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冰棒纸时,冰棒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
A . 冰棒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B . 冰棒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C . 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D . 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如图,OA、OB和O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线、反射线和折射线三条光线,则  是法线,反射角为  度,折射角为  度.

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雾凇的形成是种升华现象 B . 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C . 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消失是汽化现象 D . 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 人的脉搏正常跳动每次间隔的时间约为 B . 普通教室门高约 C . 人洗澡水的适宜温度大约是 D . 一袋普通方便面的质量约为
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冬天,龙门山顶上的积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B . 春天,龙湾湖里的冰面熔化了,此过程中需要吸热 C . 炎热的夏天,泗河的游船中比岸上凉爽,是由于水汽化放热温度降低 D . 初夏清晨圣源湖水面上的薄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平面镜,那么这束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分别为(   )

A . 30°、30° B . 60°、60° C . 30°、60° D . 60°、30°
如下实验,属于研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的一项是(  )

A . 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掉到鼓面上,听声音的不同 B . 把玻璃罩里的空气慢慢抽出,听声音的变化 C . 把塑料片以不同的速度从梳子上刮过,听声音的不同 D . 吹哨子,把活塞向下慢慢拉动,听声音的变化
甲、乙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4,时间之比为2∶3,则甲乙的速度之比为(   )
A . 9∶8 B . 8∶9 C . 2∶1 D . 1∶2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山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 . 筷子在水中“折断”是光的色散现象 C . 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 . 凸透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如图是用带孔的竹管与药瓶制成的简易乐器,吹奏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的产生的,用手按住不同的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下列不属于污染水资源主要罪魁的是()

A . 工业废水 B . 汽车噪声 C . 生活污水 D . 生活垃圾
小明和爸爸在九点吃饭时,点了一款新推出的“网红”甜品,发现盛甜品的碗周围冒着“白气”,询问后得知,原来是盘中加了干冰和水,拿去上面的碗,看到下面盘子里的液体在“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甜品周围的“白气”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 B . 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C . 盘里的液体“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从水中冒出 D . 盘里的液体“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使碗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阅读《火箭起飞》回答下列小题。

在中国科技馆四层B厅,有火箭发射的模型展示、载人飞船的模型展示……还有一个小实验:向一个气球中吹足气,然后松开气球口,气球迅速向上飞去……原来,吹入气球的气体受到气球的挤压,如图1当松开气球口时,气球内的气体被挤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气球向外挤压气体时,气体也对气球施加了反方向的作用力,使气球向上运动。

水火箭又称气压式喷水火箭、水推进火箭。水火箭包括:动力舱、箭体、箭头、尾翼、降落伞。如图2动力舱由废弃塑料瓶制成,灌入三分之一的水,利用打气筒充入空气到达一定的压强后发射。压缩空气把水从火箭尾部的喷嘴向下高速喷出,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水火箭快速上升,能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达到一定高度,在空中打开降落伞徐徐降落。用橡皮塞紧的瓶子,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发射前,把气体打入密闭的容器内,使得容器内空气的气压增大,当瓶内压强大到一定程度,瓶内水对橡皮塞向外推力大于橡皮塞和瓶口接合处的摩擦力时,橡皮塞与瓶口脱离,水箭(塑料瓶)中的水向后喷出,水火箭(塑料瓶)受到反作用力向前飞行。

目前真正的火箭也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不同之处是真正的火箭是利用自身携带的燃料(推进剂),在发动机中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燃气从火箭中喷出时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使火箭升空。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向一个气球中吹足气,然后松开气球口,气球向上飞去的原因是
  2. (2) 水火箭上升的过程中,它的重力势能。(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3) 火箭喷出高温高压燃气时,产生强大的推力使火箭升空,这个过程中是将能转化为能。
  4. (4) 水火箭飞行过程中,如果3s飞行路程大约是24m,则它飞行的平均速度是m/s。
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甲实验: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B . 乙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 C . 丙实验: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D . 丁实验: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球,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甲图中秒表的读数为s;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如乙图示方法测量一枚“5角”硬币的直径,测得的直径是cm.

如图所示,MM′为平面镜,A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入射角∠AON等于60°.已知∠NOB等于30°,∠NOC等于45°,∠NOD等于60°.则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将沿着方向射出。(选填“OB”、“OC”或“OD”)

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到的数据是5.72cm和5.73cm,则准确值是cm,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某同学早上起床时每分钟心跳次数为80次,那么在他跑步的过程中,心跳的次数可能为(      )
A . 400次 B . 130次 C . 55次 D . 80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离小孔越近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越大 B . 游泳运动员在平静的水面下看到游泳池边的物体可能变矮了 C . 蜡烛经凸透镜成像时,当蜡烛靠近透镜,蜡烛的像一定远离透镜 D . 小球沿水平方向运动,它在平面镜中的像可能沿竖直方向运动
从物理学角度解释诗句,下列说法与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
A . “潭清疑水浅”实际上是一种光的反射现象 B . “看山恰似走来迎”中描述的“山”在“走”,是以山为参照物 C . “花气袭人知骤暧”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D .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诗中磁针指向南方的一端是磁针的N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