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小明坐在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上,他从仪表台上看到轮胎的温度为50℃,当汽车行驶了30km时轮胎的温度变为80℃,这段路程共用了20min。已知每个轮胎(外胎)的质量为15kg,汽车匀速行驶时的牵引力是1500N,橡胶的比热容为1.7×103J/(kg•℃)。求:
  1. (1) 这段路程汽车的速度。
  2. (2) 这段路程汽车每个轮胎(外胎)吸收的热量。
  3. (3) 这段路程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
在图中画出光经透镜折射的光路图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进行实验。

  1. (1) 下列关于器材的选择和实验注意事项说法不合理的是(______)
    A . 玻璃板不能太厚 B . 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垂直 C . 要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D . 应在较亮的环境下进行实验
  2. (2) 在进行实验时,小明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将(点燃/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应该在蜡烛A一侧观察,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一操作既能确定,又说明了大小相等。
  3. (3) 小明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竖直放置一张白卡片,人眼应该在蜡烛(A/B)一侧观察白卡片,在白卡片上(能/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测量是实验的重要环节,如图甲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cm; 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如图丙所示,秒表记录时间为 s 。

水煎包是东营特色名吃,其特色在于兼得水煮油煎之妙,色泽金黄,一面焦脆,三面嫩软,皮薄馅大,香而不腻。在水煎包的制作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水煎包“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②水煎包能被煎成金黄色,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③木柴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④往热锅内倒入水会产生大量的“白气”,“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⑤锅盖不断被水蒸气顶起而发生“跳动”,此时壶盖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A . ①③ B . ①③⑤ C . ①③④⑤ D . ①②③④⑤
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物质为非晶体 B . 在第5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C . 该物质的熔点是80℃ D . 第10min时物质处于液态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优美的诗词既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入池塘”是光的折射现象 B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山为参照物的 C .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朝诗人孟郊骑马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是以马为参照物的 D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一人骑自行车沿平直公路行驶,第1s内通过的路程是2m,第2s内通过的路程是3m,第3s内通过的路程是4m,求:①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m/s。②第3s内的平均速度为m/s。
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出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适当的照射(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它们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的①处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同时伴随着吸热,②处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同时伴随着放热.

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 . 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 .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 . 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 . 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振动发声时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两个物体的响度不同,但音调相同 B . 两个物体的响度不同,音调也不同 C . 两个物体的音调不同,但响度相同 D . 两个物体的响度相同,音调也相同
如图,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有一辆小轿车以30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当经过公路上某处时,停在该处的巡逻车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t秒钟时刻速度将增大为vt=4t(m/s),通过路程为s=2t2(m),巡逻车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40m/s,(假定巡逻车在达到最大速度以前一直都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求:
  1. (1) 巡逻车刚达到最大速度时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 (2) 巡逻车开出多少时间才能追到小轿车?
  3. (3) 巡逻车在追上小轿车前和小轿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近视眼应配戴由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小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个纸板ENF竖直放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ON两侧的纸板可以分别绕ON转动。

  1. (1) 实验时纸板的作用是
  2. (2) 小梦想要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接下来的操作
  3. (3) 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4. (4) 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入射角

    60°

    50°

    40°

    30°

    20°

    反射角

    60°

    50°

    40°

    60°

    20°

    某次实验时,同组的小伟把数据测错了,这组数据是第次实验,你认为小伟测量这组数据时存在的问题可能是

  5. (5) 在实验过程中,如图乙所示,若将纸板倾斜,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OA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纸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潜水员在水里看岸边的树,看起来比实际的高,下图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这一错觉的原因是(   )
A . 图片_x0020_100010 B . 图片_x0020_100011 C . 图片_x0020_100012 D . 图片_x0020_100013
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下列关于地球的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海水吸热,汽化形成水蒸气 B . 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形成小水滴 C . 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 D . 小冰珠在降落过程中,液化形成雨水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 (1) 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
    A . 逐渐升高 B . 逐渐降低 C . 先升高后降低 D . 先降低后升高
  2. (2) 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     .
    A . 30% B . 40% C . 60% D . 90%
  3. (3) 使用一段时间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逐渐减少,主要是(水/原液)蒸发了,与一开始相比,混合液的沸点(升高/降低/不变).
空调遥控器能够控制空调的开机、关机、调温等,利用的是(   )
A . 绿光 B . 紫外线 C . 红外线 D . 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