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历史

20世纪的某一天,莫斯科20万人举行经政府批准的游行和集会,打出了“不要独裁者”“要把多党制写进苏联宪法”等标语口号。该游行发生在(  )

A . 斯大林时期 B . 赫鲁晓夫时期 C . 勃列日涅夫时期 D . 戈尔巴乔夫时期
民族主义既是一种民族排他的力量,也是社会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推动力,深刻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请回答:
  1. (1) 18世纪后期~19世纪前期,美洲上演了一场轰菱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请列举一个宣告国家独立的文件和一位反抗西班牙统治的独立运动领导人。
  2. (2) 19世纪中叶,民族解放运动的风暴转移到了亚洲。此时印度为何会爆发民族大起义?面临同样遭遇的日本,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挽救了民族危机?
  3. (3) 20世纪初,意图世界霸权的德国沦为一战的战败国,其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其疆界被重划,这是源于哪一条约的规定?被民族复仇主义煽动的德国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有何回应?
  4. (4)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相同的国际困境,不甘被大国左右的欧洲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找寻着新的维护民族独立的方式,请各列举一例。
  5.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以保护本国利益为名的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你认为应该如何应对?
西汉对匈奴从 “和亲”到大举反攻。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两名大将(   )
A . 项羽和蒙恬 B . 陈胜和吴广 C . 卫青和霍去病 D . 孙权和刘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
材料二: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肯定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联邦最高法院。
材抖三: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使俄罗斯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

——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 )下

(1)材料一、二分别出自哪一法律文件?它们有何共同作用?
(2)材料三中“使俄罗斯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指什么事件?
【主题二: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
材料四 ……美国独立以后,维护和扩大种植园黑人奴隶制同限制和废除黑人奴隶制之间的斗争,随着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美国历史中的中心问题。从1850年妥协案的成立到1877年南方重建的结束的近三十年,是美国历史中自由雇佣劳动制同种植园黑人奴隶制进行决战的时期,这一决战的高潮是……
(3)材料四中“高潮”是美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主题三: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
材料五 1933年底,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如果您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将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页。”
──摘自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大国崛起·美国》
(4)你认为“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是什么?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有何地位?
【主题总结】
(5)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调整】的探究,你认为巩固和完善某种社会制度的途径是什么?

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会议是(     )

A .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B . 中共七大 C . 中共八大 D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92年为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扶摇直上”再添动力的是(   )

A . “一五”计划的实施 B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 . 经济特区的建立 D . “南方谈话”的发表
乾隆年间的苏州,据史料记载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千金”。根据上述材料我们能得到的信息是(   )
A . 清朝时苏州烟火绚丽繁多 B . 清朝苏州商业繁荣 C . 乾隆年间苏州地价回落 D . 乾隆年间苏州农业发达
2022年是欧元正式流通20周年。欧元流通给欧元区带来便利、稳定和繁荣,是欧洲一体化的重要标志。回溯到20世纪90年代,欧洲为进一步推动一体化进程成立了(    )
A .   欧洲煤钢共同体 B .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C . 欧洲共同体 D . 欧洲联盟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诗中的“和亲”是唐朝和哪个少数民族和亲(    )

A . 回族 B . 满族 C . 藏族 D . 汉族
下图是罗斯福新政时给守法企业悬挂的蓝鹰标志,有下列哪种情况的企业不能悬挂蓝鹰标志?
A . 扩大企业规模 B . 规定价格水平 C . 保证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 D . 遵守市场分配
如表为美国罗斯福新政期间的一些措施。这些措施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

时间

机构名称

主要任务

参与人数

1933年

民间资源保护队

种树、建水坝、森林防护等

约200万

1933年

田纳西管理局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

约350万

1936年

工程振兴局

兴建公路、体育馆、美术馆、医院等公共设施

约300万

A . 以工代赈,提供就业机会    B . 建立救济机构,提供社会保障    C . 大量输入国外廉价劳动力    D . 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
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一张知识总结卡片,在卡片横线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有

(  )

唐朝时期的中外交流

两位高僧:玄奘、鉴真

两种方式:对内引进、对外输出

两种作用:促进中外文明的交流,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播

两种原因:            

①唐朝繁盛所产生的吸引力

②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③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④科举制的创立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如图是隋朝大运河示意图。结合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该项工程开凿于哪位皇帝时?

  2. (2) 大隋炀帝运河的中心点是,北达,南至,全长多千米,是古代世界的运河。

“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这段文字说明拿破仑对外战争 (   )
A . 稳定了法国政局 B . 促进了商业发展 C . 维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 D . 在客观上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变法。
(1)商鞅是在哪一个诸侯国进行变法?
(2)《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有人认为他的变法失败了,有人认为他成功了。你认为判定变革成败的标准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商鞅变法?请用史实说明。
(3)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改革有怎样的启示?

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A.《史记》        B.《汉书》         C.《资治通鉴》         D.《三国演义》

1947年以前,与印度曾经属同一个国家的是巴勒斯坦。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从广东出发的北伐战争取得重大成果是

   A.推翻了满清帝制                 B.取得了抗日战争胜利

   C.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赢得了民族独立

工业革命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是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蒸汽机的改进

C.火车的研制                                            D.汽船的使用

当代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传统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奔溃,是中国帝制和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