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知识点题库

“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些口号出现在(     )


A . 大生产运动中             B . “大跃进”运动中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中         D . “文化大革命”中
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晁错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定居);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君道》

材料三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材料四英国于1946年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拔款给贫困者以社会违法救济。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必然的社会冲突。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等

材料五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材料六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着重点撞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8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1)依据材料一、二归纳中国古代明君贤人的治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

(2)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最初的主张是什么?材料三中所提的“办法”与最初的主张有何主要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国家如何确立福利制度?这种制度有何作用?

(4)依据材料五归纳出苏联在发展国民经济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和最终导致的社会后果。

(5)指出材料六中所说的“几次波折”中最严重的一次。结合说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发展”在国计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说明其原因。

(6)综上,谈谈古今中外在民生问题上的经验教训。

名字往往被打上时代的烙印,下列搭配有误的是(  )       

A . 1951年——张援朝 B . 1953年——杨跃进 C . 1967年——王文革 D . 1980年——刘开放
材料一:“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福建英湖社再夺高产冠军――花生亩产13421斤”、麻城建国一社出现了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36900斤”。(摘自1958年人民日报)

材料二:袁隆平,一个闻名世界的杂交水稻专家。他培育的“籼型杂交水稻”新品种,每亩增产20%至30%,现国内已推广种植12亿亩,每年增产粮食300亿公斤。他被人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 (1) 材料一的报道反映了当时全国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一运动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到严重挫折,请说说它为什么会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到挫折。   

  2. (2) 材料一、二对于发展农业的不同做法,给我国发展国民经济带来什么启示?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材料二  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创。

——邓小平   

  1. (1)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建设一个新世界”,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2. (2) 材料二反映了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了哪两个严重失误?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3. (3) 为了实现材料三中“大胆地试,大胆地创”,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怎样的奋斗目标?请你用一句话概括邓小平的丰功伟绩   

以下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②“敞开肚皮吃饭,甩开膀子干活" ③“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④“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②③ C . ①②④③ D . ①③④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始终坚持走强国富民之路。农民富,国家富。为此政府多次强调调整农村经济政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 (1) 请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每幅图片分别体现了哪些历史事件?
  2. (2)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一,图四历史事件的意义。
  3. (3) 说说这些历史事件的发生对国家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是某班同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围绕“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个主题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同学们了解到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期既有许多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并把几个严重失误列举出来:

①人民公社化运动      ②“大跃进”运动     ③“文化大革命”

同学们还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的途径,找出了以下三张图片:

  1. (1) 请将三张图片的英文字母代号与代表严重失误史实的序号对号入座,填于下表空格中。

    序号

    表现出来的党内共同错误

    图片

  2. (2)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是以史为鉴,通过对“①②③”的探究,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共同的经验教训?
  3. (3) 通过对这个主题的探究,了解到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走了一些弯路,出现过一些失误,请你说说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小张同学在学完“新中国的土地制度”相关历史后,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 . 土地改革在新中国成立时基本完成 B . 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实现了“共同劳动、按需分配”的目标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对土地的所有权
2016年10月《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印发,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回答小题
  1. (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验田是在(    )
    A . 遵义 B . 南昌 C . 武昌 D . 凤阳
  2. (2) “又一重大制度的创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下列历史事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    )

    ①1952年土地改革              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

A . 土地的使用权 B . 土地的用途 C . 土地的所有权 D . 土地的规模
某陈列馆举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以下四幅图片所反映的生产关系变革中,不利于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是(    )
A . 土地改革 B . 农民入社报名大会 C . 人民公社吃食堂 D . 小岗村“分田到户”手印
1964年,周恩来在一次谈话中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的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这里的“失误”是(    )
A . “一五”计划 B .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文化大革命”
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
A . 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 B . 建成的人民公社将是我国最好的社会基层组织形式 C . 遵循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和新中国当时的特殊国情 D . 有利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和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01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代表们围绕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话题展开热烈讨论。有代表强调,我们一定要吸取历史的教训,警惕新农村建设刮起“大拆大建风”。其中“历史的教训”主要指下列哪一事件(    )
A . 新中国的成立 B . 三大改造 C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文化大革命
宣传画是反映时代特征的一种形式,请欣赏下列宣传画,回答问题。

 

  1. (1) 宣传画一中的“大会”的出现与建国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发展方面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 (2) 宣传画二中的历史事件完成后,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3) 宣传画三、四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4. (4) 宣传画五中的场景,得益于什么制度的实施?
  5. (5)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农村政策的调整应遵循哪些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涌现出大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杰出人物,人民分别给予了他们许多光荣的称号。下列图片中人物与图片下的称号不相符的是(     )
A .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B . 抗洪英雄 C . 爱国科学家 D . 人民的好战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时代》周刊是西方观察认识研究中国的一把标尺。有观察者说,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0多年里,《时代》始终以一种偏见式悲观视角来遥望东方。1978年以后,《时代》开始以一种新的姿态和笔触来审视中国。当然,起初的审视充满着质疑和忧虑,但现在这种情绪被一种肯定代替。

材料二:2017世界各国GDP总量排名

排名

国家

GDP总量(亿美元)

1

美国

195558.74

2

中国

131735. 85

3

日本

43421.6

4

德国

35954.06

材料三:在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宣读的获得改革先锋称号人员名单中有“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

  1. (1) 运用史实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0多年里《时代》周刊为什么始终以一种偏见式悲观视角来遥望东方。
  2. (2) 结合材料分析1978年后,《时代》周刊以新的姿态和笔触来审视中国的理由。
  3. (3) 请你用史实分析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入选该名单的理由。
  4. (4)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右侧人物事迹共同体现的精神是(   )

①爱国主义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同仇敌忾抗击侵略   

④国际主义、人道主义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