本

D.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探究问题。

二战后的德国历史连续书写了成功。它吸取德国法西斯化的教训,完成了文明进化,发展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它抓住机遇实现了统一。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元债务危机,也没有对它造成损伤。2011年它的经济增长率在欧洲最高,并超过了美国。

  “德国是欧洲的德国”,1989年统一前夕,德国曾经向欧洲这样承诺。今天,随着欧洲与德国实力的消长,这个承诺还算数吗?前不久,93岁高龄的德国前总理施密特疾呼:当前德国政治存在失去方向的风险,绝对不能走上民族自私自利的路,那条路越走越窄。千万别忘了,欧洲人对德国有着怎样的历史疑虑,多么害怕它以自我为中心。德国绝不能因为经济强大,就理所当然地在欧洲索取领导地位。

――摘编自王剑南《当德国再次强大》,载《世界知识》2012年第2

119世纪后期,德国因为经济强大,就“理所当然”在欧洲索取领导地位。为此它组建了哪一军事侵略集团?最终给德国造成了什么恶果?

2)当今德国经济再次强大,它在欧洲再次索取领导地位的一幕能否重演?请结合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论证你的判断。

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上甘岭》上映后,片中的插曲《我的祖国》唱响了神州大地,影响了几代人。歌曲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抗美援朝是为了(  )

A.使家乡更富饶,让祖国更美好                  B.让中朝两国人民都生活在美丽的土地上

C.使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D.保家卫国

以孙中山为首的下层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派,夺取了国家的政权,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 其中 夺取了国家的政权 指的是

A .推翻清朝统治,创建中华民国 B .发动护国战争,维护共和制度

C .进行北伐战争,推翻军阀统治 D .镇压了工农运动,建立南京政府

能够制造色彩鲜丽的鱼纹彩陶盆的是

A.山顶洞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北京人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