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历史

天宝之乱,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这次叛乱迫使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这次叛乱的发动者有(   )

①安禄山   ②黄巢   ③史思明   ④朱温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下列是一个描写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关中地区的某人发迹故事,你认为哪个是不可能的(    )

A . 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有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B . 几年后,辛勤耕种这些土地,因粮食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 C . 接着,他用卖粮食得来的钱,又添置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小地主 D . 四十五岁后他卖掉所有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后来成为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我们今天开这个军校,要用这个学校内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成立了革命军,我们的事业便可以成功。”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这番话的,黄埔军校校长是(    )
A . 孙中山 B . 蒋介石 C . 周恩来 D . 黄兴
中共一大选举的中央局书记是;1895年,中国代表李鸿章和日本代表签订了《马关条约》。

根据所学内容填写下表:

朝代创建国君都城亡国国君
夏朝    
    亳,殷  
西周    周幽王
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大雨冲毁了道路,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他们之中的陈胜和吴广号召大家举行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从材料中可看出(    )

①秦朝时,赋税沉重  
②秦朝法律残酷 
③陈胜和吴广有反抗精神和组织能力

④秦末农民起义在仓促中爆发,没有经过准备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战争的破坏性是难以估计的,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1. (1) 20世纪30年代,德国法西斯政权迫害犹太人,许多犹太科学家被迫流亡国外,其中就有杰出的物理学家
  2. (2) 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
  3. (3) 20世纪30年代,英、法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一种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与对手妥协的(政策)。
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重要原因是(       )
①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②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③殖民掠夺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广泛需求④资本主义制度在主要国家相继确立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②③④
公元前490年,波斯王大流士一世兴兵进攻希腊,在马拉松平原,两军发生激战。这一战役的时间大致位于以下年代标尺中的(   )

A . a B . b C . c D . d
“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泄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材料中所述这场战役的领导人是(   )
A . 杨虎城 B . 李宗仁 C . 林彪 D . 彭德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一定的发展,新兴市民阶级地位的提高,以及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孕育出佛罗伦萨人崭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些是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的基本条件。

——齐世荣《文艺复兴及其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

材料二: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2. (2) 材料二中所说的“共同的纱幕”指的是什么?在意大利什么思想使人觉醒,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3. (3) 列举一个文艺复兴中文学艺术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一项成就。
1921年,苏俄面对困境实行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新”在(    )

A .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 . 国家干预经济 C . 允许资本主义无限制发展 D . 利用商品、市场等手段建设社会主义
日本官员承认,进入核俱乐部使中国“获得亚洲第一大国的称号”。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后,英国媒体评论说,如果“四大国”继续假装中国弱,这是在发疯,赶紧让中国进安理会。据此可知(    )
A . 核试验的成功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B . 安理会担负着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 C . 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 新中国得到了西方各国的普遍承认
近年来美国与中国周边国家日本、菲律宾频繁军演,插手中国东海、南海事务,其狼子野心与上世纪初的行为如出一辙。上世纪初美国为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    )
A . 参加巴黎和会 B . 签订《巴尔赛和约》 C . 加入国际联盟 D . 签订《九国公约》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1. (1) 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

  2.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次事件的主要内容?

  3. (3) 请说说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4. (4)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   

A彩陶        B黑陶          C白陶        D黄陶

公元初年,欧亚大陆同时存在的两大帝国是

A.汉朝与罗马帝国              B.唐朝与阿拉伯帝国

C.古代埃及与古代印度          D.秦帝国与古代希腊

有一天,王华去参观某一历史博物馆,其中一件刻有文字的商代文物深深地吸引着他。根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此文物中的文字可能是

A.隶书或小篆      B.大篆或小篆      C.隶书或大篆      D.甲骨文或金文

胡适先生曾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指的是(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民主科学时代       D.社会主义时代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把它作为中国新民民主义革命的开端的最主要依据是:

A、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B、斗争性质是反帝反封建

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起了主力军作用

D、是当时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