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物理

下图是某型号家用洗碗机的外形图,其部分参数如下表所示。这种洗碗机标准洗涤的工作过程是:先打开进水阀使水箱内进水,再通过电加热管将水箱内的水加热至设定温度,然后电动机带动水泵将水箱中的热水抽出,通过喷水管冲洗洗碗机内的餐具。

  1. (1) 若某次标准洗涤时先打开进水阀使水箱内进水10kg,再通过电加热管将进水加热,吸收了2.1×106J的热量后加热到了设定的水温,则进入水箱中的水的初温是多少?(c=4.2×103J/(kg•℃))
  2. (2) 若本次标准洗涤时电加热管的加热效率是87.5%,加热时间为25min,则电加热管的加热功率是多少W?
  3. (3) 若本次标准洗涤整个工作过程共用时75min,共消耗的电能是0.8kW•h,则洗碗机内的电动机功率大约是多少W?
将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泡沫球,出现如图所示情形.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 泡沫球带正电 B . 泡沫球不带电 C . 泡沫球带负电 D . 泡沫球可能不带电、也可能带负电
汽车是常见的交通工具,它应用了很多方面的物理知识与技术,它在给我们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安全等一些社会问题.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载重汽车一般安装较多车轮,其目的是 

(2)为了预防交通安全事故,可以采用哪些有效措施?请提出一些合理建议(要求写出两条):① ;② 

对下列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

A . 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 B . 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 . 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D . 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1)用滑轮组将陷在泥中汽车拉出,试在图甲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2)根据安全用电原则,将图乙中开关、两只“220V  40W”电灯连在家庭电路中,要求开关同时控制两灯,且能正常发光.

下列与声音有关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 B . 用麦克风唱歌可以提高音调 C . 听到的鼓声是通过地面传来的 D . 小声说话时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一束光线从左边入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40°角,则反射角是度,若入射光的位置不变,让平面镜沿竖直方向顺时针转过1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线夹角为度.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如图所示,目前很多城市已经使用了风光互补路灯系统.风光互补路灯系统同时安装了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板,有风时通过风力发电机发电,有阳光时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发电,并将电能储存至蓄电池中,供路灯照明使用.

该型号路灯的部分技术参数如表,其中光电转化效率是指太阳能电池板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额定功率是指风速达到额定风速时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


  1. (1) 下列过程中,主要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         
    A . 太阳能发电 B . 风力发电 C . 路灯发光 D . 蓄电池充电
  2. (2) 路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 A,10min内消耗的电能为 J.
  3. (3) 中午,太阳每秒钟照射到电池板每平方米面积上的光能约为1500J,则此时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电能的实际功率约为 W.
  4. (4) 无风的晴天,光照5h,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能只提供路灯照明,可使路灯正常工作 h.
  5. (5) 已知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P与风速v的3次方成正比.在平均风速为6m/s的晚上,风力发电机除了保障路灯正常工作外,同时还给蓄电池充电.此时,风力发电机的平均输出功率约为 W.如果风力发电机一个晚上工作时间为8 h,在这段时间内,通过风力发电使蓄电池储存的电能为 kW·h.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提升深井底部的物体。电动机拉绳端做功的功率保持一定,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1600N,当提起重50kg的物品时,10s能上升到井口,当提起重90kg的物体时,15s能上升到井口。深井水平底面上剩余的物品共500kg,它们和地面接触面积为2m2。不计滑轮组的绳重和摩擦g取10N/kg。求:

  1. (1) 剩余的500kg物品对深井底面的压强;
  2. (2) 动滑轮的重;
  3. (3) 使用此装置提升剩余的物品时,滑轮组的效率最高能达到多少?
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

(1)小明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  cm.

(2)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表示,他所用的时间是   s.

(3)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   ,算出小明的步行速度为   m/s.

如图,小华同学穿着旱冰鞋用力推墙时,自己却向后运动,这一现象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同时也说明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如图所示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装置。

1 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 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 ______ (选填 “能” “不能”) 观察到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的像, 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______ 像;

2 对着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 同时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 则前者是光的 ______ 形成的, 后者是光的 ______ 形成的;(选填 “折射”、 “反射” “直线传播”)

3 点燃蜡烛后, 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得出如下表数据。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cm

像与物大小比较

12.0

12.0

等大

上面的数据说明: “像距与物距相等”。 你认为这结论是否合理?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下列实验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如图所示, O 为杠杆的支点, A 点挂一重物,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在 B 点施加一个力并使该力最小,该力应沿(  )

A BM 方向

B BN 方向

C BP 方向

D BQ 方向

现有一个电阻元件Z,可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它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也可能是由某种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其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现用图示电路对其进行测试,其中R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可调,实验中从0开始逐渐增大电源电压,测得通过Z的电流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数据如下表所示:

利用这些数据绘出ZIU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表中数据和图线解决下列问题:

1Z是由    ▲     (金属/半导体) 材料制成的。当Z两端电压为1.5V时,Z消耗的电功率    ▲     W

2)当电源电压为U=3.5V时,电流表的读数为0.20A,求定值电阻R的阻值;

3)在ZIU坐标图中作出电阻R的曲线图,并根据电阻元件Z和定值电阻R的图像分析,当电源电压调到某一适当值时,元件Z与定值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相等,求此时的电源电压。

ZIU线图

U/V

0.0

0.2

0.5

1.0

1.5

2.0

2.5

3.0

I/A

0.000

0.050

0.100

0.150

0.180

0.195

0.200

0.205

 

如图所示,在火车站或高铁站,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区域候车.这是因为列车驶过时,安全线内侧的空气流速比安全线外侧的空气流速      ,压强      ,如果人站在安全线以内,即使与车辆保持一定的距离,也是非常危险的.

2019·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十中学初二期末)边长为0.1m的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甲所示.将木块从水中取出,放入另一种液体中,并在木块表面上放一重2N的石块.静止时,木块上表面恰好与液面相平,如图乙所示.取g=10N/kg,已知水的密度ρ=1.0×103kg/m3.求:

1)图甲中木块受的浮力大小;

2)图乙中液体的密度;

3)图乙中木块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

如下图所示,是研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碰到同―木块上.请回答以下问题:

(1) 此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 (钢球林块)动能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2) 实验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钢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从而得出结论的.

(3) 若水平面为光滑的,该实验还能得出结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紫金山天文台2009613日通报:2009722,我国将出现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能够解释日食现象的是光的___________传播理论。如图所示,位于地球上A区域的人看到的是日_____食,位于B区域的人看到的是日______食。

请你补充完成《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测量运动小车的全程的、上半段及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长木板、小车、小木块、刻度尺、停表

实验步骤:

实验步如下,请完成填空.

将长木板的一端用木块垫起,形成一个坡度 ________ (填 较大 较小 )的斜面如图所示.

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固定在斜面底端,用 ________ 测出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 s 1 ______ 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击金属片的时间 t 1 并将 s 1 t 1 记录在表格中.

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固定,再把小车放在斜面项端,用 ________ ,用 ________ ,并将 s 2 t 2 记录在表格中.

④. 根据公式 ________ 及测量数据,分别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 v 1 和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 2 并将 ________

根据公式 v 3 = ________ (请用 “s 1 t 1 s 2 t 2 表示 )及测量数据,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 3 ,并将 v 3 记录在表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