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历史

从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开始,列强通过侵略战争的方式,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上述内容出自(    )

A . 《南京条约》 B . 《马关条约》 C . 《辛丑条约》 D . 《瑗珲条约》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鲸吞整个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的,它是全面侵华的开始。日本为什么要发动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呢?史学家们从以下四个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

【角度一】强烈民族危机感始终深植在日本意识行动上。历史上的日本一直在努力摆脱:

岛国的困境和匮乏的资源状态,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蓄谋灭亡中国,进而维持日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角度二】十九世纪末日本时华战争的胜利,可以说是日本人实现野心的完美体现战争之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日本凭借丰厚的战争赔偿,一跃进入资本主义列强的队伍。从战争中品尝到甜头的日本,获得了无可比拟的民族自信心和更加膨胀的侵略中国的野心。

【角度三】近代中国内战顿繁,国力疲软,在丰植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不可自拔,是帝国主义国家侵略瓜分的主要对象。日本在全球时华利益当中竞争力不足,试图再次通过侵华战争的激进策略获得实际利益在日本军部势力崛起的过程中通过战争的宣传,使日本国民抱有征服中国,实现美好的强大国家的幻想。

【角度四】1929年以来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加重了日本的负担,法西斯主义的盛行助长了日本对于改变世界格局的决心,试图通过侵略中国转嫁本国的经济危机,与德国、意大利

联合形成轴心国集团,更要定了日本对吞噬亚太、重新赢回亚太地区的核心利益的野心。日本以此为先机,视为千载难逢的机遇,展开时中国的侵略以买现占领中国的夙愿,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就不足为奇了。

---选自《21世纪报·国际版》

  1. (1) 请从上述四个角度中任选两个,分别概括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原因

  2. (2) 在你概括出的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原因中,你认为最主要的是哪个?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为了改变经济凋敝的状况,汉朝初年的统治者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这一政策所体现的思想流派是(    )
A . 道家 B . 法家 C . 墨家 D . 儒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7年9月,在湖南浏阳县主持会议,讨论秋收起义失败后工农革命军的行动方向问题,经过一夜的讨论,终于说服了大家,决定直面敌强我弱的现实,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求落脚点,以保存实力,再图发展。──李捷《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个历史任务的实现》

材料二: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新的中央的指挥下,采取激动灵活的运动战方针,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作出进逼贵阳的姿态,不仅取得了遵义战役歼敌20个团的长征以来第一个重大胜利,而且迫使蒋介石调动滇军援黔,红军却乘虚直入云南,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的主动权。──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 (1) 据材料一分析,工农革命军转向农村进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决策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 材料二中的“会议”后,长征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3) 据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在中国革命道路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
A . 农民阶级 B . 封建贵族阶层 C . 市民阶层 D . 工业无产阶级
直观的图示是有效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小张同学在学习了东汉衰落的原因后整理出了如图。该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 农民起义频繁 B . 外戚和宦官专权 C . 残暴的东汉统治 D . 土地兼并严重
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等名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冼星海在延安作曲的《》,气势磅礴,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
某导演拍摄一部反映1949年共和国诞生的纪录片,其中标志“中国历史进入新世纪”的画面是(   )

A . 淮海战役 B . 渡江战役 C . 开国大典 D . 三大改造
“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                                   

A . 《齐民要术》 B . 《本草纲目》 C . 《天工开物》 D . 《徐霞客游记》
见下图,M到N处生产总值增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 土地改革的开展 B . “一五”计划的实施 C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D . ”的发动
1938年,发表《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抗日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
下列对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小国林立的局面,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B . 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C . 不利于当时人们的文化交流和思想交流 D . 有利于当时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最足以显示“文革”期间工业生产总产值变化趋势的示意图是(    )

(注:图中x代表年代,y代表工业生产总值)

A . B . C . D .

13分)我们经常用一衣带水来形容中日之间的邻近,在历史上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结合唐朝时中日交流的事实,你能举出几个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事例吗?(6分)

唐朝高僧鉴真为传播大唐文化曾六次东渡日本,你从他的身上学到了那些精神?(3分)

⑶200712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访华时,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挥毫写下温故创新四个汉字。2008年是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假如你有机会与日本中学生朋友交流,请你谈谈中日两国青少年应如何温故创新?(4分)

请列举出隋唐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这句话体现了

A.唐朝文化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B.唐朝经济文化繁荣昌盛

C.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D.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社会经济发展            C.开通京杭大运河              D.实现国家统一

抓住关键词是掌握历史概念的方法之一。与“英国议会”、“限制王权”、“君主立宪制”这些关键词直接相关的法律文件是

     A.《权利法案》             B.《九国公约》

     C.《宅地法》               D.《凡尔赛和约》

二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但2015年3月冰岛宣布放弃加入欧盟,2018年6月英女王批准英国脱欧法案,英国退出欧盟。这表明
A. 欧洲联盟随冷战结束已经失去其存在价值
B. 冷战后欧洲各国都在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 大国强权政治仍然主导着欧洲的国际关系
D. 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着主权让渡的博弈
文物是发现历史、证实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文物中,能体现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A. 鱼纹彩陶盆
B. 骨耜
C. 铁铲
D. 筒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