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材料:长期以来,欧美史学界的关注点集中在欧洲发生的反法西斯战争,却很少涉及中国的抗战。这是因为西方学界把二战看作主要是西方人内部的战争,其起点不可能在西方以外的地区。另外,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影响了西方对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的研究兴趣,同时也增加了西方学界开展中国抗战史研究的难度。但必须指出的是,作为东方主战场的中国战场,其持久、顽强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历史事实及其巨大价值,影响了二战的总体格局、总体进程。
第一,由于在中国战场的巨大消耗使日本难以承受美英等国的制裁,迫使日本考虑占领东南亚以获得丰富的战略物资,从而不得不冒险与美英等国在太平洋地区作战。
第二,抗战期间,中国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2/3以上的总兵力,歼敌约占日军二战期间伤亡人数的70%。
第三,中国抗战使日军在北线被迫放弃介入德苏战争;在南线,使日军无法实现在地中海地区与德、意实现会师的计划;在太平洋战场上,使得美国能够从容贯彻总体上先欧后亚的战略计划。
——摘编自庄礼伟《二战史研究不应遮蔽中国抗战》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美史学界在二战史研究中很少涉及中国抗战的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方主战场的历史意义。
答案: 原因:西方中心论对欧美史学界的影响;冷战格局的影响(两极格局的影响)等。
中国抗战激化了日本与美英之间的矛盾,迫使日本当局向美英宣战,从而加速了其覆亡;中国战场对日军形成了有效牵制,从而在战略层面上有力支援了盟国;中国抗战破坏了德、意、日轴心国的军事同盟计划,为其他战场的战略转折做出重大贡献;可以激发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民族意识空前高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