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日本相互争夺】
材料一:列宁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美国、日本)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美国对日单独控制】
材料二:对日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管制或分区占领。我不想给俄国人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行动。
——摘编自《杜鲁门回忆录》
【美国日本“激烈竞争”】
材料三:美国、日本在不同时期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图
【美国日本“相互合作”】
材料四:从我就职之初开始,我就努力加强紧密联系我们两国的纽带。……50年前的这一天,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与日本首相并肩而立,他说,我们两国正在建立“牢不可破的伙伴关系”。在此后半个世纪中,这一同盟作为两国安全与繁荣的基础持续至今……在我们的同盟不断发展并适应未来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不遗余力地维护艾森豪威尔总统很久以前阐明的那种精神,即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
——奥巴马东京演讲
请回答:
【史源追溯】
材料一:全球化是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把分散割据的世界连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大市场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初始阶段,即16世纪前后“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全球化时代》
【论从史出】
材料二:战后初期的西欧,经济凋敝困难重重。到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凭着原有的经济基础,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借助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工业生产总体上已恢复到战前水平。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西欧国家决心走联合自强的道路。
【任务解决】
材料三:下图漫画反映了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发展中国家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
材料一“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大国崛起》
材料二 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两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大国崛起》
①重视高科技的发展
②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③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
④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1945年 |
联合国成立 |
1947年 |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出台 |
1949年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
1955年 |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
1967年 |
欧洲共同体 |
1968年 |
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
1989年 |
亚太经合组织建立 |
1991年 |
苏联解体 |
1993年 |
欧共体12国建立政治经济联盟,即欧洲联盟 |
1994年 |
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 |
1995年 |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
2015年 |
亚投行成立,全球迎来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国金融机构 |
材料一 他们(16、17世纪的西班牙等国)试图不仅在海上,也在陆上扮演主要角色。……英国的战略是:置身于大陆事务的外围,只在势力均衡受到严重威胁时才进行干涉。这一战略使得英国人能够全力以赴地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殖民地。而西班牙则和法国一样,将其注意力集中于欧洲大陆,并不断地卷入欧洲战争。最终结果则是,英国人建立起了一个世界范围的庞大帝国,而西班牙人却先后失去了其对自己帝国的经济控制和政治控制。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德国已成为欧洲的第一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而名列世界第二,德国产品正在把“英国制造”排挤出市场,其工业竞争力与日俱增;德国也向全世界伸出了触角,不仅抢占殖民地,而且用雄厚的经济实力大力发展海军,威胁到英国的海洋霸权。相比之下,仅次于德国的法国和俄国,尽管与英国也矛盾重重,也在争夺殖民地和商品市场,但法国终究衰落了,俄国其实还没有真正崛起,联合法、俄,打击德国,这符合英国自17世纪(甚至更早)就形成的外交传统,英国于是放弃“光荣孤立”……。
——钱乘旦《英国通史》第五卷《光辉岁月——19世纪英国》
材料三 你(丘吉尔)的电报是后来促使两国政府意见一致的起点。现在,正如你有充分的理由说的那句话,苏联和大不列颠已经在对希特勒德国的斗争中结成战友。我(斯大林)毫不怀疑,尽管有困难,我们两国将有足够的力量去摧毁我们的共同敌人。
——(英)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材料四 虽然欧洲一体化给英国带来了各种好处,但英国想通过脱欧的方式重新获得控制权,这里的控制权不是对欧洲的控制权,而是对本国主权的绝对控制。这恰恰证明英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全面衰弱,英国人最在意的两点是移民问题和渔业自由贸易,这种排外的想法已完全颠覆了英国昔日的立国根基。地方保护主义的结果就是更加的封闭和收缩,英国已经沦为了一个只顾眼前利益的“小市民的国度”。
——刘元元《浅谈英国脱欧的原因、背景和对英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