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工业化和城市化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②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国民的整体文化水平有了提高
③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和人口膨胀等问题
④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把双刃剑,矛盾不可调和
①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创造了条件
②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③无产阶级都是两次运动的主力军
④两次运动都促进了民族的觉醒
材料一: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逐渐形成了侵略朝鲜,夺取中国的东北和台湾,占领全中国,进而征服全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政治明文历程》
材料二:中日历史的对话空间是三个层面互相交错的,政治,情感,和学术。在情感层面,中日两国的历史体验也极不对称。在中国民众看来,中国是战争的被害者,日本是加害者,而在日本民众看来,日本也是战争受害者 一一《人文历史·中日学界的分歧与共识》
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著名战役简表
战役名称 | 时间 | 指挥者 | 意义 |
① | 1894年 | 丁汝昌 | 沉重打击了日本舰队 |
台儿庄战役 | 1938年 | ②(国民党) | 鼓舞了抗战士气 |
③ | 1940年 | 彭德怀( | ④ |
①建立郡县制度
②设立司隶校尉
③建立刺史制度
④设立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御史大夫
【位列诸侯】
材料一: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而秦襄公将(带领)兵救周……有功。周···…东徙雒邑(即洛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史记·秦本纪》
【傲视西方】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汉书·食货志上》
【统一天下】
材料三: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奔忙于救助百姓、医治战争创伤)之不暇,团平城,病流矢(刘邦为讨伐韩王被匈奴困于平城,为平定英布叛乱被乱箭射伤),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背叛朝廷的王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柳宗元《封建论》
①张骞出使西域 ②戚继光抗倭 ③鉴真东渡 ④玄奘西行
①水资源丰富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发达、便利的交通
④国家的优惠政策
时间 | 战役 | 主要交战国 | 结果 |
1942年 | 中途岛战役 | 美国和日本 | 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 |
1942年 | 阿拉曼战役 | 英国和德国、意大利 | 北非战场的形势发生了转折 |
1942—1943年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 苏联和德国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