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生物

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

A .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 . 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C .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 . 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
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 . 血浆渗透压降低 B . 抗利尿激素增加 C .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 .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A . DNA B . DNA或RNA C . RNA D . DNA和RNA
某学习小组以“伴性遗传的特点”为课题进行调查研究,选择调查的遗传病以及采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 白化病、在熟悉的4~10个家庭中调查 B . 抗维生素D佝偻病、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 . 血友病、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D . 21三体综合征、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关于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核糖体没有膜 B . 低等植物细胞也有中心体 C . 内质网合成脂质 D . 没有线粒体的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下列和染色有关的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健那绿是活细胞染料,该染色剂对细胞无任何毒害作用 B . 用龙胆紫对经低温诱导的根尖细胞染色后要用卡诺氏液进行漂洗 C . 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剂要现配现用,并且在染色过程中要混合使用 D . 用苏丹 III 染色剂对花生子叶进行染色后要用蒸馏水冲洗以洗去浮色
酪氨酸酶是催化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酶,美白剂X能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阻断黑色素的合成,从而达到皮肤美白的效果。某实验小组为了测定美白剂X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效果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及各试管添加的试剂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实验步骤

A1

A2

B1

B2

1

加入L-酪氨酸(mL)

2

2

2

2

2

加入美白剂X(mL)

0

0

2

2

3

加入磷酸 缓冲液(mL)

4

5

2

3

4

加入酪氨酸酶溶液(mL)

1

0

1

0

5

混合反应

反应15min后停止,并检测L-酪氨酸的剩余量

6

L-酪氨酸的剩余量

a1

a2

b1

B2

  1. (1) 该实验测定美白剂X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效果是通过来判断的。根据上表分析,L-酪氨酸剩余量a1 b1(填“>”“=”或“<”),原因是
  2. (2) 该实验中A1和A2试管加入的磷酸缓冲液的体积不一样,目的是
  3. (3) 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控制好反应时间,若反应时间过短可能导致,给实验结果带来较大误差。
下列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一般会损伤组织细胞 B . 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 C . 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即可发生过敏反应 D . 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免疫系统是由骨髓、脾、扁桃体等免疫器官组成的 B . 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 . 免疫细胞即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D . 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下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
②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
③用蛆蛹粪便作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原理;
④在离开人的管理条件下,该生态工程仍可以正常运转:

A . ① ② B . ②③ C . ① ④ D . ②④
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的呼吸类型,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不考虑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酵母菌的能量只来自培养液中的葡萄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 . 甲装置有色液滴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代表了有氧呼吸速率 B . 若甲乙装置向左、右移动距离均为3个单位,则两个装置内的酵母菌共消耗葡萄糖2个单位 C . 乙装置有色液滴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代表了无氧呼吸速率 D . 若甲乙装置有色液滴均不移动,则表明酵母菌无生命力

右图为寒冷刺激下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图中M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

D.炎热刺激下,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起正反馈调节

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时,不必进行的操作是

A.选择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                          B.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

C.开花前除去父本的雌蕊                             D.人工授粉后进行套袋处理

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的生命活动与生命系统没有关系

D.各层次的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在马拉松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大汗淋漓,此时他体内会出现的生理变化是

A.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B. 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

C.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变

如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示意图,实验结果不能说明()

      A  根具有向重力性,茎具有负向重力性

      B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  根和茎的向性运动都是一种适应

      D  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尖

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

C.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

D.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下图为人体的某种特异性免疫图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示中①~⑤细胞均能识别抗原

   B.图示过程最可能表示是某种抗原首次侵入机体时特异性免疫反应,物质代表的是抗体或淋巴因子

   C.HIV主要攻击细胞②,使人体丧失一切免疫功能,最终使人死亡

   D.物质与细胞④均在人体内长期存在,保持对抗原的记忆性

某煤矿发生瓦斯爆炸,致使数百人困于矿井下,被困人员保持内环境的稳态能增加生存机会。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机制是   

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C.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某科研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设计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如图A所示)。

(1)将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B所示曲线,那么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两个);装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到最右点是在一天中的______点。
(2)在实验过程中某段光照时间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

每隔20分钟记录一次刻度数据

24

29

32

34


该组实验数据是在B曲线的______段获得的。
(3)图B中d点与c点相比,相同时间内叶肉细胞C3的生成量______,发生的场所是______。
(4)该组同学发现用装置A测定的光合作用的速率比实际值偏低,原因是:______。为测定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设置了对照组,对照组应置于______条件下,其他条件与实验组相同,测得单位时间内,实验组读数为M,对照组读数为N,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