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探究活动一: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已知:试管内的镁条和铁片表面均被打磨洁净,且形状、大小均相同;同时加入两支试管中的稀盐酸的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 (1)该实验的目的是比较镁、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以及相同时间内镁、铁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的多少.两支长颈漏斗中产生的现象的不同之处是  . (2)若实验所用的金属均过量,则甲装置中产生的H2的质量与乙装置中产生的H2的质量相比会  (选填“多”“少”或“相等”).(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Mg:24;Cl:35.5;Fe:56) 探究活动二:为除去铜屑中混有的少量铁屑,并测定该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现有如下A、B两组实验方案. A: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 B: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 (3)两种方案中,你认为不能达到目的是  (选填“A”或“B”),理由是 . (4)在你所选取的方案中,若采用加热烘干的方式干燥滤渣,会导致测定的铁的质量分数  (选填“偏大”“偏小”“不变”或“无法判断”). 答案:【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实验设计题. 【分析】(1)活动性强的金属与酸反应剧烈,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多,由此可推知反应现象. (2)如金属过量,生成氢气的多少就由酸的量决定. (3)铁与硫酸铜反应时生成的铜会附着在铁的表面,使反应不能彻底进行. (4)铜在高温下会与氧气反应,烘干后质量增大. 【解答】解:(1)从装置图看出,都是密闭的系统,为了观察水被压入漏斗中的量,因此是比较相同时间内镁、铁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的多少的;因为镁和酸反应快,放出的热量多,所以甲装置长颈漏斗中的液面比乙装置中的高; (2)如金属过量,生成氢气的多少就由酸的量决定,酸的量是相同的,因此放出的氢气质量也相等. (3)铁与硫酸铜反应时生成的铜会附着在铁的表面,使反应不能彻底进行,所以B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4)铜在高温下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烘干后质量增大,会导致测定的铁的质量分数 偏小. 答案:(1)甲装置长颈漏斗中的液面比乙装置中的高;(2)相等;(3)B;铁未被完全除尽;(4)偏小. 【点评】本题从不同角度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实验目的到实验现象,到实验结果,很有深度,是一道很好的中考题.  
化学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