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

初中 科学

下列4幅图所呈现的情景中,主要利用了流体力学中“流速越大,压强越小”这一原理的是(    )
A . 德清一号卫星升空 B . C919客机升空              C . 复兴号列车高速行驶 D . 蛟龙号深潜器下潜
下表是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含量(%)的比较。为了验证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某同学做了实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结果如下图所示:

成分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O2 20.97 16.40
CO2 0.03 4.10
其它气体 79.00 79.50
合计 100 100
  1. (1) 由上图实验可知:通入的气体为人体呼出气体的试管是(选填“甲”或“乙”)。
  2. (2) 进一步分析可知:在肺泡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果是血液中(选填“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含量明显增多。
小柯同学设计的“风力测试仪”在校科技节上备受师生们的青睐,“风力测试仪”的原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6V,R0为保护电阻,AB为长20cm、阻值为50Ω的均匀电阻丝。OP为质量、电阻均不计的金属细杆,下端连接一个小球P。闭合开关S,无风时,OP下垂并与电阻丝的B端接触;有风时,球P受风力的作用,使金属细杆OP绕悬挂点O偏转,当偏转到电阻丝的A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6A。已知悬挂点O与电阻丝B端的距离为10cm,金属细杆OP始终与电阻丝AB接触良好且无摩擦,求:

  1. (1) R0的阻值
  2. (2) 无风时电流表示数。
下列细胞结构图中表示真菌的是(    )
A . B . C . D .
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能量变化,有些反应会存在放热或吸热现象。下列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 . 氢氧化钡和氯化铵 B . 氧化钙固体与水 C . 镁条与稀硫酸 D .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
“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瓶内均装入澄清石灰水。

_x0000_i1033

  1. (1) 如果气体的进出均选择弯管,在实验时,应向甲瓶,向乙瓶。(均选填“吸气”或“呼气”)
  2. (2) 经向两瓶内分别呼气、吸气后,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瓶。
  3. (3) 在本实验中,乙瓶的作用是,甲瓶的作用是
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粮食酿酒 B . 棉纱织布 C . 火药应用 D . 瓷器烧制
一天饭后,小王同学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他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是棉布做的,你手里的抹布是涤纶的。他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研究。

⑴提出的问题:

⑵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与布料的种类有关。

⑶收集证据,实验器材、用品: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质量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各一块,

⑷主要步骤:将三个烧杯中倒入的水,分布将三块布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然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从方便和准确的角度看,应观察和比较,将现象记入下表。

⑸得出结论:

布料种类

涤纶

麻布

棉布

杯中所剩的水

最多

较少

最少

布块所含的水量

最少

较多

最多

有一个AB型血的人急需输血,现在血库中存有下列四种血型的血液,应该选择()

A . A型 B . B型 C . AB型 D . O型
在化学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5∶6,若2.5gA和一定量的B完全反应,生成4gD,则生成物C的质量为(    )
A . 7.5g B . 6g C . 8.8g D . 1.5g
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时.所需试剂种类最少的是(不计组内物质)(         )
A . 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 B . 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硝酸钙溶液 C . 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钙溶液 D . 碳酸钠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
在用某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切片时,发现该光学显微镜镜盒里只有如图所示的 4 个镜头。
  1. (1) 为了能够在视野中看到最多的细胞,宜选用图中的镜头组合进行观察,观察到的物像放大了倍。
  2. (2) 如图是某藻类细胞中叶绿体移动路线示意图,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下方,并绕液泡按逆时针方向移动,则实际上,该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位于液泡的(填“上方”或“下方”)和移动的方向(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3. (3) 字母“b”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若视野中出现了污点,移动目镜、物镜, 都没变化,那么污点最有可能存在的部位是

下图甲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图乙为棚内植物各时吸收CO2的速率,假若一昼夜6时日出,18时日落。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一昼夜中CO2光浓度最高和最低的时间点分别是a时和b时,此时间点的含义是
  2. (2) 在植株正常生长情况下,理论上你认为图甲中的B点有机物应C点(填“等于”、“大于”或“小于”)。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间点是
  3. (3) 若10时的气温与夜间相同,则棚内植物10时的光照下,1h光合作用利用的CO2量为
  4. (4) 假设一昼夜中12时光照最强,请在乙图中补画出12时至24时的CO2吸收速率曲线。
向一定质量的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稀盐酸,所得溶液质量随加入试剂总体积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a点时溶液中一定不存在Cu2+ B . b点时所加试剂一定是稀盐酸 C . 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是盐  D . 加入试剂总体积为V1时,溶液中不存在NaOH
下列各组物质能在同一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 NaOH,NaCl、HCl B . H2SO4、KCl、FeCl3 C . BaCl2、KNO3、NaCl D . AgNO3、ZnCl2、NaNO3
用轻质的细线将4N的物体系在标有3V0.5W的小电动机上,当小电动机接在3V的电源上时,10s内将物体提升了1m,关于该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电流做了5J的功 B . 消耗了5J的电能 C . 只有4J的电能转化了机械能 D . 只有4J的电能转化了其他形式能
新鲜食品在运输过程中通常利用干冰来保鲜。保存过程中,食品周边会有大量“白气”,关于白气的形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B . 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 . 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 . 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家庭电路由于 和 引起的安全事故可以用熔断器、空气开关来防止;用 辨别火线和零线时,能使氖管发光的是 .家庭电路触电事故有单线触电和双线触电两种,都是人体直接或间接跟 (选填“火线”或“零线”)接触造成的。

有一瓶未贴标签的粉末状常见金属R,为了测定R的相对原子质量,准确称取一定量的金属粉末,在坩埚内加强热使其完全反应,冷却后再称重,重复实验、,获得如表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已知金属与氧元素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金属氧化物)。

实验次数

金属质量(g)

金属氧化物质量(g)

1

45.0

84.9

2

45.0

85.1

3

45.0

85.0

平均值

45.0

m

  1. (1) 表格中m=
  2. (2) 求该金属氧化物中,R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3. (3) 已知R元素的化合价为+3,求R的相对原子质量。
如图所示的潜水艇模型,通过胶管A可以向烧瓶中吸气或向烧瓶中吹气。当烧瓶处于如图所示的悬浮状态时,若要使烧瓶上浮,请写出操作方法及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