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

初中 科学

在我市某葡萄种植基地内有甲、乙两个不同品种的葡萄,经检测,甲比乙的含糖量高。

请分析回答:

  1. (1) 该葡萄基地内所有甲、乙两个品种的葡萄树可总称为一个(选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2. (2) 试推测甲比乙含糖量高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现代通信,现代通信可分为微波通信、 、 和 .

最近,科学家制造出了含4个氧原子的新型“氧分子”,而一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针对以上事实,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新型“氧分子”与氧气分子都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B . 每个新型“氧分子”与每个氧气分子含有氧原子个数不同  C . 氧气分子与新型“氧分子”的化学性质应该有不同之处  D . 一个新型“氧分子”由2个氧气分子构成
 如图所示电路中,开关能同时控制两盏灯,若一盏灯的灯丝断了,不影响另一盏灯的工作的电路是(  )

A . B . C . D .
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12V。闭合开关S后,当滑片P从最右端滑到最左端的过程中,小灯泡的I—U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Ω。

小科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当u=15cm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这是投影仪的成像特点 B . 当u=25cm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虚像,这是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C . 把蜡烛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看到的像逐渐变大 D . 若把此凸透镜的镜面正对着太阳光,能在主光轴上距透镜中心20cm处找到一个最小的亮斑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一个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K2关闭、K1打开、塞子打开时,若M中的水不能流下则装置气密性好 B . M中盛放双氧水,N中盛放二氧化锰,可以制取氧气 C . M中盛放稀硫酸,N中盛放块状大理石,可以制取二氧化碳 D . N中储满气体时,将水不断由M注入N中,即可将气体排出
硫酸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原理:Fe2O3+3H2SO4═Fe2(SO43+3H2O)

  1. (1) 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1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

  2. (2) 要使16g Fe2O3恰好完全反应,需消耗上述10%的稀硫酸的质量是多少?

以燕麦的幼苗为实验材料,做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组实验:

实验甲:取三株长势相同的燕麦幼苗,A不做处理,B、C剪去胚芽鞘的尖端,如图甲.其中C在切口的左方放一块含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B不放,给予均匀光照.几天后A直立生长,B没有生长,C弯向右侧生长。重复实验5次。

实验乙:取三株长势相同的燕麦幼苗,D幼苗不做任何处理,在幼苗E的胚芽鞘尖端戴一个不透明帽子,在幼苗F胚芽鞘的下面一段戴一不透明物,都给予右侧单测光照射,几天后D、F弯向光源生长,E直立生长.重复实验5次.

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下列哪些结论无法通过实验甲得出(选填数字)。

    ①单侧光照射,会引起植物向光生长

    ②生长素主要由胚芽鞘尖端产生

    ③琼脂块能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

    ④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⑤植物的生长部位主要是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

    ⑥植物生长需要光

  2. (2) 实验乙的目的是探究,实验乙中的对照组是(选填“D”、“E”或“F”).
  3. (3) 若另进行实验丙:切掉幼苗G的胚芽鞘尖端,在切口上方放置一块含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再给予右侧单侧光照射,请你预测一下几天后G的生长状况是      
    A . 直立生长 B . 不生长 C . 弯向左侧生长 D . 弯向右侧生长.
浩瀚的宇宙中有各种不同的天体,太阳和月球是地球在宇宙中两个最重要的近邻。

  1. (1) 如图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位置关系的模型,那么b 代表
  2. (2) 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成功。 在月球上,航天员可以做到的是(填“放风筝”“扔石头”或“打雪仗”)。
“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反应生成的NaHCO3(一种盐)达到一定浓度时会从溶液中先结晶出来。下面是四位同学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发表的部分见解,其中正确的是(     )
A . 这个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 . NaHCO3一定是难溶于水的物质 C . 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NH4 D . 结晶出NaHCO3后的溶液中没有Na
根据下列表述回答有关问题:

  1. (1) 显微镜目镜上刻有5×,物镜上刻有15×,此物体的放大倍数为。制作临时装片时,应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体,然后再轻轻放下,这样操作的目的是。在观察物像时发现视野较亮,可用使视野变暗。
  2. (2) 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是物体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黑藻叶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则其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
  3. (3) 如上图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物象从图1转为图2所示的情况,其顺序为       

    ①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②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③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④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⑥调节粗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A . ①→③→⑤ B . ②→④→⑤    C .  C. ③→①→⑤ D . D. ②→③→⑤
  4. (4) 为了使看到的显微镜下的细胞数最多,应选择下列哪组镜头组合       
    A . 10×、10× B . 10×、40× C . 12.5×、10× D . 5×、40×
  5. (5) 为探究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用洋葱鳞片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等材料做实验。请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①上图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③④①②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④③①②

    ②下图表示二种细胞结构的异同,两个圆的重合区域B为相同点。则图中C包含哪些细胞结构?。(填序号)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大液泡

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简单机械,分析下面两个情景回答问题。

  1. (1) 如图甲所示,已知撬棒AD=1.2米,CD=BC=0.2米,石头垂直作用在棒上的力是360牛,若要撬动石头,则施加在撬棒A点的力至少是牛;
  2. (2) 如图乙所示,某工人用滑轮组拉着重600牛的货物匀速前进,已知货物上升的速度为0.2米/秒,动滑轮重40牛,忽略绳重及摩擦,则工人1min内所做的功为焦。
如图所示是物理实验室中常用的托盘天平。
  1. (1) 它是用来测量物体的工具,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标尺的
  2. (2) 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①放:将天平放在上。

    ②调:用镊子将游码调到标尺左端的处,调节,使横梁平衡。

    ③称:将物体放在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并移动,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④读:盘中砝码的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盐酸中含有水分子、H+和Cl- , 要探究是哪一种粒子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请观察如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上进行的下列实验,将实验现象和结论填入下表。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的现象

结论

第1孔

孔中溶液仍为紫色

水分子

第2孔

第3孔、第4孔

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中研究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
  1. (1) 实验室中,二氧化碳通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而不用浓盐酸,原因是
  2. (2) 向漏斗中倾倒二氧化碳,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熄灭,由此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甲、乙两种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光照强度为0时,甲和乙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同 B . 光照强度为a时,乙不进行光合作用 C . 光照强度为c时,甲和乙合成的有机物量相同 D . 光照强度为d时,可表明甲更适合强光照下生长
上图为某天校园气象站发布的天气实况,其中“风速:1.4m/s”可用的测量工具是(  )

A . B . C . D .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内部可分为 、 、 三层。我们发现,地球内部的结构与 很相似。

(2)岩石圈是由 和 共同组成的。

如图所示,中国海事第一舰“海巡01”被派往南海、钓鱼岛等海域执行任务,“海巡01”轮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声波具有能量 B . 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C . 护航官兵配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 . 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