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

初中 科学

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种物质的是(   )

A . 盐酸.稀硫酸 B . 火碱.烧碱 C . 石灰石.熟石灰 D . 金刚石.黄金
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情景提供】 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 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 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实验做法如图所示:


①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

②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 μ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③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④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 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 (1) 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2. (2) 1 μm厚度的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____;

    A . 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 . 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 (3) 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下图中的________。

    A . 道尔顿模型特点: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B . 汤姆生模型特点:正负电荷均匀分布 C . 卢瑟福模型特点:核位于原子中心,重量集中在核上
夏天到了,又到了吃瓜的季节。针对“吃了冰箱里的隔夜西瓜然后住院”的传言,某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人员模拟了家庭日常切瓜冷藏的步骤,然后分成四组:室温不盖保鲜膜、室温盖保鲜膜、冷藏不盖保鲜膜、  ★  , 分别测试4、8、16、24和48小时之后的细菌情况。

西瓜保存细菌总数结果

模拟室温30℃不盖保鲜膜

模拟室温30℃盖保鲜膜

冰箱冷藏4℃不盖保鲜膜

4小时(CFU/克)

<10

<10

<10

<10

8小时(CFU/克)

11

18

<10

<10

16小时(CFU/克)

1.3×104

2.4×104

<10

<10

24小时(CFU/克)

7.0×106

9.2×108

<10

<10

48小时(CFU/克)

6.9×109

5.3×109

12

<10

备注:目前我们国家并没有对新鲜水果蔬菜菌落总数进行规定 水果制品的规定为不得超过1000CFU/克。CFU:菌落总数单位,数值越高越“脏”。

[实验结论与反思]

  1. (1) 实验过程中“★”处应填:
  2. (2) 根据实验结果,切开的吃不完的西瓜应 保存。
  3. (3) 小科在报纸上看到了科研人员做的这个实验后,提出一个问题“工作人员在切西瓜时需不需要无菌操作?”你的想法呢?并请说出理由

 如图是心脏与相连血管的示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 (1)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分别是 (填字母).

  2. (2) 图中所示结构中流动脉血的有 (填字母).

  3. (3) 果病人发生心跳骤停,则应立即开始 进行急救,这样可以使心脏的输出血量达到正常时的 , 从而维持生命的最低需求.

关于水资源保护的做法错误的是(  )

A . 严格监管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B . 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C . 对水源地的水体严格保护 D . 工业污水必须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氯化钠,逐渐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剩余氯化钠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小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水的质量/g

50

50

50

50

所取NaCl的质量/g

11

18

25

32

剩余NaCl的质量/g

0

0

7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第三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 B . 第四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第二组大 C . 20℃时,5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18g溶质 D . 实验中只有第一组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

如图所示,请画出用滑轮组提升水桶的绕绳方法。

某兴趣小组想从含有氯化亚铁、氯化铜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和氯化亚铁晶体, 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结合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 (1) 操作Ⅲ的名称是,除去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2. (2) 操作Ⅱ中加入过量的试剂 B 的目的是  。
  3. (3) 写出加入过量的试剂 A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把铅笔的一端削尖,手指用力压在铅笔的两端,使它保持静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 B . 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 C . 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D . 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有下列现象:①夏天雨后出现的彩虹;②火山爆发;③海岛附近出现的海市蜃楼;④含羞草开花;⑤伊拉克战争;⑥神舟十号上天;⑦种子发芽;⑧大雁南飞。其中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小应总结了下列几条,其中正确的是(    )

①如果乘船出海,会看到港口的灯塔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②如果在山上遭遇石流,应立即远离泥石流,朝与泥石流垂直方向的山坡上跑。

③大理岩是石灰岩“变质”而来。

④日本多地震是因为该地区多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导致。

⑤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所以有科学家把它戏称为“七巧板”。

⑥全球的这些板块漂浮在海洋上,并相互不断地发生着碰撞和张裂。

⑦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非常相似,也分为三层。

A . ①③⑤⑥ B . ②④⑥⑦ C . ①②③④⑥⑦ D . ①②③⑦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 . 山的“倒影” B . 日食   C . 汽车观后镜  D . 水中“折”笔
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且不改变溶液的浓度的方法是
 新装修房室内存在甲醛(CH2O)、苯(C6H6)等有害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醛分子中含有水分子 B . 甲醛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40% C . 苯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 . 甲醛和苯都属于无机化合物
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   )
A . 取液时挤入空气 B . 将滴管横放在桌面 C . 将洗净的滴管放入洁净烧杯中 D . 将残留试液的滴管倒持
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 . 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先装满水 B .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 C . 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刚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 . 用排水法收集O2 , 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如图所示,利用放置在阳台上的装置进行蔬菜的无土栽培。在培育过程中,需要适时添加培养液、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并适时补水。

  1. (1) 培养液中含多种无机盐,其中含氮的无机盐(如硝酸铵)主要作用是        
    A . 促进蔬菜细胞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 B . 促进蔬菜的生长发育和开花,使果实、种子的成熟提早 C . 使蔬菜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
  2. (2) 若培养液的浓度蔬菜的根细胞液浓度,会导致蔬菜细胞内水分含量下降而发生萎蔫。因此,需要适时补水。
下列现象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 . 昼夜交替 B . 四季变化 C . 昼夜长短变化 D . 月相
 鉴别失去标签的五瓶溶液: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

  1. (1) 根据溶液颜色即可确定CuSO4溶液.取少量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放入四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CuSO4溶液,可鉴别出NaOH溶液和BaCl2溶液.鉴别出NaOH溶液的现象是  ;

  2. (2) 另取少量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BaCl2溶液,其中一支试管内产生白色沉淀,该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至此,五瓶溶液已全部鉴别出来;

  3. (3) 实验结束后,将所有试管中的物质充分混合,过滤除去沉淀,得到无色滤液;取少量无色滤液滴加Na2SO4溶液,无明显现象,另取少量无色滤液分别与下列物质混合时,一定无明显现象的是  .

    A.酚酞溶液   B.Mg    C.CuO    D.Ba(OH)2溶液    E.AgNO3溶液.

下列常见的几种岩石中,有层状结构的是(    )


A . 花岗岩    B . 砂岩 C . 玄武岩   D . 大理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