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是书,读的却是世界;斟的是酒,品的却是艰辛;沏的是茶,尝的却是生活。将点滴往事细细品味,伤心时的泪、开心时的醉,都会因一丝暖意而动人。暖意踏春来,如黑夜中的一盏灯,如雪地里的一堆火,如沙漠中的一滴水。感悟生活,丰富人生,请以“暖意踏春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中不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②完整、流畅地叙述故事,表达真情实感;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阿龙纳斯先生,共有一万二千本。这是我跟陆地上的唯一联系。但从我的诺第留斯号第一次潜入水底的那一天起,对我来说,人世就完结了。这一天,我买了我最后一批书,最后一批小册子,最后几份日报……
上面这段话出自名著《海底两万里》中的哪个人物?请对此人物做简要评价。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召开“走近文化名人”活动 , 目的就是增加对名人的了解,提升自身的文化低蕴。孟子“舍生取义”的 ▲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处世哲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至高境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 ▲ ……至今仍熠熠生辉,给我们人生的启迪。
①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
②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③根据上下文,请将文中的空格补全:。
诸葛亮,字;苏轼,字。
请写出两个安徽历史文化名人、。
根据下列情境,完成相关任务。要求:内容完整,条理清楚,语言得体,150字以内。
5月16日,张婶来报喜,说女儿已被国外某大学录取,9月25日开学。原准备买车的10万元钱要作留学之用了,现在想用这笔钱作短期投资。请你根据下面招商银行理财产品宣传单的有关内容,向张婶介绍理财信息并推荐合适的一款。
青春永不褪色
①有人说:“世上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如同生命终将逝去,青春也终将褪色。”然而我却认为,世上只有青春是不朽的,我们的青春永不褪色。
②我之所以说青春不褪色,是因为我所说的青春不是指青春期,而是指一种昂扬热烈的生命状态,他并不会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爱因斯坦年老时,却仍能跟孩子们天真的打成一片,仍能做出那些让人捧腹大笑的奇怪表情。这样的他有谁会说是一位暮气沉沉的老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90余岁高龄依旧精神的奋斗在手术台上,这样的他又有谁能说他的青春已经褪色?
③如何让我们的青春永不褪色呢?
④让青春永不褪色,我们需要有乐观开朗的心。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苦难常会在不经意间来临,就如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风雨,而一颗乐观开朗的心,是最完美的使命,保护着你的青春。苏轼一生多次被贬,但乐观豁达的他一首美诗、一首诗书,高唱大江东去,始终不改青春昂扬的姿态,唯有保持乐观的心态,我们的青春才不会受生活中艰难困苦的影响,永远斗志昂扬,意气风发。
⑤让青春永不褪色,我们需要学会忘记和铭记生活中的挫折、他人的是非之余,都会在你的青春上留下一道道伤痕,所受的伤害多了,你的青春也会伤痕累累,你,最终只能古代的岛下席慕容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光辉里,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着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既然我们拥有选择的权利,就不该在左岸与右岸中迷失。
⑥让青春永不褪色,我们更需要一份难得的沉稳,要保持青春的状态。我们不能只靠热血和激情,只凭热血和激情的青春,如同流星,虽然美丽却无法保持持久,只有多一份沉稳,我们的精神才能犹如太阳一般,耀眼而永恒。
⑦现在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全体国人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始终保持昂扬热烈的生命状态,积极投入生活,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⑧只有这样,我们每个人的青春才能永不褪色,我们的国家才能永远风华正茂。
(选文有改动)
①苏轼一生多次被贬,但乐观豁达的他,一首美诗、一首诗书,高唱大江东去,诗中不改青春昂扬的姿态。
②只有多一分沉稳,我们的青春才能如太阳一般,耀眼而永恒。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从以下三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
