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历史

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华盛顿会议的资料卡片,其中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历史背景 B . 召开时间 C . 主要内容 D . 主要影响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我们一般认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是传说中的(    )
A . 元谋人和北京人 B . 盘古与女娲 C . 炎帝和黄帝 D . 尧、舜、禹
中世纪法王腓力二世先后对 41 个旧城和 43 个新城颁发特许证,追认它们的特权,准许它们成立自治的公社。这说明中世纪城市(    )
A . 都是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 B . 只能通过赎买获得自治权 C . 已完全摆脱封建领主控制 D . 取得了一定的自由与特权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B .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C .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了国家主人 D .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反映出列强侵华的趋势(    )
A . 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B . 从经济侵略到政治侵略 C . 从开通商口岸到割占领土 D . 从单独侵略到共同侵华
为了加快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共中央抓住时机作出战略决战的决策。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首先发动了(    )

A . 平津战役 B . 淮海战役 C . 辽沈战役 D . 渡江战役
太平军击毙洋枪队的头目华尔的地点是:(   )

A . 上海青浦 B . 广西桂平 C . 浙江慈溪 D . 江苏苏州
下图是1936年12月13日《解放日报》的一篇新闻报道示意图,从中可以获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

A . 日本策动九一八事变 B . 蒋介石命令张、杨对陕北红军发起进攻 C . 张、杨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爆发 D . 全民族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

材料三  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请回答:

  1. (1) 材料一是谁的石像?他生活在我国的什么时期?他是哪一学说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哪一部著作里?
  2. (2) 最能体现他的思想观点的寓言故事是(  )
    A . 守株待兔 B . 塞翁失马 C . 刻舟求剑 D . 愚公移山
  3. (3) 他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用?请举出实例加以说明。
  4. (4) 据材料二和图二,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这一主张是孔子儒家思想哪一内容的具体体现?
  5. (5)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两方面对教育事业留下了什么“绝大的影响”?
达·芬奇作为艺术大师,他的主要作品有(   )

A . 《创世纪》 B . 《大卫》 C . 《蒙娜丽莎》 D . 《圣母像》
漫画诙谐幽默,耐人寻味。它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请观察下列漫画,回答问题。
  1. (1) “列宁清扫地球”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2. (2) “跛足的巨人”是苏联的什么体制导致的结果?

  3. (3) “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反映了当时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4. (4) “苏联的‘葬礼’”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

  5. (5) 根据你的理解,请给这四副漫画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下表是有关世界三大宗教的归纳,其中①②③处应依次填入(    )

宗教

产生时间

创始人.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

基督教

耶稣

伊斯兰教

7世纪初

A . 佛教、1世纪、穆罕默德 B . 印度教、2世纪、穆罕默德 C . 印度教、1世纪、安拉 D . 佛教、2世纪、安拉

右图这根小竹竿是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内的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它虽然只有一米多 长,却刻下了山东、江苏、安徽 3 省 88 个城镇的地名,生动描 绘了支前英雄唐和恩(莱阳市西陡山村人)和浩浩荡荡的胶东支前民工支援解放战争的路线图。下面与材料描述不相符的是(   )

A . 由材料判断唐和恩支援过淮海战役 B . 人民群众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 . 所支援战役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D . 所支援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开始后的8年时间里,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被迫停止了活动。……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地方组织的许多负责人受到无情批判和斗争,各级政协相继停止了一切活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人民出版社

材料二:大事记(如下)

1979年

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980年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强调必须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

1982年

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经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6年

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99年

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第五条第一款

  1. (1) 据材料一,指出“”期间,我国哪些政治制度遭到破坏?

  2. (2) 据材料二,说说党和国家从“”这段历史中吸取了怎样的教训?

在古代罗马遗留给后世的诸多遗产中,罗马法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其影响逾千年而不衰。观看下面三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 十二铜表法在罗     国二  浮雕上的罗马法庭    图三 浮雕上的查士丁尼

         马广场上颁布                                      大帝像

图一:《十二铜表法》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的习惯法的汇编。公元前451年,在平民保民官的强烈提议下,罗马政府制定法律《十表》公布于罗马广场。次年,又增编两表,作为对前者的补充,这就是著名的《十二铜表法》。它是罗马国家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图二:罗马法庭由原告、被告、法官、律师等组成。诉讼程序主要有传唤、审判、上诉和判决。如果被告对下级法官的判决不服,可以向上一级法官提出上诉。

图三:528年,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命人将以往历届皇帝所颁布的法令删除矛盾和不合时宜的地万,按时间顺序汇编成册,名为<查士丁尼法典》。后来,又陆续编订了3部法典,统称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1)从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信息点四:                     

2)有人说:“罗马可谓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你是否赞同?简要说明理由。

给党、国家带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在这样的困境下,中国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仍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以下建设成就属于该时期的是

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袁隆平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C鞍山钢铁公司建成正式投产                      D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并使用

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倡导人文主义           B.发现了美洲大陆

C.把世界开始连为一体     D.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历史辩论会上。甲同学说:我们国家要用道家思想“以法治国”;乙同学说:不对,要用道家思想“无为而治”;丙同学说:不行,应用墨家思想“以礼治国”;丁同学说:还是用儒家思想“兼爱”人人互助治理国家。哪个学生引用思想不正确

  A.甲            B.乙 丙 丁          C.甲 丙 丁         D.甲 乙 丙 丁

 比较,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之一,华盛顿和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其历史作用的相同点是(  

A,都赢得了民族独立                   B,都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C,都维护了国家统一                   D,都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进程

下列哪项与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不符

  A.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B.住半地穴式房屋

  C.穿棉布衣服                     D.会制造陶器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