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生物

下列关于伴性遗传方式和特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X染色体显性遗传:女性发病率高;若男性发病其母、女必发病 B . 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性发病率高;若女子发病其父、子必发病 C . Y染色体遗传:父传子、子传孙 D . X、Y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遗传:男女发病率相当;也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
新型冠状病毒表面的S蛋白是主要的病毒抗原。研究人员为研制S蛋白疫苗,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

  1. (1) 过程①是,过程②是,过程③常用的方法是
  2. (2) 采用PCR技术获得大量的S基因进行体外扩增,其前提是,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PCR过程所需的酶是
  3. (3) 通过上述过程⑥得到的蛋白制备的疫苗比④效果更好,从细胞结构差异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4. (4) 利用S蛋白为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运用的生物工程技术有。(答出一项即可)
下列有关生态学观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发生在生物之间,不会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B . 生态缸放置时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C .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体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 D .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有多种细胞器,从成分、结构、功能等方面将细胞器进行归类不合理的是(   )
A . 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B . 可能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液泡等 C . 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体等 D . 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液泡等
番茄叶片受害虫的损伤后,叶肉细胞迅速合成蛋白酶抑制剂,抑制害虫的消化作用。人们尝试将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导人玉米,以对付猎獗的玉米螟。下图为培育转基因抗虫玉米的流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6

A .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番茄的DNA得到的产物就是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B . 用氯化钙处理玉米受体细胞,有利于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 C . 重组Ti质粒应有D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以启动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转录 D . 若将目的基因导入二倍体玉米的花粉细胞,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可获得稳定遗传的转基因玉米
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B . 组成核酸的化学元素有5种 C . 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有核酸存在 D . 核酸的基本单位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组成
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

A .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 B . 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 C . 细胞—器官—系统—植物 D . 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孟德尔在研究中运用了假说--演择法,以下叙述不属于假说的是(   )
A . 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B .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C . 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D . F2中既有高基又有矮茎
某植物产量的高低有高产、中高产、中产、中低产、低产5种类型,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的控制,产量的高低与显性基因的个数呈正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 . 中产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有AABb、AaBB两种 C .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高产∶中高产∶中产∶中低产∶低产=1∶4∶6∶4∶1 D . 对中高产植株进行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中产∶中低产=1∶1

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其中属于稳定型的是(   )

A . 甲和乙 B . 乙和丙 C . D .
某同学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仅通过图中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 . 沉淀物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 C . 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 D . ①过程中与35S标记的噬菌体混合培养的是没有标记的大肠杆菌
已知35S和32P具有放射性,14N和15N无放射性。用同时被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和15N标记的大肠杆菌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对培养液充分搅拌后离心,并测定沉淀物和悬浮液的放射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体现了质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B . 预测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悬浮液的放射性强度会先降低再升高 C . 释放的子代噬菌体全部含有15N,全部不含35S,部分还有32P D . 该实验通过对沉淀物和悬浮液放射性强度的检测,可证明噬菌体DNA注入到细菌中
如图一定属于卵细胞形成过程示意图的是(    )
A . B . C . D .

控制棉花纤维长度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对长度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棉花纤维长度为6厘米,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纤维长度2厘米。棉花植株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则F1的棉花纤维长度范围是(   

A6~14厘米              B6~16厘米              C8~14厘米              D8~16厘米

大麦种子萌发时,胚产生的赤霉素(GA)转运到糊粉层后,诱导相关酶的合成进而调节相关的代谢过程,促进种子萌发。如图所示,请回答:

1)大麦种子萌发时,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由     提供。

2)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原理是     

3)为研究淀粉酶的来源,研究者为萌发的种子提供14C标记的氨基酸,结果发现α﹣淀粉酶有放射性,而β﹣淀粉酶都没有放射性。这表明种子萌发过程中新合成的是     (填“α﹣淀粉酶”或“β﹣淀粉酶”)。

4)若要验证糊粉层是合成蛋白酶的场所,可选取          的去胚大麦种子,分别用     处理,检测是否产生蛋白酶。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

      B  分裂间期DNA含量和染色体组数都加倍

      C  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D  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绿色荧光蛋白(简称GFP)含有1条多肽链,由238个氨基酸组成,能发出绿色荧光。下列有关GFP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控制GFP合成的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数量应该大于1428

B.合成GFP的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和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参与

C.将GFP整合到胚胎干细胞中,可用于胚胎发育中细胞的标记定位

D.转入GFP基因的植物细胞能发出荧光说明该基因在植物细胞中成功表达

30.10分)

下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为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哪些成分_________(用字母表示)。图甲中CD过程

中碳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______

2在该食物网中,猫头鹰占有_____个营养级,猫头鹰和蛇的种间关系为_____

3)为了调查该生态系统中鼠种群数量,某研究小组捕获了50只鼠,经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鼠50只,其中有5只带有标记。在该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大约为________只。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B

不同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是相同的

 

C

群落演替达到平衡状态时生物量达到最大值

 

D

群落演替导致生物种类的不断改变

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