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写的以下作文。作文
中共有10处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词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面画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On the flight, I sat next to an old lady who looked very frightening. She closed her eyes tightly and grasped her red bag on her lap. I thought I might be nervous, so I planned to chat with her to make her to feel relaxed. We talk a lot about our families and experiences. When the fight over, I also helped her carry her luggages. She was so grateful about my help that she gave me the big hug when we were going to leave. On our way out, we waved good-bye. She kept on turning back to see me unless we couldn’t see each other any long.
.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为了应对强敌,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采取出卖国家方式求得和平 B.开展洋务运动求强求富
C.通过改革政治制度以图自强 D.通过外交努力来“以夷制夷”
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乙烯、氯乙烯、聚乙烯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乙酸与乙醇可发生酯化反应,均可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
C. 分馏、干馏都是物理变化,裂化、裂解都是化学变化
D. 石油经过分馏得到多种烃,煤经过分馏可制焦炭、煤焦油等
某小型实验水电站输出功率是20kW,输电线路总电阻是6Ω。
(1)若采用380 V输电,求输电线路损耗的功率;
(2)若改用5000 V高压输电,用户端利用n1:n2=22:1的变压器降压,求用户得到的电压。
有关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与对应表述均正确的是
A.稀硫酸与0.1 mol/LNaOH溶液反应:H+(aq)+OH-(aq) = H2O(l) △H = -57.3 kJ·mol-1
B.在101KPa下氢气的标准燃烧热△H =-285.5 kJ·mol-1, 则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
2H2O(l)=2H2(g)+O2(g) △H = +285.5 kJ·mol-1
C.已知2C(s)+O2(g)=2CO(g) △H=-221 kJ·mol-1,
则可知C的标准燃烧热为110.5 kJ·mol-1
D.密闭容器中,9.6 g硫粉与11. 2 g铁粉混合加热生成硫化亚铁17 .6 g时,放出19.12 kJ热量。 则Fe(s)+S(g)=FeS(s) △H= - 95.6 kJ·mol-1
慢递公司投递的时间由寄信人自己决定,可以是几个月后、一年几年后,也可以是十年后、甚至几十年以后。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递”等行列。这反映了( )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世界观影响方法论
随着社会的变迁,春节出现父母到子女工作生活的城市“逆向探亲”等新风俗,人们对“家”的概念也有了新的认识:只要亲人团圆,何处不是家?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种变化体现了( )
①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④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万有引力规律使得物体在脱离支撑以后会普遍下落,但人可以造出各种飞行器向上运动。这说明( )
A.人们能自觉地创造条件,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方式
B.人们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或创造规律
C.改造规律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个重要体现
D.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下图中右图表示某区域城市分布图,左图是该区域乙城市规划略图。读图回答16—18题:
16、右图中所示城市
A、等级共有5级
B、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大
C、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
D、丙城市服务功能比乙城市多
17、对乙城市进行规划,最合理的选择是
A、①处位于城市中心,可投资建设大型零售中心
B、②处靠近科研所和大学城,最适宜兴建的工业部门是电子装配厂
C、③处靠近文化区,工资收入水平低,最适宜兴建低级住宅区
D、④处靠近工业区,为方便工人上下班,最适宜兴建高级住宅区
18、乙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关于该地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环境优美
B、人口迁入可缓解当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C、迁入人口都流向工业区
D、迁入人口不会导致社会治安问题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②在次级精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③着丝点在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
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减半、DNA数不变;
⑤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⑥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
⑦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二次分裂的末期.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⑤ D.⑥⑦
下列溶液蒸干并灼烧,最后得到固体是溶质本身的是
A.CuSO4 B.NaHCO3 C.KMnO4 D.FeCl3
(原创)屈原的《天问》一口气向湛蓝苍天质问172个“为什么”;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日月” 的跃跃欲试,苏东坡“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的惴惴不安,都体现了中国古人对朗朗太空的好奇、向往和揣测。我国最早实现这个梦想的是:
A、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B . 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
C、向南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D .“嫦娥三号”准确入轨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 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
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 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汤姆生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讲道:“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方式,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其中第二朵“乌云”,尤以黑体辐射理论出现的“紫外灾难”最为突出。为驱散这一“乌云”( )
A.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C.普朗克创立量子理论 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常温下,0.1 mol·L-1某一元酸(HA)溶液的pH=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中:c2(H+)>c(H+)·c(A-)+Kw
B.由pH=3的HA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Na+)>c(A-)>c(OH-)>c(H+)
