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

初中 科学

小金利用圆珠笔杆、钢丝、细绳制成了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用大小为2N的力F将质量为600克的物体A竖直向上匀速提升10厘米,取g=10N/kg。求:

  1. (1)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2. (2) 克服物体A重力做的功:
  3. (3) 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鸟的双重呼吸指的是(  )
A . 只在呼气时,肺进行气体交换 B . 只在吸气时,肺进行气体交换 C . 吸气和呼气时,肺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D . 吸气和呼气时,肺和气囊都进行气体交换
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却会给人类造成灾难。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面①~⑤项措施中可以采用的是(  )

①禁止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③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⑤控制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排放,防止酸雨的形成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⑤ C . ②③④ D . ②④⑤
如表是固体甲和乙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100

甲溶解度/克

0.73

0.165

0.121

0.076

乙溶解度/克

13.3

31.6

63.9

246


A . 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B . 10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会析出晶体,但溶液仍饱和 C . 20℃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 . 20℃时,100克乙物质加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50%
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  

A . B . 氧气 C . 蛋白质 D . 食盐

如图所示,气球下面挂个小石子,快速沉入水中。下沉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气球受到水的压强不变,气球受到水的浮力不变 B . 气球受到水的压强不变,气球受到水的浮力变小 C . 气球受到水的压强变大,气球受到水的浮力不变 D . 气球受到水的压强变大,气球受到水的浮力变小
粽子是端午节极具代表性的传统美食之一,乐清人民多习惯食用“碱水粽”,即在制作粽子的过程中加入“碱水”。这不仅让粽子有谷壳般的金黄色泽,味道更是清香软糯。以下是两种制作“碱水”的方法:

【方法一】将纯碱与水的质量按1:99配制,得到“碱水”;

【方法二】收集秸秆放入铁质器皿中燃烧,烧至发黑后灭火,得到草木灰;往草木灰中加入开水溶解,一段时间后,慢慢将浊液倒在盖有纱布的竹篓上,用容器接住流下的水,得到“碱水”。制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1. (1) 方法一中配制的“碱水”溶质质量分数为
  2. (2) 方法二中用盖有纱布的竹篓来得到“碱水”的方法类似于物质分离方法中的法;
  3. (3) 在方法二得到的“碱水”中加入稀盐酸,发现有气体产生。请判断该种气体,并写出检验方法: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4Fe+3O2 2Fe2O3 B . C+O2  CO2 C . 2Al+O2 2AlO D . 2Mg+O2 2MgO
已知氨水的主要成分为NH3•H2O,它受热易分解出NH3 , 它在水中可以离解为NH 和OH , 酸溶液可以促进这种解析不断的进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室保存氨水的注意事项中应有 ‘
  2. (2) 在氨水中滴加酚酞试液,下向为
  3. (3) 氨水与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
小金需收集一瓶约混有四分之一体积空气的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集气瓶中灌

集气瓶中灌 的水

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

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对甲、乙、丙、丁四个实验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正确的基本操作应如图甲所示,这样可保证将液体滴入试管 B . 按图乙所示进行过滤操作,由于玻璃棒相对于漏斗的放置方式不合适,这样易使液体外漏 C . 如图丙所示,浓硫酸使白纸、木筷变黑,是因为浓硫酸吸收了纸和木筷中的水 D . 图丁所示的三次读数,a为俯视,b读数方法正确,c的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
小明参加了假期夏令营,学会了如何利用植物年轮辨认方向的野外生存能力,下列有关年轮的知识,错误的是((   )
A . 根据树木年轮的数目,可以推知它的年龄 B . 树木的年轮能告诉我们当地的气候条件 C . 从植物的年轮可让我们知道南北方向的差异 D . 植物年轮是由植物的韧皮部形成的
下列不属制定实验计划之列的是(   )
A . 确定测量的地点、时间 B . 讨论小组同学间的分工 C . 讨论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D . 分析、处理数据
铜跟浓硫酸的反应原理是:Cu+2H2SO4(浓)CuSO4+SO2↑+2H2O。某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硫酸铜。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用B装置收集反应产生的SO2 , 图中C装置的作用是防止D溶液倒吸入B瓶中,D溶液的溶质是
  2. (2) 充分反映后,烧瓶中的铜片仍有剩余,那么硫酸是否也有剩余呢?该小组同学进一步研究:待烧瓶冷却后,将烧瓶中的混合物稀释、过滤,用滤液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1:用pH试纸测试滤液pH,其pH约为1;

    实验2: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现象。

    你认为,可说明硫酸有剩余。(选填“实验1”或“实验2”)

  3. (3) 铜与浓硫酸反应过程中,提现了浓硫酸的酸性和(选填“强氧化性”、“强还原性”、“强吸水性”)。
  4. (4) 以铜片与浓硫酸为原料用上述方法制取硫酸铜,存在的缺陷有(答出一点即可。)
小科用手机拍照,发现手机镜头过于靠近拍摄对象时无法正常对焦,能拍出照片但有些模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手机镜头是凹透镜 B . 此时拍摄对象位于手机镜头的一倍焦距以内 C . 将合适的凸透镜放在手机镜头前某位置可以使成像清晰 D . 此时透过镜头的光会提前会聚成像在感光器(相当于光屏)的前方
甲、乙两金属的密度分别为ρ、ρ , 将等质量的甲、乙两金属制成合金,则合金密度为(    )
A . B . C . D .
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的量大大增加,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日益增多,全球气候有明显变暖的趋势。为防止这种现象,下列方法中适宜的有(     )。

①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②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③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原始森林;④扩大海洋面积,调节气温

A . ①④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现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将其下端蒙上橡皮膜。描述橡皮膜外表面在以下不同情境中的形状变化。

  1. (1) 向管内缓缓注水,观察到橡皮膜向外凸。随着加入的水量增多,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会(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 (2) 将注入水后的玻璃管放人装有水的水槽中,慢慢向下移动至如图所示的位置,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会(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3) 当玻璃管移动到管内液面和水槽液面恰好相平时,橡皮膜的形状是(填“凸面”“凹面”或“平面”),试说明理由:
已知镉(Cd)的金属活动性与铁、锌相近,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
  1. (1) 将镉丝插入下列溶液有明显现象的是。(填序号)

    ①NaCl溶液     ②HCl溶液      ③NaOH溶液       ④Cu(NO3)2溶液

  2. (2) 镍镉电池广泛应用,为了防止污染环境,从废旧镍镉电池中回收镉的一种方法如下:

    步骤1:将废旧电池破碎成细颗粒后焙烧,将镉转化为氧化镉(CdO);

    步骤2:将含氧化镉的细颗粒和炭粉混合后,隔绝空气加热至1200℃,可得镉蒸气和一氧化碳。其中使氧化镉变成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
  1. (1)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试液变红色,据此能否得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并说明理由
  2. (2) 为探究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设计如表实验:

    [提供信息]:CaCl2溶液显中性。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 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并不断振荡。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2.取步骤1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

    ①在上述实验步骤1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的目的是:

    ②请在上述实验步骤2中填入相应的实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