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 历史与社会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东三省的游击战争,在全国抗战未起以前当然不发生配合问题,但在抗战起来以后,配合的意义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那里的游击队多打死一个敌兵,多消耗一个敌弹,多钳制一个敌兵使之不能入关南下,就算对整个抗战增加了一分力量。至此给予整个敌军敌国以精神上的不利影响,给予整个我军和人民以精神上的良好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是东北抗战的中流砥柱》

材料二:中国的抗日战争体现出了鲜明特点:抗战期间,中国有4.74亿人口,都直接或间接地卷入战争。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有力推动下,曾经内战不休的各派系军队捐弃前嫌、相继出动,投入对日作战;曾经政见对立的各党派,结成抗战同盟。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中,中国是战争时间持续最长的国家。在战胜法西斯的战争中,中国是反法西斯同盟与日本法西斯在亚洲大陆较量的主要战场,中国军民是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主体力量。苏联、美国等国家先后派出军队与中国军队并肩作战。来自20多个国家的国际友人参加了中国抗战。

——摘自《求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回顾和思考》

材料三:1939年1月,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成立。南方局特别重视争取和团结中间势力,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国民党民主派、地方实力派、著名知识分子等广泛接触,共商国是,使他们了解的主张,并逐步取得他们的信任,巩固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党统治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南方局在开展国际统一战线工作方面同样取得很大成绩,争取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团结抗战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党的影响。

——《中国简史》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说说东三省的抗战与全国抗战的关系。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共中央南方局在抗战期间的主要贡献。
《一战后的美日海权角逐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一书中写到:华盛顿会议的结果对日本的安全以及在中国的利益构成了威胁,从而激起了日本对美国的极端仇视,为日美争夺太平洋霸权埋下了种子。这段话说明了华盛顿会议( )           
A . 中美两国形成与日本对抗的同盟 B . 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C . 太平洋地区建立了稳定的国际秩序 D . 顾及到了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比较历史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 (1) 图1、图2分别与哪些具体历史事件有关?看了这两幅照片后,你有哪些感悟?
  2. (2) 图3和图4都有哪些亚洲国家参加?依据材料二,运用相关史实说明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地位分别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下列各项属于古希腊建筑遗产的是(    )
A . 凯旋门 B . 金字塔 C . 雅典卫城 D . 记功柱
下图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人口问题或人口政策的漫画。能正确反映我国人口问题及对应政策发展变化过程的排序是(    )

A . a-c-d- b B . b-c-a-d C . c-a-b-d D . c-b-d-a
法国国庆日是7月14日,这是为了纪念发生在1789年的(    )
A . 三级会议的召开 B . 攻占巴士底狱 C . 处死国王 D . 颁布宪法
他临危受命,“原知此役乃蹈汤火”,“早已置祸福荣辱于度外”,而“为天下万世计”,毅然赴广东禁烟。他是( )           
A . 张骞 B . 郑成功 C . 林则徐 D . 关天培
钱玄同,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民国六年加入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他提出“文学之文,用典(典故)已为下乘;若普通应用之文,尤须老老实实讲话,务期老妪能解。”请回答下面小题。
  1. (1)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钱玄同加入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的时间是(    )
    A . 1911年 B . 1917年 C . 1919年 D . 1921年
  2. (2) 钱玄同提出的主张与当时社会正在兴起的主张一致的是(    )
    A .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 .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 .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 .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50元人民币上景观所在省区为(    )。

A . 广西壮族自治 B . 内蒙古自治区 C . 新疆 D . 西藏自治区
在各种气候类型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   )
A . 海洋性气候 B . 大陆性气候 C . 季风气候 D . 高原高山气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几位同学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探讨:

甲:一战的爆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 假如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不打死奥匈帝国皇储夫妇,一战或许不会爆发。

乙:一战前德国人认为自己是欧洲最勤劳、最诚挚、最有教养的民族。俄国代表反动,英国代表自私和背信弃义,法国代表堕落,只有德国代表进步。德国文化将照耀全球,战后不会再有其他文化了。这种思想是加速战争的爆发重要原因。

丙:战争是各方矛盾纠纷不断发展的结果。战争是国家之间、民族之间、阶级之间或军事集团之间的武装斗争,为的只是维护各自的利益……

材料二: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关系示意图

  1. (1) 材料一中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2. (2) 结合材料二说明材料一中丙同学观点的合理性。
克隆羊多利是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的哺乳动物,它反映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    )
A . 电子计算机领域的成就 B . 原子能领域的成就 C . 现代生物技术领域的成就 D . 空间技术领域的成就
与澳门紧临的经济特区是(    )

A . 深圳 B . 珠海 C . 厦门 D . 广州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翰林院庶吉士徐骏,系康熙朝刑部尚书徐乾学之子,也是顾炎武的甥孙。雍正八年(1730年),徐骏在奏章里,将“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见后,立即将徐骏革职。后来再派人细查,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了如下诗句“清风不识字,何得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据此雍正认为这是心怀不轨,照大不敬律斩立决。

  1. (1) 这段材料反映了清朝的什么事件?
  2. (2) 你认为材料所提及的“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这句诗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会给作者招来杀身之祸?
  3. (3) 清朝统治者这一做法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后果?
“1630年,美洲加勒比海地区的巴巴多斯经济主要依靠烟草,多数种植者是来自欧洲的自由民和契约佣工……1680年,这时甘蔗成为巴巴多斯最重要的经济作物,非洲奴隶已是欧洲人的三倍。”巴巴多斯劳动力构成发生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 . 新航路的开辟 B . 奴隶贸易的猖獗 C . 工业革命的完成 D . 美国的独立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和叶社稷如一,于贞观之岁,迎娶文成公主…···重协社稷如一,更续姻好。”一一摘自唐蓉会盟碑

  1. (1) 图一所展现的生产场面说明了什么?
  2. (2) 图二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内容?说出这次改革的作用。
  3. (3) 材料二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该事件与当时的民族政策有何联系?
  4. (4) 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认为当今应如何发展民族关系?
为增强地理空间意识,画图法在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显得异常重要。读图,回答问题。

  1. (1) 针对此图,以下关于地形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 当山脉为大兴安岭时,甲为内蒙古高原,乙为华北平原 B . 当山脉为太行山时,甲为华北平原,乙为黄土高原 C . 当山脉为贺兰山脉时,甲为黄土高原,乙为塔里木盆地 D . 当山脉为巫山山脉时,甲为云贵高原,乙为四川盆地
  2. (2) 若该山脉为大兴安岭,以下关于该区域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 乙地是我国的红松之乡 B . 甲地特色文化是窑洞和信天游 C . 甲地是我国的鱼米之乡 D . 乙地每年都会举办那达慕大会
“他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创建了微积分学,并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这位科学家是( )           
A . 诺贝尔 B . 牛顿 C . 达尔文 D . 夏尔多内
“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是由于(    )

A . 统一文字   B . 独尊儒术   C . 创立科举 D . 崇文抑武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和最小的大洲是: (  )  
A . 太平洋、欧洲 B . 大西洋、大洋洲 C . 太平洋、大洋洲 D . 太平洋、亚洲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