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物理

如图所示,物块A的重力GA=20N,物块B的重力GB=10N,水平推力F作用在A上,A与竖直墙面接触。当A和B匀速下滑时,A所受到的摩擦力是N.在推力F保持不变时,将B取走,在A的下方施加一个力F1 , 使物体A恰好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1的大小N.

如图一个物体甲,先后两次分别在小物体乙和丙(乙、丙由同种物质制成,密度为ρ)的作用下浸没在水中,甲物体的上表面恰好与水面相平,甲、乙之间用细绳连接,请证明:

 

下列光学元件中,能成缩小实像的是(   )
A .  放大镜 B .  自制照相机 C .  昆虫观察箱 D .  投影仪
如图所示,将一块正在发声的小音乐芯片放在注射器中,再将活塞推到底端,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然后用力往外拉活塞,这时听到注射器中音乐芯片的声音响度会变(选填“强”或“弱”);其声音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

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都是人体直接或间接跟线接触造成的。对人体来说,安全电压一般为V。
如图所示,光沿CO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O,请在图中作出光线分别透过平直界面AOB折射的光路图.

下列有关的现象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

A . 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现象 B . 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 C . 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 D . 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镜子照射
有A、B、C三个带电体,B带正电,为判断其他两个物体的带电情况,将三个物体分别互相靠近,发现A、B间相互吸引,B、C间相互排斥,A、C间相互吸引,则C带电;A带电。
如图所示,下列工具的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 镊子 B . 独轮车 C . 起子 D . 扳手
牛顿第一定律(  )

A . 是通过斜面小车实验直接得到的结论 B . 只是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的规律 C . 只是通过日常生活得出的规律 D . 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推理得出的结论

如图是家庭、宾馆常用的电热水壶,下表中列出了这只电热水壶部分技术参数。求:
(1)电热水壶正常工作的电流(计算结果请保留一位小数);
(2)若电热水壶正常工作6min能烧开一壶水,则电热水壶烧开一壶水所消耗的电能;
(3)电热水壶烧开一壶水的过程中,若水所吸收热量为3.24×105J,则该电热水壶烧水的效率。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 (1) 如图a所示,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
  2. (2) 如图b所示,调节平衡后,左侧挂上钩码,在右侧用弹簧测力计(图中未画出)拉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为便于测量力臂,应使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
  3. (3) 操作过程中,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达到量程仍不能使杠杆水平平衡,你认为接下来合理的操作是.(写出一条即可)
  4. (4) 甲同学测出一组数据后就得出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乙同学认为他的做法不合理,理由是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三层楼房的高度约为20m B . 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约为100℃ C . 高速上,允许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50m/h D . 一本初中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50kg
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

A . 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熔化 B . 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汽化 C . 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汽化 D . 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凝华
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测得李明同学百米赛跑的时间是14.00秒.当时气温是15℃,则李明同学跑出百米的真实时间是多少秒?

如图中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了功的是(   )
A . 图片_x0020_100002 将地面上的物体往上堆积 B . 图片_x0020_100003 在水平方向搬运一盆花 C . 图片_x0020_100004 费了很大的力也没有将重物举起 D . 图片_x0020_100005 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原地不动

如图,一个桃子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请画出桃子所受桌面对它支持力的示意图。

     

2015茂名)如图所示,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向M端,闭合开关S表有示数为1.0A表的示数为6V;滑片P移向N端,闭合开关S表的示数为2V.求:

1)电源的电压及电阻R0的阻值;

2R0消耗的最大电功率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关于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有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 不能将衣服晾在电线上          B.雷雨天,不能躲在大树下避雨 

C. 尽量使用电子高效节能灯        D. 电灯的开关装在火线或零线上都可以

如图3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40°角,则

A.入射角是40°                      

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50°

C.反射角是50°                

D.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增大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