任务一:给学校“我的青春故事”征文活动投稿,叙述你的青春故事。
任务二:给处于自卑和迷惘中的同学写一封信,鼓励他重新认识自我。
【写作要求】①任选一个任务,明确写作目的,依据文体进行构思,表达自己的思考。
②题目自拟;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③如果选择“任务二”,统一署名“小瑞”。
材料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李克强总理在说到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时,提出了“精准扶贫”,地方要优化整合扶贫资源,根据贫困地区、贫困居民的情况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
材料二:精确识别,这是精准扶贫的前提。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把谁是贫困居民识别出来。以县为单位,①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备案,包括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示公告、抽查检验、信息录入等内容。
材料三:精确帮扶,这是精准扶贫的关键。贫困居民识别出来后,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②就精确到户到人来说,重点是保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方针。从“人”“钱”两方面进行细化,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户、到人。
材料四:精确管理,这是精准扶贫的保证。一是农户信息管理。③建立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录入到系统,实施动态管理。二是阳光操作管理,每个人都可以进行监督。三是各部门分工明确,责任到各人。
材料五:新疆加依村有“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的美誉,④当地政府根据居民擅长手工制作民族乐器的特点,为贫困户开设民族乐器手工制作脱贫项目,2016年以来筹集专项资金400余万元,开办专业合作社,扶持870户贫困户创业就业,共同脱贫致富。
悬浮的局长
孙道荣
①手机又急促地响起。楼局长愤怒地扫了一眼,又是技术处汪处长打来的。这个手机号知道的人不多,除非特别紧急,否则,谁也不敢轻易拨打。这次局长到马尔代夫度假,除了几个心腹,没人知道。怎么才到马尔代夫三四天,电话就追过来了?
②楼局长接通了电话。汪处长急急巴巴地说,局长,您总算接……接电话了,事情紧……紧急啊!楼局长没好气地问,能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汪处长咽口唾液,您前……前脚刚走,后脚就连……连续下了几天大雨。楼局长鼻子哼了一声,下雨关我屁事!难道局里被淹了?那倒没有,汪处长又咽了口唾液,可是,大雨淹了好多农田和民舍,几千人受灾。楼局长不耐烦地打断了汪处长,别啰里啰嗦,你就直说,跟我有什么关系?汪处长舔舔嘴唇,是这样的,受灾之后,各个部门领导,都亲自上了抗洪一线,这几天媒体上到处都是领导们亲临一线的报道,我们局不能没有动静啊。对啊,这种时候,自己作为局一把手,可千万不能临阵缺席。楼局长心一紧,放缓了语气,对汪处长说,那就赶紧照老办法处理一下嘛。汪处长连连点头,黄、牛、朱副局长一起去了,我们也抓拍了他们在现场的照片,效果很好。楼局长哈哈乐了,那就好,你们再处理一下,不就结了?
③楼局长刚刚悬起的心,又放了下来。这不是什么难事。那次,上级来检查基层安全生产情况,除了听取汇报,还要求提供领导重视现场检查督促的图片资料。局领导平时都很忙,哪有时间亲临现场和工地?补拍是来不及了,情急之下,还是办公室的小汪想了个妙招,在资料库里找到几张某施工现场和工地的照片,然后,将楼局长和黄副局长等人参加剪彩的照片,进行了处理,PS在了施工现场和工地的照片上。你还别说,这个小汪的电脑PS技术,那可真是一流,完全看不出处理过的痕迹。事后,楼局长决定加大对新技术的重视力度,新成立技术处,配置了苹果电脑、照相机和最新的软件,提拔小汪当了处长.
④汪处长不负重望,将技术处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尤其让楼局长深感满意的是,汪处长苦心建立起来的数据图片库。这个数据图片库里,都是楼局长的照片:有局长蹲在机床前,和汗流浃背的工人聊天的;有局长挽着裤脚,站在地头和老农拉家常的;有局长戴着安全帽,在施工现场挥手指点的……为了拍摄这些照片,汪处长请来了市里最好的摄影师和化妆师。作为演员的楼局长,也是演得惟妙惟肖。自从有了这个数据图片库,无论是报纸,还是内部通讯,需要楼局长什么样的照片,只要将数据图片库里对应的楼局长影像调出来,再PS到所需要的场景中去,楼局长就出现在了任何需要他出现的场合。楼局长的名声和威望,随着数据库的建立和运作,而逐步确立并远播。
⑤那赶紧照老规矩去办吧。楼局长叮嘱汪处长。汪处长吸了吸鼻子,懦懦地说,是这样的,数据图片库里唯独没有您在水中的照片,我也难为无米之炊啊。楼局长一听,呵呵笑着说,这还不简单,我正躺在马尔代夫的海滩上,我这就到海里去,拍张照片,然后用彩信发给你,不就行了吗?
