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实 | 推论 | 正确与否 | |
① |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汉武帝每年都派使节去访问西域各国,西域派来的使节和商人也络绎不绝。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过 西域运到西亚,再转运到欧洲。 | 张骞通西域为开通丝绸之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
② | (科举制度)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统治中国的是……﹣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贏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 科举制选拔了一批真才实学的人参与政权,但是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选拔。 | |
③ | 上海沦陷后荣氏申新8个纱厂中,有6个被日商纱厂接管,余下的2家位于租界内的纱厂也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军视为“敌产”而被“军管理”了。据资料统计显示,仅1937年8月至1938年3月间,上海被日军摧残的工厂就超过两千家,损失超过8亿元。 |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的侵略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 | |
④ | 1947年夏,“刘(邓)的部队超过陇海铁路,向南猛插300英里,在鄂豫院边界…….开辟出一块新的根据地。” | 这一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战争的战略态势,还标志着国民党政权覆灭。 | |
⑤ |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 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由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 | 这次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 |
⑥ | 世界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的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 | 新的世界秩序向多极化发展,美国已丧失其超级大国地位。 |
整理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①辽沈战
②转战陕北
③解放北平
④挺进大别山
【得道多助】
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生力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战略反攻】
材料二:1947年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中书写的历史年份。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的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战略决战】
材料三:文献记录片《走近毛泽东》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走向胜利】
材料四: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
【总结反思】
材料五:1948年8月,毛泽东曾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合作篇)
材料一1924年,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纲领,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这样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材料二
(斗争篇)
材料三
材料一:看图回答问题
“愿所有的人从这张照片上能够理解和体会,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们的国家处在十字路口,处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定胜败的严峻时刻。
材料二:仔细观察如表并完成表格:
时间 |
军事行动或战役 |
意义 |
1946年6月 |
A |
内战爆发 |
1947年夏 |
B |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
1948年11月 |
C |
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
1949年4月 |
南京解放 |
南京解放 |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