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八年级(初二)物理试题

由中央电视台出品的纪录片《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俯瞰“大美中国”,覆盖全国所有省市和特别行政区,全方位展示中国历史人文景观、自然地理风貌及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如图所示,是平顶山的一个航拍镜头,若用一镜头焦距为60mm的相机在高空拍照,此时胶片到镜头的距离(   )

A . 大于120mm B . 恰好60mm C . 小于60mm D . 略大于60mm
用手边的铅笔可以做很多物理小实验.
  1. (1) 如图甲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cm,铅笔的长是cm.

  2. (2) 如图乙所示,手指压铅笔尖感到疼,因为力的作用是

  3. (3) 用一根橡皮筋水平匀速拉动放在桌面上的一本书,然后在书下垫几支圆铅笔,再匀速拉动,如图丙所示.根据比较两种情况下摩擦力的大小,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4. (4) 如图丁所示,用两手指水平压住铅笔的两端.铅笔静止时,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平衡力(选填“是”或“不是”).用力压时,两个手指的感觉不同,说明在压力一定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有关.

  5. (5) 握在手心里的铅笔温度上升,这是用方式增大了铅笔的内能.
  6. (6) 把铅笔尾竖直插入水中,笔尾在水中的位置越靠近水面,受到水的压强越
小明同学学习了密度之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 .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B . 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 C .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D . 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
请给以下数字填上适当的单位:
  1. (1) 居民楼的层高约是300
  2. (2) 人们散步的速度大约是5
下面列出的四样物体中,质量最接近500g的是()

A . 一瓶矿泉水 B . 一个桔子 C . 一张课桌 D . 一辆自行车
如图所示的装置处于静止,细绳和弹簧测力计的质量忽略不计,不考虑细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两端挂的重物各为10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小车受到的合力分别为(  )

A . 10N,20N B . 10N,10N C . 10N,0N D . 20N,10N
如图所示,列车进站过程中,乘客必须站在安全线外,这是因为,以站台为参照物,列车是(填“运动”或“静止”)的.在这过程中,列车的机械能转化为能.

在一罐口打开的空铁皮罐内放少量水,对铁皮罐加热至水沸腾,然后用盖子密封,并用冷水浇铁皮罐,我们会发现铁皮罐发生了塌陷,如图所示.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铁皮罐塌陷的原因.
下列实例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
A .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B . 将地上的积水向四周扫开 C . 将湿衣服放在烈日下晒 D . 把装有酒精的瓶子的瓶盖拧紧
自制水滴显微镜,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器材:焦距较长的凸透镜一个,滴管一个,废录音带盒一个,清水.

  1. (1) 小水滴可看作一个焦距很小的 镜,本实验以小水滴作为显微镜的 镜,它与被观察物体的间距为10﹣15mm,如左图所示.

  2. (2) 如图所示中,任意滴一滴水滴,透过这个小水滴,如果看到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同的、放大的箭头,在不调整与箭头的距离,应该把水珠变 (填“厚”或者”薄”),直至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废录音带盒的厚度是12mm,那么最终水滴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3. (3) 透过凸透镜去观察小水滴,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 ,并且保持凸透镜水平,看到的箭头相对于原来的箭头是 (填“正立”或“倒立”),如果要看到箭头更大的像,应把凸透镜略微向 (填“上”或“下”)移动.

甲、乙两物体质量相同,把它们都放到水中,甲漂浮在水面,乙悬浮在水中.则两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甲F浮乙 , 排开水的体积V排甲V排乙 . (都选填“>”、“=”或“<”)
严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1) 实验时应将(选填:“碎冰”或“整块冰”)放入图甲装置试管中,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的优点是使冰,便于观察试管中冰的状态变化;
  2. (2) 观察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3. (3) 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属于(选填:“晶体”或“非品体”)。
如图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  )


A . 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 B . 冰的熔点是0℃ C . CD段该物质处于气态 D . 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如图所示,小明将分别装有热水和冰水的甲,乙两只玻璃杯,在室内放置一段时间,两杯壁都会出现小水珠,其中在内壁出现水珠的是杯.

一辆汽车装满货物时的总质量为5t,发动机的功率为70kW,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了10min,汽车所受阻力是车总重的0.1倍。求:(g取10N/kg)
  1. (1) 这段时间内汽车牵引力做的功;
  2. (2) 汽车的行驶速度。
下图是“测量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木板、小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等.

图片_x0020_100015

  1. (1) 该实验的原理是.
  2. (2) 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应使刻度尺紧靠木板且与木板的长边保持
  3. (3) 在进一步探究“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滑到底端的过程速度怎样变化”的过程中:

    ①木板长130 cm,小车长10 cm.小明将小车运动的路程平均分为两段.为了测出小车滑过斜面的上半段所用时间,应该将金属片放在距斜面顶端A点cm的C点位置.

    ②测出小车滑过斜面上半段所用时间t1=6 s,下半段所用时间t2=4 s.由此可以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速度是的(选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③在测量小车滑过下半段所用时间时,某同学将小车放在C处静止释放,同时开始计时,滑到底端计时结束.这种做法的不当之处在于.

             

图片_x0020_100032 图片_x0020_100033

  1. (1) 小明在学习扩散现象时,做了如下实验:

    ① 图甲所示,是演示气体扩散现象的装置,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瓶。

    ② 图乙所示,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杯中分别滴入一滴墨水,可以看到:墨水在水中扩散快,这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有关。

  2. (2) 如下图丙所示,在试管内装些水,用软木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水蒸气会把软木塞冲出。在水蒸气把软木塞冲出的过程中能转化为能;此时,试管口处出现“白气”,它是水蒸气形成的。这个实验装置与汽油机工作中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
小林在水中练习潜水,教练在岸上看到水下小林的光路图是(   )
A . B . C . D .
小红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 (1) 实验的最佳操作顺序是 
  2. (2)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N,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为 N。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 
  3. (3) 将图乙中的水换成酒精(),物体受到的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 (4) 小红利用上述实验中的器材和木块,探究“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遵循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过程中步骤 不需要弹簧测力计。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约为150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6s被探测仪接收到,则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为( )
A . 900m B . 450m C . 1800m D . 2500m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