⑥第二天该局的官方网站上,刊发了一张楼局长和黄、牛、朱副局长等领导亲临抗洪一线抢险救灾的照片,照片中,几个局长站在水中,组成了一道人墙,阻挡着涛涛洪水。这张照片,真是太震撼,太惊心动魄,太感人了!
⑦跟帖都是赞美声。第128楼,有人发现并提出,楼局长身边的水,怎么会那么蓝那么蓝,比游泳池的水还蓝。紧接着有人指出,这张照片是PS过的,PS的人,只顾着处理楼局长的人像,而忽视了他身边的水。一时间,这张照片在网上疯传开来。
⑧结局据说是这样的,楼局长从马尔代夫回国,一下飞机,就被请走了。
(《百年百部微型小说经典:生死朗读》四川文艺出版社)
①“汪处长急急巴巴地说,局长,您总算接……接电话了,事情紧……紧急啊!”(联系上下文,分析这句话的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②“这张照片,真是太震撼,太惊心动魄,太感人了!”(请你说说这句话有何意味?)
春天的那只柳笛
①2019年年末,“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随之蔓延全国。不得已,全国人民都闭门不出,即使外出也佩戴着口罩,欣慰的是,在党和政府的努力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疫情的阴霾已渐渐淡去,春日的景色也悄悄绽开。
②河岸旁,两行垂柳悄然吐出一簇新绿,和煦的春风一吹,像一排风铃随风摆动,在碧波中荡漾起万千婀娜多姿的身影。让人不由得想起了那首古诗名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③河岸上,行人怯怯地在阳光下徜徉着,一边沐浴着久违的阳光,一边贪婪地欣赏着春光,仿佛一不留神,这温馨的春日就会远去一样。
④随风飘荡的柳条撩拨了我的童心,一个跳跃,折下了一枝翠绿的柳枝,用手左拧拧右拧拧,想拧出一只柳笛,吹奏一曲春天的歌。可,任凭我如何努力,柳皮和柳骨还是难以脱离。发狠似的再次用力一拧,“叭”的一声脆响,柳条被拧断成了两截。
⑤懊恼的我思绪回到了童年的春天。
⑥每个人都有一个五彩缤纷的童年,而在春天里拧一枝柳笛,吹奏着自以为是的乐曲,是童年春天里的一件趣事,就像是那飘柔的柳条上吐出最为鲜嫩的柳芽,让人回味、让人沉浸……
⑦老家的院子旁,有一个大坑塘,坑塘边生长着一排粗壮的柳树。树皮长得斑斑驳驳,用手一摸,能把手喇得生疼。每年的春天,柳枝抽出嫩芽绽放翠绿,这些粗壮的柳树成为了我们最爱玩的去处。
⑧攀爬到树上,折下一枝枝小拇指般粗细的柳条,选一两截通直、脆嫩的柳枝,用手指左右试探着拧啊拧,柳皮与柳骨便会松动,如此动作一连串地拧到柳枝的底部,在顶端扒开一个小口,用牙咬住洁白的柳骨,两手拿着柳条慢慢用力地一抽,绿葱管似的柳皮便与柳骨完整地分离开。用铅笔刀将柳皮管截成四指长的一段,用刀将口沿处较硬的绿皮轻轻削去,削的宽度就像指甲沿一样大小,留下嫩绿的纤维层,一只小小的柳笛便大功告成。
⑨一个柳笛做成后,还有一个神圣的仪式:把刚做好的柳笛含在嘴里,用力吸一下,而后将唾沫用力“呸”出去,如此反复三次。记得那时做这个动作时,口中还会念念有词,具体念叨的什么,我实在是记不起来了。
⑩如此这般以后,把崭新的柳笛含在口里,鼓起两腮用力一吹,“呜哇”的声音便在春天里荡漾起一片春天的气息。柳笛的声音是根据粗细程度来区分的,粗的柳笛声音浑厚粗犷,吹奏起来如牛哞哞之叫,又似马啸啸之鸣。细点的柳笛声音尖细绵长,如黄莺娇娇啼鸣,似春燕悄悄私语。
⑪吹奏之时,用双手捂住柳笛,一手一开一合,却也能吹出跌宕起伏的曲子来。几个小伙伴围在一起,粗的、细的、大的、小的一起吹奏,一片呜哇之声顿时响彻天空,往往能引来不少小伙伴围观。那悠悠的柳笛声吹红了我们的小脸儿,吹出了童年的纯真与美好,吹出了我们对幸福生活的期盼。春天,把属于自己的歌声藏在了或翠绿、或鹅黄的柳树枝叶中,生长在大自然中的孩子总能在那里找到童年的欢乐。
⑫而今,时代发展的车轮早已将那些童年的记忆碾压成一缕尘烟,那一曲呜哇的柳笛声音,远远赶不上现代科技的旋律,只能成为人们在多愁善感的季节里的一种美好回忆。