C.浓度均为0.1 mol·L-1的HA和NaA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A-)>c(HA)>c(Na+)>c(OH-)>c(H+)
D.0.1 mol·L-1 HA溶液与0.05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2c(H+)+c(HA)=c(A-)+2c(OH-)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元素”一词中的“元”意谓本源、本根,“素”意谓未被分割的基本质素。“中华文化元素”,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铸造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韵味的基本质素,如阴阳和谐、五行相生相克、家国天下情怀、民本思想、区别于拼音文字的形义文字等。它们生长发育于中华民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中,蕴藏于中华民族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中,为海内外华人所认同和信守。
中华文化的不同级次、不同门类包含着各具个性的元素。如水墨画的书画同源、墨分五色;武术的技艺合一、刚柔相济、讲究武德;园林的天然雅趣、可居可游可赏;民间风俗文化的吉祥、灵动、热烈、圆满;建筑中的“中国红”、中轴线、对称与不对称美等。可见,文化元素绝非神秘存在物,从来都与民族、民间的文化实践相共生,始终附着并体现于器物、制度、风俗之中。中华文化元素之于中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如魂之附体、影之随形,须臾不可分离。从诸多文化事象、文化符号中,可以提取、揭示中华文化元素的精魂。
汉字及汉字文化,是彰显中华文化元素的典型案例。世界上各种文字都从象形文字进化而来,多数文字从象形走向拼音,而汉字则从象形走向表意与表音相结合的“意音文字”。近有学者将汉字归为“拼义文字”,即注重语义拼合的文字:首先创造多个视觉符号作为表达万象世界的基本概念,然后将这些符号组合起来,用小的意义单位拼合成大的意义单位,表达新事物、新概念。自成一格的汉字创发于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生命力盎然的古文字。它主要传播于东亚,成为东亚诸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互动的语文载体。在古代,中国长期是朝鲜、越南、日本等东亚国家的文化供给地;至近代,日本以汉字译介西方文化,成效卓异,日制汉字词中国多有引入。汉字在汉字文化圈诸国所起的作用,相当于拉丁文在欧洲诸国所起的作用。故有学者将汉字称为“东亚的拉丁文”。汉字是中华文化系统中影响最深远广大的文化符号。作为中华文化元素重要内容的汉字,造就了一种具有特殊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文化系统。它区别于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和欧洲文化。汉字文化圈是一个有着强劲生命活力的文化存在,是世界上颇具原创性和传承力的文化圈之一。
内蕴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的中华文化元素并非凝固不变、自我封闭的系统,而具有历史承袭性、稳定性,因而是经典的。它同时具有随时推衍的变异性、革命性,因而又是时代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的四大发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采用的“中国红”,皆为古老的中华文化元素在现代的展现。中华文化元素也是在世界视野观照下、在与外域元素相比较中得以彰显的,故是民族的也是国际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美国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花木兰》演绎中华文化元素并获得成功,便是一个例证。
中华文化元素是构建当代中华文化的基本成分之一,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的重要资源。开掘并弘扬中华文化元素,有助于加深中华文化对国人的感召力、亲和力,促使人们增强历史敬畏感和时代使命感、提升民族自信心和传承创新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此外,通过发掘蕴含着中华文化元素的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彰显可亲可敬的中国风格,并将其传播给异域受众,可以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选自2016年1月21日《人民日报》版 有删节)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文化元素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铸造的,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韵味的质素,它发育并蕴藏于中华民族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中。
B.中华文化门类众多、级次不同,各有不同的个性化元素。如“吉祥、灵动、热烈、圆满”属于民间风俗文化中的个性元素,“刚柔并济、讲究武德、技艺合一”属于武术文化中个性化元素。
C.随着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中华文化元素在世界视野的观照下,也被外域文化所吸纳,美国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花木兰》夹杂着中华文化元素。
D.中华文化元素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的重要资源,是构建当代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元素。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世界上各种文字都是从象形文字进化而来,汉字从象形文字走向表意与表音相结合的“意音文字”,形声字便是属于这种类型的文字。
B.汉字创发于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生命力旺盛的古文字,它主要传播于东亚,有学者称之为“东亚的拉丁文”,可见其在汉字文化圈诸国影响之大。
C.汉字及汉字文化,是彰显中华文化元素的典型案例,它造就了一种具有特殊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文化系统,它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D.汉字文化圈是一个有着强劲生命活力的文化存在,具有原创性和传承力的特点,在古代,朝鲜、越南、日本等东亚国家属于汉字文化圈的国家,中国长期是其文化供应国。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文化元素蕴藏于中华民族行为文化、观念文化中,因此中华炎黄子孙身上就流淌着中国文化因子的血液,他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中蕴含着中华文化元素。
B.中华文化元素依托于中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中,它无法独立存在,从来与民族、民间的文化实践相共生,始终附着并体现于器物、制度、风俗之中。
C.内蕴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的中华文化元素,既是经典的、又是时代的,因为它具有历史承袭性、稳定性,同时又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D.开掘、弘扬中华文化元素有助于加深中华文化对国人的感召力、亲和力,促使人们增强历史的敬畏感,提升民族的自信心、自觉性。
2014年9月16日,央视《真相》栏目揭穿了安徽一个“送子大师”的骗局。纵观近几十年的中国“江湖”,“大师”、“神医”倒了又立,立了又倒,“前仆后继”,各领风骚三五年,挥一挥衣袖,带走黄金万两。“打假”声浪从未中断,却挡不住一波波“信徒”出现。从中可以看出
①现实中的矛盾的解决取决于人的意识的发展
②意识对人的活动具有能动作用
③物质的东西和观念的东西是相互依存的
④物质的东西和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读我国某城市作息时间表,回答18-19题。
![]() |
A.沈阳 B.西安 C.乌鲁木齐 D.武汉
19.下列人类活动,与该城市调整作息时间依据相同的是
A.东方航空公司开通上海至纽约的极地航线
B.我国北方比南方楼间距要长些
C.新疆民谣“早穿棉袄午穿纱”
D.我国多选择在12月~次年3月进行南极科考
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是
,
,且点
在椭圆
上.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设椭圆的左顶点为
,过点
的直线
与椭圆
相交于异于
的不同两点
,
,
求的面积
的最大值.
The young girl was _____ to ask such a simple question and nodded like the others.
A. shamed B. ashamed
C. shameful D. shame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