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

初中 科学

下列各组中均属于有机物的是(   )


A . 维生素、碳酸钙    B . 金刚石、甲烷 C . 酒精、淀粉       D . 葡萄糖、干冰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碳酸钙、氢氧化钾、氯化钡、无水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验证其成分,小常进行如表实验: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水

产生白色沉淀

2

取少量1中的无色滤液,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3

取少量2中的滤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

 溶液呈蓝色

根据如表现象,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实验1中的沉淀物为氢氧化钡 B . 该固体中肯定含有碳酸钙、氯化钡 C . 不能判断是否含有无水硫酸铜 D . 该固体中肯定含有碳酸钙、氢氧化钾、氯化钡
在反应A+B=C+2D中,已知2.9gA跟4.9gB完全反应,生成6.0gC,又知道D的式量(相对分子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小明用漆包线绕成线圈,将线圈两端的漆全部刮去后放入磁场,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后,发现线圈只能偏转至水平位置,不能持续转动。为使线圈持续转动,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A . 换用电压更大的电源 B . 换用磁性更强的磁体 C . 重新制作匝数更多的线圈,将线圈两端的漆全部刮去 D . 在线圈的一端重抹油漆,干后在适当位置刮去半圈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与大气压作用无关的是(  )

A . 图甲中纸片托住了一杯水 B . 图乙中塑料吸盘被紧压在平滑的墙上 C . 图内中用塑料吸管吸饮料 D . 图丁中用真空采血管采血时血液会自动流入试管
写出下列符号中2表示的意义。
  1. (1)
  2. (2)
  3. (3) O2
  4. (4) 2H:
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都应是(  )

A . 均一、稳定的 B . 澄清、透明的 C . 久置不会分层 D . 混合物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小 B . 二氧化碳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C . 二氧化碳不能制作碳酸饮料 D . 像蔬菜大棚中补充二氧化碳不利于蔬菜生长
不可以直接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实的是(    )
A . 带挂钩的塑料吸盘能吸附在光滑的玻璃上 B . 钢笔从墨水瓶中吸取墨水 C . 用塑料管吸取饮料瓶中的饮料 D . 用注射器向肌肉中注射药液
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 2NaOH+H2SO4═Na2SO4+2H2O B . CaCO3+2HCl═CaCl2+H2O+CO2 C . CO2+Ca(OH)2═CaCO3↓+H2O D . AgNO3+KCl═AgCl↓+KNO3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因为生病而需要打针输液。输液示意图中,药瓶瓶口插有两根管子,其中C管的作用是利用使药液从A管中顺利流出;针头的表面做得非常光滑,这是为了以减轻病人的痛苦。若要提高输液速度,除了放大调节器外,还有一个简便的方法就是

下列关于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R1与R2并联 B . V1测电源电压 C . V2测R1两端电压 D . V3测R2两端电压
图为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1) 取送显微镜时,应一只手托住镜座,另一只手握住[]
  2. (2) 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物镜(“低倍”或“高倍”)对准通光孔.观察时,将玻片用压片夹固定后,首先要从侧面看着[],防止物镜与玻片相撞.然后转动[],使镜筒慢慢下降,直至物镜接近玻片为止.
  3. (3) 小东觉得观察到的细胞太小,他换到高倍镜,结果他发现细胞却模糊了,小东应转动图中的[]把物像调节清晰.
  4. (4) 如果观察过程中,发现视野过暗,应调节遮光器和[]
  5. (5) 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转动目镜,污点的位置随之改变,可以推断该污点在 上.若物象在视野的左下方,为了便于观察,应将装片向 移动至视野中央.
  6. (6) 下表内列举了几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目镜

    物镜

    10×

    10×

    40×

    12×

    40×

    表格内观察到物像最大的一组是,细胞数量最多的一组是,视野最暗的一组是

某些金属在温度降到一定值时,其电阻会突然消失,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现象。假设白炽灯的灯丝、电风扇的线圈、电水壶和电熨斗的电热丝都用超导材料制作,通电时能正常工作的是(    )
A . 白炽灯 B . 电风扇 C . 电水壶 D . 电熨斗
为判断电源的正负极,晓华同学找来了一个小铁钉,把绝缘导线的一部分绕在上面,制成了一个电磁铁连在电路中,当闭合开关S,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所示据此判断      端是电源的正极(选填“a”或“b”)。

老师用下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兴趣实验。已知装置 B、C、D 中依次盛有紫色石蕊试液(含有水)、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

资料 1:HCl气体极易溶于水。 

资料 2: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可以制取氧气

  1. (1) 打开 A 中的玻璃塞和活塞,C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甲同学发现实验后 B 中溶液变红, 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小费认为他的看法不合理,请说明原因
  2. (2) 一段时间后,关闭A中的活塞和玻璃塞,打开弹簧夹K2及E中的玻璃塞和活塞,待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流入锥形瓶后,立即关闭E中的活塞,并用弹簧夹K2夹紧橡皮管。C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至少写出两点) 

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请回答:

  1. (1) 图中“?”是指

  2. (2) 将5克食盐固体放入盛有20克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完全溶解。你是如何确定食盐固体“完全溶解”的?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
A . 测定溶液的pH B . 称取药品 C . 取用液体 D . 稀释浓硫酸
2010年4月30日,上海世博会隆重开幕,璀璨的焰火在黄浦江畔绽放,各种烟花争奇斗艳,但是细心的小刚发现他总是先看到烟花,过一会儿才听到声音,这是因为。这种特点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请你再举一例:
显微镜是一种常用的观察工具。下列分别关于目镜、物镜、反光镜、粗准焦螺旋的自述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