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 历史与社会

新中国曾经长期使用过的一些票证,如粮票、油票、布票等,在20世纪末陆续退出了生活舞台。现在一些家庭还珍藏着这些票证。这些票证已成为我们研究新中国历史的 (    )

  ①文献资料②实物资料

  ③第一手资料④第二手资料


A . ②③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①④
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就设立了专门负责监察事务的机构,这个机构一直延续两千多年。出现在汉代的同类机构(制度)是(   )
A . 御史大夫 B . 刺史 C . 门下省 D . 节度使
2017年3月16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脱欧”法案,授权英国首相正式启动脱欧程序,英国“脱欧”指出的是英国退出(    )           
A . 欧洲 B . 欧元区 C . 欧洲联盟 D . 欧洲共同体
城市一一一文明中心。下列关于城市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巴黎——塞纳河缓缓流过全城    ②班加罗尔——“北美洲的硅谷”

③蔚山——韩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④华盛顿——美国政治的心脏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下列正方形代表亚欧大陆,图中圆圈能正确反映中国位置的是(   )
A . B . C . D .
世界开始从相对分散、隔绝的状态走向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历史由此翻开了新的篇章,“新的篇章”始于(  )

A . 文艺复兴 B . 新航路开辟 C . 郑和下西洋 D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万历三十六年,他从福建莆田引来甘薯种在上海载种,取得成功,此后根据自己的经验推广,并在自己撰写的纯农业书中加入此类独特研究成果。该书最有可能是(    )
A . 《本草纲目》 B . 《几何原本》 C . 《天工开物》 D . 《农政全书》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为此,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大力(       )
A .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 . 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盲从 C .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 . 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共和的思想
秦岭——淮河以南大部分属于(    )
A . 湿润区、亚热带 B . 湿润区、热带 C . 半湿润区、亚热带 D . 半湿润区、暖温带
西安事变结束时,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是指(    )
A . 西安事变最终获得和平解决 B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 . 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 D . 抗战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下列截图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示意图的是(    )
A . B . C . D .
下列有关美国自然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大部分国土都在温带 B . 平原面积广,耕地面积大 C . 年降水量东部多,西部少 D . 河流、湖泊很少,内河航运不发达
美国中部大平原土地,地势,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是和小麦的主产区。
《英国史》的作者指出,英国的“光荣革命”“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糜费精神的竞争今改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作者认为“光荣革命”的“光荣”在于(    )
A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没有流血冲突 B . 议会通过和平方式掌控国家政权 C . 解决了英国国王和议会间的矛盾 D . 国家实际权力转移到了议会手中
翻开美国历史,包括克林顿在内,共有九位美国总统在美国众议院被提案弹劾。这体现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哪一重要原则(    )
A . 联邦制 B . 自由至上 C . 分权制衡 D . 中央集权
后世将孔子视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原因是(    )
A . 主张以法治国,严刑重罚,强调“法与时移” B . 提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则 C . 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D . 反对战争,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互助友爱
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对这一变革解读正确的是(    )
A . 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利 B . 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C . 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D . 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人类利用蒸汽机提供动力的发明是(    )
A . 飞梭 B . 火车 C . 汽车 D . 飞机
下列现象不属于东西部交流互补的是(    )


A . “今年我们宁波市的几位老师到西藏的一个贫困县去支援教育” B . “一到夏收季节,我们河南的收割机就要开到河北去帮助农民收割小麦” C . “今年以来,猪肉价格猛涨,浙江从新疆、四川组织货源,缓解供需矛盾” D . ”至2007年3月11日,三峡电站累计发电1523亿千瓦时,极大地缓解了华中、华东、华南等地区的缺电紧张局面”
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4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这个国家”是(    )
A . 俄国 B . 英国 C . 美国 D . 德国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