⑬正在沉思,近处忽然传来一声清脆的柳笛声,像一股清泉,流进了我的心里,使我那沉浸于往事的心田,瞬间湿润起来。难熬的冬天过去了,春天已经到来。那只柳笛在童年的笑声中响起,这只柳笛在春光里吹奏着希望。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虽然人已不再年少,还想吹奏一曲悠扬的柳笛,将这个冬天埋葬在明媚的春光里。
(文章有删改)
折柳条→→→→→削绿皮
河岸上,行人怯怯地在阳光下徜徉着,一边沐浴着久违的阳光,一边贪婪地欣赏着春光,仿佛一不留神,这温馨的春日就会远去一样。
柳笛的声音是根据粗细程度来区分的,粗的柳笛声音浑厚粗犷,吹奏起来如牛哞之叫,又似马啸啸之鸣。细点的柳笛声音尖细绵长,如黄莺娇娇啼鸣,似春燕悄悄私语。
探究下列材料写出你探究的结果。(3分)
材料一:王安石《伤仲永》一文中的方仲永,5岁时就认识书写工具,7岁就能指物作诗。邻居家有事常喊他去作诗并给他报酬。其父觉得有利可图,便拉着他到处赚钱,不让其学习,结果到20岁时“泯然众人”。
材料二:据《青年博览》刊载,少年大学生钱某,12岁时就会微积分,被认为是神童,进入合肥科技大学学习。平时,学生们上课,他却在校园里野逛,成绩一落千丈。老师多次劝说仍无进步,后来退学当了油漆工,从此告别神童生涯。
材料三:南北朝时的江淹,少时笃志好学,其诗幽丽精工,《恨赋》、《别赋》脍炙人口,晚年满足安逸生活,再也写不出好文章来,人称“江郎才尽”。
下列词语中搭配不当的是第( )个。
①凉爽的春天 ②炎热的夏天③金色的秋天④寒冷的冬天
写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一些爱好。好篮球者以“球”为友,好读书者以“书”为友,好弹琴者以“琴”为友,好养花者以“花”为友……
请以“我与______为友”为题,结合自身经历或感受,写一篇文章。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横线处可填网络、书画、音乐、足球等。(2)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3)不少于600字。
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并订正。
抉择 变幻莫测 相得益障 轻妆淡抹 力排众意
座落 别具匠心 轩然大波 相辅相承 黄金搭档
错别字 | ||||
改 正 |
阅读下面的文段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白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寡助之至 两狼之并驱如故 B、劳其筋骨 无案牍之劳形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扶苏以数谏故 D、三里之城 城非不高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文都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甲文以战争的情况作为事例,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乙文则从个人事例说起,最后归结到统治者治国上。
B、甲文的论点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文的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它们主要都是针对最高统治者来说的。
C、甲文表明:若一个贤明的志士讲求道义,那他就是品德高尚的君子,他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D、乙文表明:若一个人出身低贱,只要肯努力,就能成功,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白里奚的例子正表明了这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