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大别山 知识点题库

小明同学撰写了一篇文章,其中几处关于“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表述不符合史史实,现已标出,请你帮他改正过来。
  1. (1) 北平谈判,国共双方签定了《双十协定》。北平谈判改为
  2. (2) 辽沈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全国性进攻的序幕。辽沈战役改为
  3. (3) 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是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在以连云港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同国民党军队的一次主力决战。连云港改为
下列事件及其影响,搭配不相符的是(  )

A . 遵义会议的召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 . 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D . 挺进大别山--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下面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 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 . 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过程 C . 抗日战争的主要进程 D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
2017年2月19日,是邓小平同志逝世20周年纪念日。他在革命年代的主要贡献有(    )

①参加南昌起义  ②取得平型关大捷    ③挺进大别山   ④指挥淮海战役

A . ③④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③ D . ①③④
在中国革命史的历史长卷中不难找到一座大山的名字,它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千里,直插入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它就是大别山。大山无言,却在1947年见证了(  )
A . 解放战争的打响 B . 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 . 战略决战的开始 D . 人民解放军彻底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我军队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材料中“打到外线去”开辟大别山根据地的主力部队是(    )
A . 东北解放军 B . 刘邓大军 C . 中原解放军 D . 华北解放军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中心(    )
A . 南京和武汉 B . 南京和上海 C . 重庆和武汉 D . 南京和重庆
“犹如一把钢刀,插入敌人心脏,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同时又能吸引国民党大量军队来援减轻对华北解放区的压力。”材料描述的军事行动是(    )
A . 平型关大捷 B . 百团大战 C . 挺进大别山 D . 渡江战役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的是(  )
A . 转战陕北 B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 三大战役 D . 渡江战役
近代以来,国民党和共产党关系的发展演变,直接关系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也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走向。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国民革命军军歌》

材料二:

材料三: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中国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囯家梦想》

材料四: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惊呼:“这简直是惊人的事件,不亚于当年法国‘马其诺防线’被攻破!”对于此事件的意义,周恩来则有一个比喻:黄河是蒋介石的“外壕”,陇海是他的“铁丝网”,长江是他的“内壕”,而我们已经过了“铁丝网”打到他的“内壕”了。

——摘编自人民网

  1. (1) 根据材料一回答:为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国共两党采取了哪些行动?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时国共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了怎样的革命道路?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4. (4)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重要的意义?
  5. (5)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国共关系变化的因素有哪些?结合国共关系的发展历程,谈谈你的感悟。
近代以来,国民党和共产党关系的发展演变,直接关系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也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走向。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国民革命军军歌》

材料二:

图片_x0020_100008

材料三: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中国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

材料四: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惊呼:“这简直是惊人的事件,不亚于当年法国‘马其诺防线’被攻破!”对于此事件的意义,周思来则有一个比喻:黄河是蒋介石的“外壕”,陇海是他的“铁丝网”,长江是他的“内壕”,而我们已经过了“铁丝网”,打到他的“内壕”了。

————摘编自人民网

  1. (1) 根据材料一回答:为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国共两党采取了哪些行动?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时国共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了怎样的革命道路?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4. (4)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重要的意义?
  5. (5)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国共关系变化的因素有哪些?结合国共关系的发展历程,谈谈你的感悟。
1947年夏,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先后跨越重重障碍,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完成了一次无后方依托,以长驱直入插进敌人战略纵深为特点的特殊形式的进攻行动。这一“行动”(   )
A . 标志着解放战争的开始 B . 标志着粉粹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C . 揭开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D .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图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    )

图片_x0020_1802824046

A . 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B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 人民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 D . 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
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刘伯承回忆他指挥 一次军事行动时说到,“以十几万大军远离根据地,一举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作战,这种独特的进攻方式,是史无前例的”。这一军事行动指(  )
A . 百团大战 B . 千里挺进大别山 C . 攻占锦州 D . 百万雄师过长江
下面的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 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 . 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 . 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揭开“全国性反攻”序幕的事件是(    )
A . 转战陕北 B .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C . 辽沈战役 D . 渡江战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国家的独立、人民的幸福,浴血奋战,威震敌胆,下列军事行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渡江战役    ②南昌起义    ③平津战役

④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⑤百团大战

A . ①②④③⑤ B . ②⑤④③① C . ②⑤③①④ D . ⑤③②④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