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如图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 (1) 实验原理是
  2. (2) 为了完成实验,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3. (3) 实验中,斜面的坡度应该较(选填“大”或“小”),目的是(选填“延长”或“缩短”)小车的运动时间。
  4. (4) 如图,让小车从顶端由静止释放。若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长度S= m,运动时间t= 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 m/s.把金属片移到斜面中间位置,如图所示,距离车头为30cm,再让小车从顶端由静止释放,小车上半程的平均速度是v= m/s,小车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是v= m/s.
  5. (5) 某同学进行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小车从斜面上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在沿斜面运动的过程中,小东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①测量斜面顶端A点到斜面底端B点之间的距离记为s

    ②让小车从顶端滑到底端,测出时间t

    ③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v=S/t

    利用测量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真实的平均速度偏,理由是

    如果测出小车长为L,那么平均速度的表达式应该是

小强观察到日常生活中声的利用有很多,他总结了以下一些应用,并想考考你,请你指出他故意设置的错误项(   )
A . 大象进行交流时所用声波的频率在20Hz以上 B . 超声检测技术可以给金属工件探伤 C . 在市区内某些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 主人说出暗语能开声纹锁,别人说出暗语不能开锁,锁辨别声音主要根据音色
下列现象中属于吸收热量的是(  )
A . 皑皑白雪开始消融 B . 手背擦上酒精会感觉到凉 C . 衣柜中的樟脑球一段时间后变小 D . 冬天树枝上出现雾凇
小丽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道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前应首先调节蜡烛的焰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 (2) 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20cm刻度线外,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3. (3) 在实验(2)的基础上,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4. (4) 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56cm刻度线处,小丽从透镜的左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可制成镜.

夏天打开冰箱时,在冰箱门附近会出现“白气”,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 . 升华 B . 汽化 C . 熔化 D . 液化
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滨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

  1. (1) 为了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 的光斑.图(1)是调整完成的状态,该透镜焦距f= cm;

  2. (2) 小滨按照图(2)装好实验器材,只移动透镜的情况下,无论怎样调节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此,他猜想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3. (3) 当蜡烛在光具座A处时,光屏在B处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如图(3)所示,现将蜡烛由A处向左移动s到C处,为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移动距离s′ s(选填“<”或“>”);这次成 的实像(填像的特点).

甲、乙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时间之比为2∶1,则甲、乙两个物体的速度之比为(   )
A . 1∶3 B . 3∶4 C . 4∶3 D . 3∶1
如图所示,ab是光源S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凸透镜焦点F的一条光线,S′是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请画出:


① 光源S的位置;
② 光线ab经凸透镜后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如图所示,在柏林世锦赛上百米飞人大战中,“闪电博尔特”以9.58秒的成绩赢得比赛,成为全世界跑得最快的人.他在100m决赛时的最快速度大约为(  )

A . l0m/s B . 10dm/s C . l0cm/s D . 10km/s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所需实验器材有凸透镜、、蜡烛和.实验前要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在一条与的直线上.
  2. (2)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透镜的焦距、
一束光入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35度,则反射角为   度.

音乐会上,大型交响乐团正在演奏。观众们在欣赏乐曲时,能够辨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它们的不同。用蒙古族传统乐器马头琴弹奏奔马由远而近的马蹄声时,演奏员拨弦的力度逐渐加大,我们听到的声音的逐渐变大。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居民区旁的隔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 . 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C . “闻其声便知其人”是通过说话人的音调来判断的 D . 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世界上第一只摆钟是根据原理制成的,该原理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发现的.
两车同时向东行驶,甲车的速度为54km/h,乙车的速度为12m/s.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运动,经过1min两车相距m.
如图,请完成下面的光路。

图片_x0020_181367379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只要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并认真测量就可以消除误差 B . 测量中难免会出现错误,所以就会出现误差 C .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D . 选择精密程度较高的工具或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 (1) 图(1)中物体的宽度是 cm;


  2. (2) 图(2)中停表的读数是 s;


  3. (3) 图(3)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


  4. (4) 图(4)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


人眼是世界上最精密的(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只有成像在视网膜上才会看清物体;小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黑板发生了,她向黑板靠近几步就看清了,说明她是-眼(选填“近视”或“远视”).如果小莉仍坐在原位,为了使物体的像刚好落在小莉的视网膜上,她应该配戴适当度数的透镜制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
关于下列事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夏天打开冰箱的门,常可看到“白雾”,这些“白雾”是冰箱内的冷气液化而成的 B . 水蒸气烫伤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C . 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氢气的体积可以使它液化,作为燃料储存在火箭里 D . 冬天早晨看到的雾,这些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