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 历史与社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

“一带一路”示意图

材料二:“在世界历史上,中华和罗马都堪称独树一帜,中华由邦国而帝国,罗马则由共和国而帝国,他们都是自己成长的……中华是礼治,罗马是法治。”

——《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

材料三: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以下是关于中西方民主化发展重要史实的年代尺。

  1. (1) 古代丝绸之路是从中国出发,由东往西最远到达欧洲的
  2. (2)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今“丝绸之路”的共同作用。
  3. (3) 依据材料二,用相关史实说明“中华是礼治,罗马是法治。”
  4. (4) 请仿照年代尺中①③的示例将②④处的内容补充完整,并依据材料说说中西方发展的启示。
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出现了闹市与居住区不再界限分明的现象。这体现了(    )
A . 宋代经济繁荣,坊市界限打破 B . 多民族的交融,生活方式转变 C . 世俗生活丰富,市民文化发展 D . 城市居民生活,不受时间限制
下列图例中表示铁路的是(   )

A . B . C . D .
下列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中与河流无关的是(    )

  

A . B . 湘  C . 滇      D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属于(    )
A . 19世纪40年代 B . 19世纪 50年代 C . 20世纪40年代 D . 20世纪50年代
2014年,我国将迎来纪念改革开放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6周年。下列各项中,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
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③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④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五项基本原则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青年学生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希望。中国近代由青年学生最先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     )

A . 洋务运动 B . 五四爱国运动 C . 新文化运动 D . 思想启蒙运动
1979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中说:“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此时给中国人民带来“兴奋心情”的主要是(    )
A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B . 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C . 人造地球卫星首发成功 D . 全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大包干
黄埔军校的校门上有“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的对联,在发生了一个事件之后,有人将对联中的“请”和“勿”进行了调换,你认为这一事件应是(    )       

A . 誓师北伐 B . 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 C . 北伐军攻克武昌 D . 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下列关于清王朝加强与西藏联系的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
A . 清朝时期,西藏正式归属中央管辖 B . 顺治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C . 康熙皇帝设立“金瓶掣签”制度 D . 设立驻藏大臣与班禅、达赖共同管理西藏
读下边的“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景观图”。为什么处于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山顶上终年白雪皑皑? 

   

西方殖民主义者给亚非拉地区带来的主要罪恶包括(    )

①屠杀当地居民    ②抢劫和掠夺财富

③贩卖黑奴        ④积累资本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小明一家准备暑假去拉萨旅游,我们可以推荐他们去看看拉萨的标志性建筑(   )
A . 大昭寺 B . 小昭寺 C . 布达拉宫 D . 国际大巴扎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属于追求“西方新型工业”梦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洋务运动 C . 戊戌变法 D . 新文化运动
下列四个场景中,与历史事实相符的是(    )
A . 秦朝时,有人在纸上书写一种小篆字体 B . 商朝时在龟甲上写下占卜吉凶的结果 C . 阿拉伯人在数学上的最大贡献是创造了从0到9的计数法 D . 大化改新后日本成为依靠“律令”实行统治的君主制中央集权国家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为
  2. (2) 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的名称:A,B,C
  3. (3) 图中A的海拔高度是;道路的走向为
  4. (4) a、b两条虚线所在的位置较易形成河流的是(填字母),理由是
  5. (5) 张老师打算从甲村到乙村去家访,请你帮助张老师在①、②两条线路中选择较为合适的一条(填序号),理由是
  6. (6) 当地政府计划在该地区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甲、乙、丙、丁四村庄当中,发展条件最有利的是,理由是
  7. (7) 为了解决未来小城镇的用水、用电问题,该地区计划修建水电站,你觉得修建在哪里比较合适:(在图上大写字母中找)。选择该处建坝的理由是,但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材料二:中国近代化片段:

运用材料二中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统一德意志的目的是(    )


A . 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B . 使普鲁士势力得到加强 C . 将奥地利排除出德意志联邦   D . 打败法国,取得欧洲大陆霸权
下列有关经济全球化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       

A . 改善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B .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C .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越来越有利的境地 D . 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下列河流中位于亚洲且注入太平洋的有(    )

①恒河    ②湄公河    ③长江    ④尼罗河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③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