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材料一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突破口,在城市以“奖励和计件工资制的恢复”拉开了序幕。30年来,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制度逐步确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形成。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致使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现在贫富悬殊的距离由改革开放初期的4.5︰1扩大到12.66︰1。社会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十七大报告指出,当前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强化税收调节,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应该如何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答案:(1)①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2分)②这是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2分)③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2分) (2)①要承认收入差距的存在,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效益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要坚持走共同富裕之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2分)②要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防止收入差距过大,尽可能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2分)③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