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物理

今年4月9日,武汉市正式入选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如图海绵城市建成后不但可以有效地防止城市内涝,美化生活环境,而且能有效调节其周围环境的气温,这是由于水的 大,在同样受热或冷却时,温度变化 (选填“大”或“小”)的缘故,同时水还在汽化时吸热,在 时放热。

如图所示,我们用双桨在水中划船时,为了使船头向右转,应该采用下列哪种方式划水(   )

A . 左、右桨同时向后划水 B . 左、右桨同时向前划水 C . 左桨向前划水,右桨向后划水 D . 左桨向后划水,右桨向前划水
小明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水和煤油加热(如图甲),以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

  1. (1) 本实验需要用到天平这一测量工具,目的是.
  2. (2) 加热 10min,水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煤油吸收的热量。
  3. (3) 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 是℃,煤油的比热容是J/(kg·℃)。[c 水=4.2×103J/(kg·℃)]
  4. (4) 若本次实验共消耗酒精 20g,则这些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J。(q 酒精=3.0×107J/kg)
如图,正在使用的简单机械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 起子 B . 筷子 C . 道钉撬 D . 钢丝钳

如图所示,小林测量木块在倾斜木板上向下运动的平均速度,其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则木块在B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

用如上图甲所示的装置将实心物体A从深井中吊出来,人对绳子施加的拉力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已知动滑轮的重力为60N,物体匀速上升的速度始终为1m/s,(不计绳重、摩擦及阻力)。则当物体完全出 水之后,拉力的功率为W,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N;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滑轮组的机 械效率为

质量为 的某种物质温度从 升高到 时,吸收的热量是1.88 ,则该物质的比热容是
如图所示,当闭合开关S后看到灯L1发光,灯L2不发光,则可能的原因是(    )

A . 灯L1断路 B . 灯L1短路 C . 灯L2断路 D . 灯L2短路
如图所示,小灯泡标有“6V 3.6W”字样,滑动变阻器变化范围0~12Ω,电源电压和小灯泡电阻不变,S1始终闭合.求:

  1. (1) 小灯泡电阻RL是多少?
  2. (2) 当S2、S3都闭合,小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示数是0.8A,则R1的电阻值是多少?通电1min整个电路电流通过做功是多少?
  3. (3) 当S2、S3都断开,P在距左端为R2总长度 时,灯泡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汽车行驶时,燃料的能通过燃烧转化为燃气的内能,再通过热机做功把内能转化为能。
科学研究表明,无线电波也是一种 ,它的传播不需要其它介质.传播速度和光是一样的,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km/s.

小明利用标有“6V  6W”的灯泡L1和“6V  3W”的灯泡L2进行实验.

  1. (1) 当L1正常发光时,通过L1的电流为  A.

  2. (2) 如图甲所示:A、B分别为通过灯泡L1和L2中的电流随两端电压变化关系的曲线.现将两灯连入图乙所示电路中,使其中一个灯泡正常发光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  W.

回声是声音遇到较大的障碍物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小明站在两侧都是峭壁的峡谷中大喊一声, 后听到第一个回声,又经过 听到第二个回声,若声速是 ,则峡谷两侧峭壁的距离是m。

请在图中用力的示意图画出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水平传送带正将米袋从车间运送到粮仓。

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            现象;为了防止雷电造成的危害,高大建筑物上都装有针状金属物,通过很粗的金属线与大地相连,用来防雷叫做         

地面上放有一物体重,若一人用的力竖直向上提(如图甲),则物体所受合力为          ;若人改用水平向右的力拉物体加速运动(如图乙),则物体对人的拉力          (大于,等于,小于),此时物体所受阻力          (大于,等于,小于).

关于电磁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B.电动机能够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改变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就会改变

D.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不一定产生感应电流

电磁铁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图中应用到电磁铁的设备有

 (1)如图l l所示,一铅球放在水平桌面上。请画出铅球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2)画出图12中入射光线AO从空气斜射到水面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将下列物质铅笔芯;玻璃砖;水银;汽油;铜丝;橡皮分为两类:一类包括________,其共同特征是________;一类包括________,其共同特征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