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如图是小天探究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该晶体的熔点是℃,它在熔化过程中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选填“A”或“B”)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刻度尺(选填“A”或“B”)的使用不正确。坐在物理考场里,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40,上体育课时你跑100m所需时间约为16(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一束光线对准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射入,请画出进入玻璃后和再次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

如图所示,光线AO从空气中斜射向水面,请画出它的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和反射光线。

如图所示,水面上方有一发光点A1 , 水中另有一发光点A2 . 人在空气中看到A2在水中的位置就是A1在水中的像A的位置,请画出:

(1)A1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2)A2发出的光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1. (1) 如图甲,木块的长度为cm,如下图乙,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ml。
  2. (2) 图丙中,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下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电压表的示数
现有一根长为8.5m的铁管,小琳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小明去敲击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铁中传播速度为5200m/s,人耳能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以上,请解答如下问题:

(1)求敲击声由空气传入小琳的耳朵需要多长时间?

(2)请简要分析说明,小琳会听到几次敲打的声音?

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是(   )
A . 清洗钟表的精细器件 B . 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 C . 外科医生用超声波切除病人体内的结石 D . 用“B超”检查身体
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大觉.它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后悔不已.在整个赛跑过程中(   )
A . 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 . 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C . 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 D . 乌龟的平均速度大
如图所示,光斜射到两种透明物质时发生折射的现象。若以AB为界面,则为入射角,为折射角;若以CD为界面,则为入射角,为折射角,CD的(选填“上面”或“下面”)是空气。

图片_x0020_100013

任何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照射能使物体上升,电视机利用红外线进行

如图所示,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椭球形凹面镜使声波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胆结石粉碎。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

A . 声音是一种波 B . 只有用凹面镜才能反射声波 C . 声波具有能量 D . 只有把声波集中起来,它才具有能量
下列课本中的实验在探究时都要反复进行多次,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的是(  )

A .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B . 伏安法测电阻 C .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D .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声音在体中传播最快,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是因为不能传声。图a、图b是两种声音的波形,由图可知:图a是的波形。

由于电动自行车是一种绿色环保型助力车,如图所示,它没有废气产生和噪声污染,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使用前需先对车上的蓄电池充电,骑行时,蓄电池给车上的电动机供电,电动机为车提供动力.某电动自行车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

 最大时速

20km/h

 一次充电连续行驶里程

50km

 一次充电耗电量

0.6kW•h

 电机额定电压

 36V

 整车质量

 40kg

 充电电压

 220V

 电机额定输出功率

 180W

 出厂编号

 20070523866

请同学们根据表中所列的数据求出以下问题:

(1)当电动自行车以最大时速行驶时,电机的工作电压等于额定电压,求此时电机的工作电流?

(2)若在lOmin内,电动自行车连续行驶3km,求电动自行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电动自行车匀速行驶时所受的平均阻力是整车重的O.07倍,当电动自行车以最大时速匀速行驶30min时,求这段时间内电动自行车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4)若摩托车百公里耗油2.5L,每升油4.85元;照明用电每度0.50元,试通过计算说明使用电动自行车与摩托车哪个更经济?

常温下,我们呼吸的氧是(  )

A . 固态 B . 液态 C . 气态 D . 固液共存
如图所示,小宇将凸透镜(f=10cm)固定在光具座40cm的位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将蜡烛从焦点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B . 当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拿开光屏,眼睛在一定范围内仍能看到像 C . 将蜡烛放在10cm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 D . 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变短,像成在光屏的下方,可将透镜的高度向下调,使像成在光屏中心
小叶想要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1) 现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它们的焦距分别为50cm、25cm、15cm,实验时应该选择凸透镜(选填“甲”、“乙”或“丙”)。
  2. (2) 在实验过程中,先将光具座放到水平桌面上,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保持凸透镜处于50cm刻度线位置不变。把点燃的蜡烛放在1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3. (3) 把点燃的蜡烛放在40cm刻度线处,小叶不管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没有得到烛焰的像。由此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下列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 日食 B .  水中倒影 C . 小孔成像 D .  杯中折笔
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相同材质、不同粗细的琴弦,主要是改变声音的(   )
A . 音调 B . 音色 C . 响度 D . 振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