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道法 地理 

中考试题

如图所示,先后将不同材料接在电路的AB两点间,闭合开关,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是

A. 干木条                                     B. 铜丝

C. 塑料棒                                     D. 陶瓷棒

中国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地球上约20%的人口,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下图是1949~2016年中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产与总产量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我国粮食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总产量随单产提高而增加
B.总产量基本保持不变
C.播种面积明显下降
D.播种面积不断上升
【2】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读材料: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批准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回答下面小题。
【1】以下不是三市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举措的是
A. 三个城市电话同用一个区号 B. 把三个城市旅游观光项目整合
C. 在三市之间开行城际公共汽车 D. 在三市发展同一产业
【2】“橘子洲头,湘江北去”中的橘子洲位于长株潭城市群中的
A. 韶山 B. 株洲 C. 湘潭 D. 长沙

如图为工地搬运砖头的独轮车,人抬起车把时,车体可以看成个杠杆,关于这个杠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手握的位置靠近把手末端时更费力

B. 砖头的位置远离车轮时抬起更省力

C. 轮子的中心是杠杆的支点

D. 图中拉力F大于重力G

哪种气候类型广泛分布,造成中东地区 水贵如油 ( )

A .热带沙漠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热带草原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致与秦岭 —淮河一线吻合的是(   )

A 0 ℃等温线 B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C 亚热带和中温带分界线 D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

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A.物种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动物行为多样性

如图为哺乳动物的牙齿结构,下列关于图中动物食性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 为食肉动物, 为食草动物 B 为食草动物, 为食肉动物

C 均为食肉动物 D 均为食草动物

化学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合理使用加碘食盐,能有效预防甲状腺肿大

B .图书档案失火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有利于保护图书资料

C .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极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D .加大化石燃料的开发,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温带雨林是一种高雨量森林。北美洲某地区地形崎岖,盛行西风,有温带雨林分布。读“北美洲某地区降水量分布图”(图1)和“北美洲某地区沿52°N的地形剖面图”(图2),完成下面小题。


【1】温带雨林最有可能分布在图中(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影响甲、乙、丙、丁四地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植被
B.纬度
C.地形
D.人类活动

图表示一个细胞完成个体发育的过程。 

A—D过程是通过         完成的。

②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又称血癌,该病居年轻人恶性疾病中的首位。在DEFGH的个体发育过程中,表现为 D的细胞不能正常完成       

     的结果。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秘鲁位于太平洋东岸,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为此,该国实施了从马卡到首都利马的 “东水西调”工程。工程大多建在3500﹣4200米的山上,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建的海拔最高的调水工程,施工难度非常大。利马坐落在太平洋沿岸平均海拔105米的热带沙漠中,但“终年温和如春”,常住人口780万。左图为马卡和利马气候资料图,右图示意秘鲁疆域范围及在南美洲的位置。

1)秘鲁“东水西调”工程需要穿越高大的 ____ 山脉,施工难度大。试简述该山脉的成因。 ____

2)秘鲁“东水西调”工程的起点马卡位于 ____ 流域,终点到达利马。据图分析利马市的气候 “终年温和如春”的原因。 ____

3)简要说明秘鲁兴建“东水西调”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____

请根据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画出图中水从三个小孔中喷射的轨迹示意图.

______

下列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黑猩猩钓取白蚁
B.蜘蛛结网
C.蚯蚓走迷宫
D.美国红雀喂鱼

研究小组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试剂 A 0.2mol·L -1 CuSO 4 溶液,发现铝条表面无明显变化,于是改变实验条件,探究铝和 CuSO 4 溶液、 CuCl 2 溶液反应的影响因素。用不同的试剂 A 进行实验 1~ 实验 4 ,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

