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

初中 科学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促进植物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实验材料为生长状况相同的杨树枝条,等量分别插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清水中培养,实验分四次并在同一实验室内完成。每次实验直到枝条不再产生根为止,计算每根枝条生出根的平均数量,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生长素浓度

    根数量

实验日期

2×10-1

克/升

2×10-2

克/升

2×10-3

/

2×10-4

克/升

2×10-5

克/升

5月26日

0

0

0

1

6

0

5月31日

0

0

0

2

11

0

6月5日

0

1

1

5

13

1

6月10日

0

2

5

6

16

1

  1. (1) 实验中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
  2. (2) 表中数据显示,用浓度为的生长素处理后,枝条生根最多。
  3. (3) 分析可知,生长素浓度过高时(填“有利于”或“不利于”)枝条的生根。
  4. (4) 有同学分析上表的数据后,得出一个结论:生长素浓度越低,促进生根的作用越明显。

    你认为这个结论正确吗?,理由是

“柴、米、油、盐、醋”是厨房常备用品,其主要成分属于无机化合物的是(    )
A . 醋(醋酸) B . 米(淀粉) C . 油(脂肪) D . 盐(氯化钠)
生物的基本特征:①有完整的  (细胞);②能进行  ;③能  ;④能      后代;⑤有      和变异的特征;⑥生物有应激性;⑦能适应     ,影响环境。

在一个由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青蛙杀光,蝗虫的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列曲线图来表示的是(  )

A . B . C . D .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CuSO4、Na2SO4、Na2CO3、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探究其组成,小明查阅资料得知NaCl、BaCl2溶液呈中性,经过思考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分析实验过程,小明还不能完全确定各成分,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1.取少许无色滤液于试管中,滴入        产生白色沉淀
2.静置上述溶液,取上层清液少许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1. (1) 补充完整实验步骤1滴入  。
  2. (2) 可得出白色粉末的成分是
下列是一张简单的脊椎动物检索表。小强在野外游玩发现了4种动物P、Q、R和S,并设计以下的二歧式检索表来分辨这些动物:

1a体外长有毛皮,胎生………………………………………………………………哺乳类

1b体外没有毛皮,卵生………………………………………………………………………2

2a体外长有羽毛,体温恒定…………………………………………………………………P

2b体外无羽毛,体温不恒定…………………………………………………………………3

3a表皮干燥,在陆地上产卵…………………………………………………………………Q

3b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4

4a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在水中或上陆生活,用肺呼吸,有四肢…………R

4b幼体、成体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无四肢,用鳍划水……………………………S

这些动物中有一种是蟒蛇,它是;癞蛤蟆是(选填:“P”“Q”“R”或“S”字母)

你捉到了一些蚯蚓,用下列哪种处理方法能让蚯蚓存活的时间最长(  )
A . 放在干木屑的烧杯中,用纱布盖上 B . 放在留有少量水的矿泉水瓶中,并拧紧瓶盖 C . 放装有小石子的花盆中,并喷洒大量的水 D . 放装有湿润土壤的烧杯中,用纱布盖上
某同学欲测量一根长为J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1. (1) 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和错误的步骤分别是
  2. (2) 错误的步骤应更正为  。
  3. (3) 某同学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A . 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B . 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C . 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D . 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下列关于消化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B . 所有的消化液都含有消化酶 C .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D . 所有的消化腺都分泌消化液
关于火山喷发,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是由于灼热的岩浆从地壳裂隙中喷出 B . 喷出物全是高温岩浆 C . 喷出的岩浆冷凝后,常形成圆锥形的火山丘或火山岛 D . 火山喷发也有对人类有利的方面

 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中,小明用铁钉制成简易电磁铁甲、乙,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1. (1) 实验中是通过吸引大头针的数量来显示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个数增多,说明电流越 ,电磁铁磁性越强.

  2. (2) 根据图示的情景可知,电磁铁甲的上端是 极;电磁铁 (填“甲”或“乙”)的磁性较强,说明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 ,电磁铁磁性越强;实验发现被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下端是分散的,其原因是大头针被磁化, .

  3. (3) 实验结束后,小明发现电池使用说明中有一条提示:“请一次性更换所有电池,以免新旧电池混用”.他想新旧电池混用和不混用有什么区别呢?于是,他做了如下探究,他用一节新电池代替图中原来的电源,闭合开关后,用电压表测出电路的总电压,并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量,记录在下表中,然后再分别把两个新电池、一新一旧电池串联起来,替换原来的电源,重复上述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

    电源

    电路的总电压/V

    吸引大头针数量

    一个新电池

    1.5

    较多

    两个新电池串联

    3.0

    最多

    一新一旧电池串联

    1.3

    较少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串联的一新一旧电池给电路提供是电压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一节新电池提供的电压,原因是: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源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用一新一旧电池供电的电路中,废旧电池相当于在以一节新电池为电源的电路中串联了一个 ,所以新旧电池混用,废旧电池会消耗新电池的部分能量.

2020年12月14日的一场人工降雪让同学们兴奋不已。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雪)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骤降 B . “人工降雨”中降落下来的雨水是干冰熔化形成的 C . 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是凝华过程 D . 空气中的小水珠变成小冰粒是凝固过程
下列关于义乌市的天气、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今天阴转多云,明天多云,描述的是气候 B . 夏季温暖潮湿多雨,描述的是天气 C . 四季分明,年温适中,描述的是气候 D . 今天最高气温: 24℃,最低气温:18 .4℃,描述的是气候
如图所示,A、B两实心球静止在水中,则判断正确的是(   ).

A . 两球都静止在水中,所以受到的浮力一定相等 B . 两球受到的浮力不等,A球受到的浮力大 C . B球的重力一定大于A球 D . 两球的密度不等,B球的密度大
如图所示,将一带负电橡胶棒靠近用细线挂住的轻细吸管A端时,吸管发生了转动。对吸管A端带电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A . 若相互吸引,一定带正电 B . 若相互吸引,一定带负电 C . 若相互排斥,一定带正电 D . 若相互排斥,一定带负电
某化肥说明书的一部分如图。

  1. (1) 此包化肥中含氮的质量为千克。
  2. (2) 该化肥的化学性质为①与碱性物质混用会因放出气而损失肥效;②
  3. (3) 该化肥的物理性质为
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称“Vc")会患坏血病,如图为某种“维生素C”药片说明书的一部分。其中,维生素C“化学式”部分残缺,用“C6H8On”表示。

  1. (1) 维生素C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2. (2) 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则维生素C的化学式中n为
夏天外出适宜穿着的衣服颜色是(    )

A . 色彩鲜艳 B . 草绿色 C . 白色 D . 黑色
下列材料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A . 棉花 B . 陶瓷 C . 钢筋混凝土 D . 聚乙烯塑料
某载人潜水器,它可以在4500米的水下连续工作。若海水密度约为 1.0×103kg/m3 , 潜水器悬浮在海水中时的总质量为18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潜水器在海面上漂浮时浮力大于重力 B . 潜水器上浮和下潜是靠改变浮力大小实现的 C . 潜水器悬浮在海水中时,所受浮力为1.8×105N D . 潜水器在海面下4500米处作业时,受到的海水压强为 4.5×106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