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八年级(初二)物理试题

如图所示,在同一水平面上,有表面粗糙程度相同、质量不同(mp<mQ)的两个木块,按照甲、乙、丙、丁四种方式放置,分别在水平力F1、F2、F3和F4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 F1>F2 B . F2<F1 C . F3=F4 D . F3<F4
力的国际单位是(   )
A . 千克 B . 牛顿 C . 帕斯卡 D . 焦耳
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某种液体,把体积为1×104m3的铝块用细线系在弹簧测力计下浸没在液体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5N,已知铝的密度为2.7×103kg/m3。则铝块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N,铝块的重力为N,液体的密度为kg/m3

如图所示,将盛有适量水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把系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铁块慢慢地浸入水中(水未溢出),观察铁块从刚开始浸入水中到完全浸在水中的实验现象,并对一些物理量做出了如下判断:①铁块受到的浮力变大;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③桌面受到的压力变大;④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大.其中正确的是(  )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④
如图所示,保持矿泉水瓶与白纸的位置不变,当向空瓶中倒入水后,可观察到“黑白颠倒”的现象,这是由于倒入水后的矿泉水瓶相当于形成了一块镜。此时,若要将“黑白颠倒”的现象重新颠倒回来,白纸应(选填“靠近”或“远离”)矿泉水瓶。

图片_x0020_100024  

在装有液体的甲、乙两烧杯中,同时放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如图,当物体静止后两烧杯内液面恰好相平。若液体对甲、乙两烧杯底部压强分别是p、p , 液体对两物体的浮力分别是F、F , 则对它们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p>p , F=F B . p=p , F>F C . p=p , F<F D . p<p , F=F
边长为0.1m的正方体木块用细线固定在容器的底部,向容器中加入水至木块有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甲所示。将容器中的水倒出,倒入另一种液体,并在木块表面上放一重2N的铁块。静止时,木块上表面恰好与液面相平,此时细线无拉力,如图乙所示。已知水的密度ρ=1.0×103kg/m3 , 木块的密度ρ=0.6×103kg/m3 , 求:

  1. (1) 图甲中细线的拉力大小;
  2. (2) 图乙中液体的密度;
  3. (3) 图乙中木块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
电影院的幕布选用粗糙的白色布料制成,是因为光在粗糙的幕布上发生了反射,使各个方向的观众都能看到电影画面;同时,白色幕布可以反射,使观众看到的画面是彩色的.

小丽站在穿衣镜前2 m的地方照镜子,则镜中的像与小丽之间的距离是;如图10所示,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调节光屏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小明同学在做研究某物质熔化时的规律的实验时得出如下数据:

加热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温度(

64

68

72

76

80

80

80

80

84

88

92

96

图片_x0020_1088367591

  1. (1) 此物质一定属于(选填“非晶体”或“晶体”);
  2. (2) 此物质的熔点是 ;在第 4min 时,物质处于;第 18min 时,物质处于。(后两空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3. (3) 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其中烧杯中的水(选填“高于”或“低于”)试管中物质的上表面。
  4. (4) 此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 B .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 . 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 . 市区内“禁鸣喇叭”,采用的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如甲、乙、丙所示。

图片_x0020_1997312917

  1. (1) 甲、乙、丙实验中,通过观察就可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 (2) 通过甲、乙可得结论:
  3. (3) 由乙、丙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请举出生活中应用此知识的一个实例,
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

A . 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 . 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 . 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 . 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如图所示,密度均匀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现沿虚线将下部分截去,则剩下的部分将(   )

A . 上浮一些 B . 静止不动 C . 下沉一些 D . 无法确定
把40mL的酒精与40mL的水混合后,其总体积80mL(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这个实验表明:分子间存在着
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图片_x0020_100013

  1. (1) 实验时,向左盘和右盘同时放入等重的砝码,这时木块保持静止,说明一对平衡力的; 但小明在实验时发现,若向左盘和右盘同时放入不等重的砝码时木块仍然保持静止状态,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2. (2) 现保持F1与F2相等,将木块换成小车,然后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验证二力平衡时的两个力一定
  3. (3) 如果将木块换成弹簧测力计,左右两盘各放入重5N的砝码,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请画出图中小球A所受重力G的示意图。

每年5月份,周边地区的农民都有大量焚烧秸秆的现象。焚烧秸秆所产生的烟雾不仅对空气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威胁到人的健康,还影响了正常的航空及交通。为了对秸秆焚烧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治理,今年江苏省气象厅利用了高科技帮手,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进行观测以及时发现焚烧源。卫星监测焚烧源的主要依据(   )

A . 对焚烧源进行拍照,从照片上直接看到焚烧源 B . 监测焚烧源产生的烟雾,从烟雾的多少来确定焚烧源 C . 监测焚烧源的颜色,从遥感照片的颜色来确定焚烧源 D . 监测焚烧源的温度,通过捕捉高温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来确定焚烧源
校运动会爬杆比赛时,体重为G的小明第一个爬到杆顶。如图所示,小明紧紧握住杆子保持静止,此时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1;片刻后,小明适当减小握杆子的力量使自己匀速滑下,此时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2 .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f1竖直向上,f2竖直向上,f1>f2 B . f1竖直向上,f2竖直向下,f1=G C . f1竖直向上,f2竖直向上,f1<G D . f1竖直向上,f2竖直向上,f1=f2
如图所示是一款集自动清洁技术和人性智能设计于一体的地面清洁机器人,它工作时内部的电动机带动风扇转动把尘盒内的空气排除,利用的作用将垃圾吸入尘盒内。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