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

初中 科学

丹麦科学家在格陵兰发现了一种体长仅0.1毫米的物种,它们生活在温度很低的淡水中,以啃咬深水苔藓上的细菌或藻类为生,并以孤雌生殖的方式繁殖。试根据以上信息分析:
  1. (1) 该物种属于(选填“动物”或“植物”)。
  2. (2) 试验发现1毫升的该类淡水中含有该物种的个数有200个,则2升该类淡水中含有该物种的个数是个。
  3. (3) 为研究该物种的基因情况,如果将它带入太空,你认为该物种的质量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同学们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器材做了如图所示的系列实验。

  1. (1) 同学们是根据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 (2) 观察比较如图甲、乙所示的情况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 (3) 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应比较两图的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土壤中的水分参与植物蒸腾作用时的途径是(  )

A . 土壤→根毛→导管→叶肉→气孔→大气 B . 土壤→导管→叶脉→气孔→大气 C . 土壤→根毛→导管→气孔→叶脉→大气 D . 土壤→根毛→叶脉→表皮→大气
Argo浮标广泛应用于台风预测、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浮标结构如图所示,坚硬壳体外下方装有可伸缩油囊;当液压式柱塞泵将壳体内的油注入油囊时,油囊排开水的体积等于注入油的体积;当油囊中的油全部被抽回壳体内时,油囊体积忽略不计。已知浮标总质量为55千克,其中含油32千克;浮标壳体体积为0.04米3 , 油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海水密度取1.0×103千克/米3 , g取10牛/千克。

  1. (1) 该浮标漂浮在水面上所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2. (2) 液压式柱塞泵将壳体中的一半的油注入油囊时,浮标最终露出水面的体积为多少米3
如图所示为科学兴趣小组用来探究“影响感应电流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金属圆盘在磁极间不断转动,相当于每根导线都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从而产生持续的电流。

【提出问题】影响感应电流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建立猜想】

猜想1:切割磁感线的速度大小会影响感应电流的大小。

猜想2:磁场强弱会影响感应电流的大小。

猜想3:……

【实验研究】

⑴验证猜想1:当圆盘转速增大时,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度增大。

⑵验证猜想2:保持圆盘转速不变,换用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度更大。

⑶验证猜想3:保持圆盘转速不变,换用一个半径更大的金属圆盘,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度更大。

【实验结论】影响感应电流大小的因素有:切割磁感线的速度、磁场强弱、

【评价交流】上述实验中金属圆盘均逆时针转动,某同学发现电流表指针在实验中都向一个方向偏转。若想让电流表指针向另一个方向偏转,则需要 。

如图是一手压式手电筒,按压手柄,塑料齿轮带动线圈内磁性飞轮高速旋转,使灯泡发光。下面四个实验中与手压式手电筒产生电流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 . B . C . D .
如图是一种能测量人行走步数的计步器原理图,人每走一步,震动传感器内小磁针上下跳动一次,线圈内产生电流,计数一次。下图中能反应计步器原理的是(   )

A . B . C . D .
“寓学于乐”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如图为“领取奖杯游戏”的物质阶梯。只有阶梯上相邻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才可向上攀登。
  1. (1) 若攀登阶梯甲能领取奖杯,则标号为③的台阶可以是下列哪一种物质_____________。
    A . NaCl B . Na2CO3 C . CO2 D . Fe2O3
  2. (2) 搭建阶梯乙

    从图中相应的台阶上物质可以从以下提供的物质O2、Fe、Fe2O3、HCl、NaOH中选择,填在图中相应的台阶上,能领取奖杯。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3. (3) 寻找化学反应规律

    台阶中有八个化学反应,其中没有涉及到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

如图是一个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下列评价错误的是(    )。

A . 所用材料均为家庭废品,有较好的资源利用意识 B . 使用碱石灰(主要成分为NaOH和生石灰)有利于得到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 C . 将石灰石放入铜丝网,拉起铜丝可使反应中止 D . 要保证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方能使实验成功
小丽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 (1) 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2. (2) 在实验过程中,小丽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B,她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像。
  3. (3) 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2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对A、B两种物质进行了探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像,由图像信息可知,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填“正比”或“反比”),A、B两种物质中,物质的密度较大。

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的实像最小 B . 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的实像最大 C . 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的实像最大 D . 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酒精在纯净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证明酒精中肯定含有(   )
A . 碳、氢、氧三种元素 B . 碳、氢两种元素 C . 氧元素 D . 无法确定
如图所示为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装置图。透镜的焦距为15cm,要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只移动其中的一个,其余两个不动,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A . 光屏向左移动 B . 光屏向右移动 C . 蜡烛向左移动 D . 蜡烛向右移动
如图甲所示,不考虑温度对灯泡电阻大小的影响,灯泡 L2 的电阻为 10Ω ,当只闭合开关 S1 时,电流表的示数是 0.24A,当 S1 和 S2 都闭合时,电流表的读数如图乙所示。求:

  1. (1) 只闭合开关 S1 时,发光的灯泡是
  2. (2) 电源电压。
  3. (3) 灯泡 L1 的电阻大小。
小明为比较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实验后把两试管中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如图乙),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可能的组成有( )

①Mg2+②Mg2+和Fe2+③Mg2+和Cu2+④Mg2+、Fe2+和Cu2+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姚江是宁波的“母亲河”,随着两岸经济的发展,污水排江入海,使姚江的水质一度恶化,鱼类品种由50多种衰退到10多种。通过“五水共治”,目前,原来几乎消失的鱼种又开始重现,尤其是投放量较大的鲢鱼和鳙鱼,它们是水体的“净化器”,每生长一公斤,大约能吃掉30~40公斤蓝藻等浮游生物。
  1. (1) 姚江中的鲢鱼、鳙鱼和蓝藻等所有生物可以称为一个
  2. (2) 姚江水质曾一度恶化,许多经济鱼类濒临绝迹,这说明生态系统的是有限的。
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中秋节)在杭州开幕。图I是地球运行轨迹图,图II是四种月相图(阴影表示暗部)。当天地球大约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和月相是(    )

A . 地球在丙处,月相如图① B . 地球在乙处,月相如图④ C . 地球在丙处,月相如图② D . 地球在丁处,月相如图②
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甲图所示实验,实验结束后,将试管①、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如乙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反应后试管②中的固体是铜 B . 乙图中,反应后烧杯中的固体可能含有铁 C . 乙图中,反应后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是氯化亚铁溶液 D . 乙图中,反应后烧杯中的固体质量大于2 g
鱼类受精卵的孵化受水温影响很显著,下列表格是小孟探究某种鱼的受精卵在不同水温中孵化的实验结果:

水温(℃)

14

18

22

26

30

34

38

42

平均孵化率(%)

0

55

70

92

84

56

6

0

请根据数据试分析回答:

  1. (1) 该种鱼的受精卵在水温为℃左右时平均孵化率最高。
  2. (2) 小孟在每组都放入了100颗受精卵而不是一颗,主要是为了
  3. (3) 若将14℃和42℃两组鱼受精卵所处的水温分别逐步调节到26℃,结果14℃组的能孵化出鱼苗,而42℃组的不能孵化出鱼苗,原因是:42℃组的鱼受精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