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历史

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失败?
下列成语与各自的历史事件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纸上谈兵-长平之战  B . 卧薪尝胆-吴越争霸 C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赤壁之战   D . 破釜沉舟-靖康之乱
1861年的美国公布《反联邦脱离法》,林肯曾就此比喻道:“为保全生命,往往不得不把手脚截掉,但决不会为了保全手脚而断送生命。”他所说的“保全生命”是指  (    )

A .   解放奴隶 B . 维护统一 C . 扩张领土 D . 建立霸权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罗马帝国   ②罗马共和国   ③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④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A . ②①④③ B . ①③②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③②①④
促使远古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重要原因是(   )
A . 适应了自然环境 B . 习惯了群居生活 C . 农业生产的发展 D . 学会了建造房屋
我国最早的长篇历史小说是(  )

A . 《三国演义》 B . 《西游记》 C . 《水浒传》 D . 《红楼梦》
将与之相关的人物与历史事件或主要思想主张进行连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屈”        孙武

“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墨子

“兼爱”“非攻”                   商鞅

“立木取信”                      庄子

“无为而治”                      扁鹊

“望、闻、问、切”                赵括

“纸上谈兵”                      晋文公

“退避三舍”                      勾践

“卧薪尝胆”                      屈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孟子

中国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得到很大发展。以下史实不能反映这种变化的是(    )
A . 英国商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申报》 B . 落第举人王长益到京师大学堂报名 C . 商务印书馆出版《最新教科书》 D . 滨州杜氏家族一门十二进士
《新全球史》中写道:“尽管此项工程耗资巨大,但是隋炀帝……的投资千年来一直都有回报。它将中国南部和北部的经济融为一体。”材料认为“此项工程”(    )
A . 有利于隋朝强盛 B . 促进了经济交流 C . 结束了分裂割据 D . 造成了隋朝灭亡
随着商业的发展,为了增强竞争力,清朝时期,各地域商人结成商帮,投身于商贸活动。其中最著名的是(   )
A . 晋商  徽商 B . 晋商  闽商 C . 川商  粤商 D . 川商  徽商
宗教对国家的兴盛具有重要作用,历史上罗马国教是(  )
A . 佛教 B . 伊斯兰教 C . 道教 D . 基督教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这里的第三期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新文化运动 C . 维新变法运动 D . 辛亥革命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铭文大意为:“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天下,百姓安宁,立下皇帝称号,于是下诏书于丞相隗状、王绾,依法纠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使有疑惑的人都明确起来,统一起来。”

材料二

    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材料五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摘自《凤凰网》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统一天下后在中央确立了哪些政治制度?为“依法纠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2. (2) 材料二中“古封国制”源于哪一制度?材料二认为郡县制与“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相比,有什么主要的特征?
  3. (3) 依据材料三说明“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
  4. (4) 材料四反映的官职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5. (5) 依据材料五,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观察下图,有一句谚语:“人间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的金字塔,仍然屹立在(   )

A . B . C . D .
清朝设立驻藏大臣始于哪一年(    )
A . 1636年 B . 1644年 C . 1727年 D . 1757年

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天工天物》

D《道德经》

下图是一位同学复习中国古代史时绘制的某朝代疆域四至示意图,这个朝代是

A秦朝    B周朝   C商朝    D夏朝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西汉初期,限于国力,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把皇室女子作为公主,远嫁给单于为妻。

材料2 汉元帝时候,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宫女昭君自请前往,汉元帝把她嫁给了呼韩邪单于。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自人教版

《中国历史》第一册

材料3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

请回答:

1)比较材料12,说明汉初的“和亲”和昭君出塞有什么区别?

2)材料3的后两句指的是什么?你能说出昭君和亲的历史作用吗?

填图题: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19351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召开的地点:遵义

B.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的地点:吴起镇

2)据图指出红一方面军长征行程有何特点?

民族融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大特点,那么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最基本原因是

A.反对各族的斗争         B.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长期交往

C.各族之间的战争         D.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改革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