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格里菲思想研制出能抗肺炎双球菌的疫苗。当时,他选择了两种肺炎双球菌进行了体内转化实验。带有荚膜、有毒的S型细菌和没有荚膜、无毒的R型细菌。回答下列问题:
(1)格里菲思想提出的“转化因子”后来被艾弗里证明是 ,R型活菌转变为S型活菌的一种可遗传的变异,该变异的来源可属于 。
(2)有人设想抗R型细菌的抗体也可能抗S型细菌(R型细菌可以作为抗S型细菌的疫苗)。请为他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这一想法:实验目的:验证抗R型细菌的抗体也能抗S型细菌(R型细菌可以作为S型细菌的疫苗)。
实验原理:动物体受到外界抗原性物质刺激可以产生特异性抗体,将抗原消灭。
实验材料:小鼠若干只、S型活菌、R型活菌、生理盐水、注射器等。(提示:可用生理盐水配制一定浓度的活菌液,但浓度和剂量不作要求)
实验过程:
①取小鼠若干只,均等地分为两组,编号为甲组和乙组。
②在甲组体内注射
在乙组体内注射 。
③一段时间后,再分别给甲、乙两组注射 ,观察两组小鼠的生活状况。
细胞有丝分裂完成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物质是
A.线粒体DNA B.细胞核DNA C.核糖体RNA D.叶绿体DNA
31.(12分)某植物培养的光照、温度、水分、CO2浓度等适宜的条件下,在P时间点将光照强度以5klx迅速降至2klx,该植物叶片中C3和C5物质含量变化如图。
据图回答:
(1)图中表示C3化合物含量变化的曲线是 。
(2)当光照强度为5klx,暗反应达到稳定时,C3和C5物质含量之比为 。
(3)当光照强度为2klx,曲线II代表的物质含量降低的原因是 ;此时,该植物制造有机物的量将 (填“增多”“减少”或“不变”)
(4)在P点时,该植物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有 。
(5)若在P点时,该植物长时间处于光照强度为2KlX的条件下部分叶片发黄,原因是 。
如下图所示,甲图表示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的照射,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果甲图中b处的生长素浓度为m,设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X,则( )
A.m<X<n B.X=i C.n<X<i D.X>i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
| A. | DNA是遗传物质 |
| B. | RNA是遗传物质 |
| C. | 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 D. | 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转化因子” |
科学家用14C标记二氧化碳,发现碳原子在一般植物体内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是( )
| A. | 二氧化碳→叶绿素→葡萄糖 |
| B. | 二氧化碳→ATP→葡萄糖 |
| C. | 二氧化碳→五碳化合物→葡萄糖 |
| D. | 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葡萄糖 |
能预测某地区人口发展趋势的种群特征是( )
| A. | 种群密度 | B. | 出生率和死亡率 |
| C. | 迁入率和迁出率 | D. | 年龄组成 |
如图甲、乙表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某两个阶段的示意图,图丙为图乙中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
A.图甲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内,图乙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质内
B.图中催化图甲、乙所示两过程的酶1、酶2和酶3是相同的
C.图丙中a链为模板链,b链为转录出的子链
D.图丙中含有2种单糖、5种碱基、5种核苷酸
引起水域富营养化的主要生物类群及它的细胞类型依次是( )
A.衣藻、真核细胞 B.蓝藻、真核细胞 C.水藻、原核细胞 D.蓝藻、原核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