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 历史与社会

某校组织井冈山研学旅行,下列最能体现其红色旅游特色的是(    )
A . 民主共和 深入人心 B . 五四中心,风云新途 C .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D . 八一枪响,军旗升起
位于四川盆地内的河流主要有    (       )

  ①长江    ②岷江    ③渭河    ④乌江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绘制的知识简图,据此推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图片_x0020_2

A . 新体制的创立 B .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C . 工业革命的冲击 D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小明在某博物馆看到一张破损的古地图,依稀能辨认出“江浙行省、岭北行省”等字,此图最有可能绘制于(   )

A . 西周 B . 东汉 C . 宋朝 D . 元朝
曾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说“后半辈不会做”是基于他统治后期的(    )
A . 贞观之治 B . 开元盛世 C . 贞观遗风 D . 安史之乱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 . 宋辽对抗 B . 南宋与金对峙 C . 宋夏和议 D . 北宋与金对峙
下图为印度剖面图,根据印度的地形分布特点判断A,B表示的方向分别是(    )

A . A─东 B─西 B . A─北 B─南 C . A─南 B─北 D . A─西 B─东
秦朝“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于是(    )


A . 建立皇帝制    B . 确立丞相制   C . 推行郡县制    D . 强化监察制
下列关于隋唐文化成就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书法的“颜体”是颜真卿所创 B . 柳公权是继王羲之之后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C . 柳公权是与颜真卿齐名的大书法家 D .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我国某城市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著名的自由贸易港,重要的国际会议和展览中心,号称“购物者的天堂”,该城市是指(    )

A . 上海 B . 香港 C . 杭州 D . 深圳
下列不属于浙江省临省的是(    )
A . 福建 B . 江苏 C . 湖南 D . 安徽
因为金融风暴,日本大多数工厂都关门了,将近 400 万人失去了工作,没了生活来源。 针对失业严重的状况,日本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是(   )
A . 实行明治维新 B . 发动甲午战争 C . 建立法西斯专政 D . 寻求美国援助
某校学生针对青海省脱贫攻坚开展研学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收集】 同学们查阅到,青海省为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大力推广藜麦种植。藜麦富含高蛋白、维生素,被称为“超级谷物”。它原产于南美洲,是一种耐旱、耐寒、喜光的作物,最适合在海拔3000~4500米的高原或山地生长。青海省多数地区海拔在3000米以上,自然环境非常适合种植藜麦。此外,同学们还收集到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图1)和青海省年均日照时数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图2)。 

 

 【实地考察】 同学们在走访中了解到,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发展藜麦如提供免息贷款、农组建合作社、开拓网上销售渠道;田野里,同学们看到生产规模很大,现代农业机械在田间作业,农户们的脸上洋溢着脱贫后的喜悦。 

  1. (1) 根据图1和所学知识,描述藜麦原产区的地理位置,并指出该地区低海拔山谷 

     地带的农业特色。 

  2. (2) 依据材料,解释青海省“自然环境非常适合种植藜麦”的理由。 
  3. (3) 阐述材料中青海省的做法对其他地区农业发展的启示。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马克思这一评价中涉及的航海事件包括( ) 

①郑和下西洋

②哥伦布到达古巴、海地

③达•伽马到达印度

④麦哲伦环球航行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史。

——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赛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三:“从我们所说的‘中国文艺复兴’这个文化运动的视角看,那项由北京学生所发动而为全国人民一致支持的‘五四运动’,实是这整个文化运动中的一项历史性的政治运动。它把一个文化运动转变为一个政治运动。”

——胡适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中说的“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
  2. (2) 材料二中,一大批进步知识分子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什么?
  3. (3) 请问材料二中的运动与五四运动有何联系?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已成为2020疫情期间华夏儿女的口号,让我们一起走进疫情。读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江水系图(图1)

图 1长江水系图

材料二:“中国疫情地图”(图2)和“中国铁路干线分布示意图”(图3)

图2  中国疫情地图(截至2020年1月25日)

图3  中国铁路干线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新冠肺炎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截止1月25日,图2中疫情最轻的省区却未发现确诊病例。该省区占全国1/8的土地,而常住人口只有340万人左下;再加上经济不发达,来当地打工和外出打工的人也并不多,很少有人员大面积流动。

  1. (1) 武汉位于图中处(填字母),它属于哪一省区(填简称);
  2. (2)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期间,D市某公司有一大批抗疫物资准备沿江而上水运至武汉,你认为可行吗?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 (3) 读“中国疫情图”可知,截至1月25日,我国疫情最轻的省级行政区是,位于我国的第级阶梯。
  4. (4) 根据材料二、三的图文资料,从人文角度概括该省区疫情最轻的原因。
阅读以下摘自《建国以来中国的政策文件汇编》的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在初级社转为高级社的时候,社员的土地转为合作社公有,取消土地报酬,土地归社公有以后,如果有的社员退社,合作社应当从社公有的土地中拔给他一分耕地。

材料三:包干到户在一些生产队实行以后,经营方式起了变化, 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但是,它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基础上的,农户和集体保持承包关系,

  1. (1) 这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2. (2) 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请任选其中一则材料,简要说明所反映土地政策内容及该政策实行后对当时产生的积极影响。
曾用“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来评价四位古代帝王。下列史实与“唐宗”有关的是(    )


A .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B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 贞观之治     D . 陈桥兵变
某思想家在评价秦始皇时认为:秦始皇的伟大之处在于,打破了以往以血缘维系的贵族集团的统治,开始了一种崭新的统治模式,使国家对地方的控制力大大加强了。这种“崭新的统治模式” 是指(   )
A . 分封制 B . 礼乐制 C . 井田制 D . 郡县制
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我们青少年要(  )

①少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用水用电       

②不吃受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

③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保护花草树木  

④努力提高环保意识,低碳出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