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知识点题库

“每个生产队办一个食堂,社员家里不开伙,铁锅铜勺都献出去大炼钢铁,只管到时候到食堂打饭打菜。”这种现象发生在(     )

A . 抗日战争时期                       B .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C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 . “文化大革命”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经历了多次重要变革,在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的是(     )

A . 土地改革运动          B .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在中国是有生命力的,因为他从根本上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是有优越性的,因为它始终把人民当做是国家的主人,联系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材料二:1979年,邓小平强调指出:“中国的经济建设不能“一口吃个胖子”……“一刀切”也不是真正的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从今往后我们要吸取教训”。

材料三:俄罗斯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国家杜马议员库誉佐夫说:“中国领导人选择了一条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取得了前所未有.难以估量的成就”。

材料四: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试举一例“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   
  2. (2) 材料二中“一口吃个胖子”.“一刀切”各指什么事件? “一刀切”产生了什么危害?   
  3. (3) 材料三中“一条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是从哪次会议后开始的? 该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4. (4) 以上材料和苏联解体的事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   
农村歌谣是农民心声的自然流露,也是农村社会变革的一面镜子。下列歌谣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联产搞承包,队长不用再吹号;全家老少一起干,不到黑天不吃饭。

②互助合作有依靠,人手多来主意多。合作社是大石桥,不会动来不会摇。

③社员干活听敲钟,一天干活真稀松。队长哨子吹半天,社员还不到地边。

④今天不是过去天,贫下中农翻了身,分得土地扎了根,犁地刨田更有劲。

A . ②①③④ B . ④②①③ C . ④②③① D . ②③④①
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图7出现在(    )

A .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 . “大跃进”时期 C .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共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由于票部(    )

①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②急于求成

③忽略客观经济规律

④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如图宣传画应该出现在哪一时期(    )

A . 三大改造时期 B . 土地改革时期 C . 大跃进时期 D . 文化大革命时期
每一代人都从前人那里获得智慧和经验,吸取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下列各项体现这一主题的有(    )

①西汉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换来空前的盛世

②总结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失误,为今天的经济建设提供借鉴

③世界人民反思战争带来的灾难,避免战争重演

④农民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目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
A .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 .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 .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 . “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某陈列馆举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以下四幅图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④③ B . ②③①④ C . ④②③① D . ③①②④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一:建国初期,农民在分地之前,丈量地主的土地。 图二:“农民积极报名参加“生产合作社。”

料二:农民的“忧”和“喜”,见证了我国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的发展变迁。

“忧”:“一进食堂门儿,稀粥两大盆儿;远看起浪头,近看照进人儿。”——1960 年顺口溜 “喜”:“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准搞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1. (1) 材料中的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哪两大历史事件?并指出图一到图二的做法在所有制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

  2. (2) 农民的“忧”与当时哪一政策的实施有关?你认为“忧”出现有哪些原因?
  3. (3) 农民的“喜”与当时哪一政策的实施有关?这一政策为什么能解 “忧”?
【辛丑年,见证中国发展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01 屈辱之年】材料一:

     

【1961挫折之年】材料二:1959-1961年中国粮食产量状况

年份

全国人口万人

粮食总产万吨

人均产量公斤

受旱人口万人

粮食减产量万吨

1959

67202

17000

253

4703.4

1080.5

1960

66207

14350

217

6107.4

1127.9

1961

65859

14750

224

6.433.6

1322.9

【2021 牛气之年】“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

——摘选自 2021年3月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方开场白

【相关链接】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预计将突破100万亿元人民币,在世界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主要经济体普遍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对世界的贡献率达到将近40%。中国制造不断向创新、智慧、开放迈进,服务业的稳定器作用持续增强;因对疫情党和政府的迅速应对和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自己迅速控制疫情,我国还向国际社会提供物资援助,派出医疗团队分享研究成果和抗疫经验等充分显示了大国担当。

  1. (1) 结合材料,用史实说明在当时背景下中国有识之士是如何努力挽救民族危机的
  2. (2)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造成粮食减产的除了旱灾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运用所学史实说说党和国家在是如何纠正错误的。
  3. (3) 中国在此次中美对话上的表现体现了怎样的世界发展趋势?结合相关链接,说说中国的“实力”在哪里?
1956-1966年是我国“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下列哪一项全面反映了其历史阶段特征(    )
A . 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 . 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 .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 . 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阅兵可以振军威,鼓士气。新中国建立以来共举行过14 次国庆阅兵,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10周年、35周年的三次大阅兵。

材料一: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受阅的武器装备主要是缴获的杂牌武器,有110多种,80多种型号,来自24个国家的98家工厂。人们形象地把开国大典阅兵说成是“万国牌武器展览会”。

材料二: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大阅兵,受阅武器装备基本实现了国产化。受阅部队的装备中最新式的自动步枪、大炮、坦克、高速喷气歼击机,都由我国自行制造。

材料三:1984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了欢庆共和国成立35周年的盛大庆典,在这次大阅兵中,受阅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大大提升。

  1. (1) 本次阅兵的武器装备大部分属于日式和美式,请分析这是中国人民军队先后通过哪两次战争从敌军手中缴获的。
  2. (2) 我国是从何时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在此期间,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挫折?
  3. (3) 20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主要得益于哪一会议的什么 历史性决策?同年举行的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又迈出了哪个关键性一步?
  4. (4) 综合三次阅兵出现的巨大变化,试归纳其根本原因。
下图所示宣传画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在(    )

A . 解放战争时期 B . 三大改造时期 C . “大跃进”时期 D . “文化大革命”时期
新中国一路走来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带领着国人一路谋求幸福,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新中国70多年的风雨历程。

【建立】材料一:

【威胁】

材料二:它(抗美援朝战争)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

【改造】

材料三:北京同仁堂创建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创始人是乐显扬。同仁堂自创建至1954年公司合营,近300年一直是祖遗共有,世代相传,故又称为乐家老铺。.......北京同仁堂如今已发展成为跨国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其产品以其传统、严谨的制药工艺,显著的疗效享誉海内外,“同仁堂”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

【挫折】

材料四:,某一历史时期的宣传画

  1. (1) 材料一反映的事件对我国国内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 (2) 回答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这次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3. (3) 我国通过什么途径使“乐家老铺”变成了“国有企业”?这一转变标志着什么?
  4. (4) 据材料四,我国工业化进程出现了什么问题?产生了什么影响?它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教训?
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我们成功也有失败之处。请结合一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年,现代工业在中国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占35.5%。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部编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材料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部编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材料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后,面对充满期待又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在探索中也有过曲折和失误。

——部编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1. (1) 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什么状况?针对材料一的状况,材料二中,我国采取了什么措施?“一五”计划期间重工业取得成就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改造中,我国对农业、手工业改造的方式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罗列这一时期科技领域取得的一项成就,并指出这一时期中共在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大失误分别是什么?
根据以下图表指出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B . 开展“大跃进”运动 C . 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D . 开展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功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如图3)。其中导致1957一1960年经济波动的主要历史事件有( )

①抗美援朝战争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