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是  (    )
A . 东汉的“蔡侯纸” B . 王羲之的书法 C . 东晋的人物画 D . 莫高窟的飞天
秦朝法律以严酷著称,其中“族诛”的含义是  (    )

 

A . 一家犯法,邻里受牵连 B . 一家犯法,家族受牵连 C . 一人犯法,亲族受牵连 D . 一人死罪,亲族都处死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传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

A . 促进了经济交流 B . 促进民贞观之治 C . 巩固了封建统治 D . 结束了分裂局面
《周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舟楫之利以济不通”。以下考古发现能够印证记载中“舟楫”的是(    )
A . 辽宁建平出土的彩陶罐 B . 河南舞阳出土的七孔骨笛 C . 重庆巫山出土的简形瓶 D . 陕西宝鸡出土的船形彩陶壶
下表是“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相关信息,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社会特征有(   )

五代

十国(部分)

结束

吴越

北汉

宋灭北汉

907

923

923

936

936

947

947

951

951

960

902

937

907

978

909

945

951

979

979

①政权并立       ②更替频繁      ③走向统一       ④经济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小篆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我国青铜工艺鼎盛时期是在(       )
A . 商周 B . 夏商 C . 春秋 D . 战国
中国古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制度的创新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天子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权力,建立诸侯国。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周顷王(前619年—前613年),继位时,竟致于无钱办理周襄王的丧事,他只得派人去向鲁国讨钱。鲁国国君鲁文公派使者送钱到都城,才安葬了襄王,这时已经是襄王死后第二年的2月了。

材料四: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卷

材料五: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

  1. (1) 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材料二中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谁?《左传》中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这种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 (2) 诸侯有什么权力?材料四,材料五说明了这些受封诸侯有哪些义务?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3. (3) 著名的史书《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根据这则记载及所学,“周天子弗能禁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 (4) 材料三说的是哪一时期的情况?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有什么特点?
监督法律、法令的实施,维护国家法律、法令和法制的统一等,是中国古代监察机构及监察官员的主要职责。下列秦汉时期的官职中具有监察功能的是(    )

①丞相    ②刺史    ③御史大夫    ④太尉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如图为清代潍县籍收藏家陈介祺收藏过的青铜器毛公鼎,是毛公为铭记周王册命而铸。它属于(   )

A . 酒器 B . 食器 C . 乐器 D . 礼器
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 . 维护了人民的利益 B . 最高统治者支持 C . 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 D .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对下表所示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1662年 1689年 1727年 1771年
事件 郑成功收复台湾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A . 民族政权的对峙 B . 封建社会的危机 C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

960年

1050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订单夏达成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A . 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 . 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C . 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 . 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手写汉字的能力慢慢下降了。针对汉字书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请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春秋
唐太宗“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认识,主要源自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深思(    )

A . 春秋诸侯争霸 B . 汉末军阀割据 C . 魏晋北民南迁 D . 隋朝暴政而亡
都江堰、秦长城、大运河、赵州桥、明长城、北京故宫都是(  )

A . 杰出的水利工程 B . 木结构和石结构的杰出建筑 C . 保卫边防的防御工程 D .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如果你是唐太宗时期中央的一名官员,那么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

①有幸与魏征.杜如晦等名臣同朝为官

②唐太宗常常告诚大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③由于唐太宗善于纳谏,因此你提出一些有利于朝政的提议,得到唐太宗的赏识

④见证了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登上皇位的一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①
唐太宗时期把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大大促进了_______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

A . 新疆 B . 青海 C . 吐蕃 D . 云南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和古代东方文明的大河流域、沃野千里的特色相比,希腊则是以地小山多、海岸曲折、岛屿密布为其地理环境的特色。温和晴朗的地中海气候在这里也表现得最为典型,既无欧陆冬季的严寒,更没有非洲夏日的酷热。海洋主宰了它的气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于它的历史与文化。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

材料二:

  1. (1) 材料一认为,影响其文明类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 (2) 公元2世纪地图中的①②两处分别是(填写国名或朝代名)

    中目:当时欧 亚文明主要联系的商业通道被后世称作什么?

  3. (3) 根据以上探究,请从人类文明交流史的角度,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表述清晰。)
下面的示意图反映了唐朝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图中c处应该填写(    )

A . 文景之治 B . 开皇之治 C . 五代十国 D . 安史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