试剂 A

实验现象

1

0.2mol·L -1 CuCl 2 溶液

铝条表面有气泡产生,并有红色固体析出

2

0.2mol·L -1 CuSO 4 溶液,再加入一定质量的 NaCl 固体

开始铝条表面无明显变化,加 NaCl 后,铝条表面有气泡产生,并有红色固体析出

3

2mol·L -1 CuSO 4 溶液

铝条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并有少量红色固体

4

2mol·L -1 CuCl 2 溶液

反应非常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变成棕褐色,有红色固体和白色固体生成

1 实验 1 中,铝条表面析出红色固体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2 实验 2 的目的是证明铜盐中的阴离子 Cl 是导致实验 1 中反应迅速发生的原因,实验 2 中加入 NaCl 固体的质量为 ___________ g(NaCl 的相对分子质量 58.5)

3 实验 3 的目的是 ___________

4 经检验知,实验 4 中白色固体为 CuCl ,甲同学认为产生白色固体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 Cu+CuCl 2 =2CuCl

查阅资料知: CuCl 难溶于水,能溶解在 Cl 浓度较大的溶液中,生成 [CuCl 2 ] 络离子,用水稀释含 [CuCl 2 ] 的溶液时会重新析出 CuCl 白色沉淀。

为探究实验 4 中溶液呈现棕褐色的原因,分别取白色 CuCl 固体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i

加入浓 NaCl 溶液

沉淀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ii

加入饱和 AlCl 3 溶液

沉淀溶解,形成褐色溶液

iii

i 所得溶液中加入 2mol·L -1 CuCl 2 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为褐色

①由上述实验及资料可推断,实验 4 中溶液呈棕褐色的原因可能是 [CuCl 2 ] Al 3+ ___________ 作用的结果。

②为确证实验 4 所得的棕褐色溶液中含有 [CuCl 2 ] ,应补充的实验是:取适量实验 4 的棕褐色溶液, ___________

5 上述实验说明,铝和 CuSO 4 溶液、 CuCl 2 溶液的反应现象与 ______ ______ 有关。

在探究“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中,若第一次实验结果不支持假设,后续做法正确的是( )
A.修改实验结果
B.少数服从多数
C.重新进行实验
D.更改实验假设
下列四组生物,有一种生物与其他生物在结构上有显著差异,这些生物是(  )
①骆驼、蛇、鹰、涡虫
②蝗虫、蜗牛、蜘蛛、蜈蚣
③青霉、酵母菌、病毒、木耳
④松树、梧桐、葡萄、柳树
A. 涡虫、蜘蛛、木耳、柳树 B. 涡虫、蜗牛、病毒、松树
C. 鹰、蜈蚣、青霉、梧桐 D. 骆驼、蝗虫、病毒、葡萄

《天工开物》中对海水盐有如下描述:凡煎盐锅古谓之牢盆,……其下列灶燃薪,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盘,……火燃釜底,滚沸延及成盐。文中没有涉及到的操作是

A.加热                 B.结晶                 C.蒸发                   D.过滤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宗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及高祖之守太原,太宗年十八。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①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及义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大军西上贾胡堡,隋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屯②霍邑,以拒义师。会久雨粮尽,高祖与裴寂议且还太原,以图后举。太宗曰:“本兴大义,以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小敌即班师,将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休。还守太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高祖不纳,促令引发。太宗遂号泣于外,声闻帐中。高祖召问其故,对曰:“今兵以义动,进战则必克,退还则必散。众散于前,敌乘于后,死亡须臾而至,是以悲耳。“高祖乃悟而止。八月已卯,雨霁,高祖引师趣霍邑。太宗自南原率二骑驰下峻坂,冲断其军,引兵奋击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悬门发,老生引绳欲上,遂斩之,平霍邑。
(选自《旧唐书·太宗本纪》,有删改。)
注释:①折节:降低自己身份。②屯:驻军防守。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会久雨粮尽 (2)高祖与裴寂议且还太原 (3)声闻帐中 (4)高祖引师趣霍邑
【2】用“/”给文中面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推财养客,群盛大侠,莫不愿效死力。
(2)及义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
【4】结合选文,用自己话说说太宗在帐外大哭的原因,从中可见他是怎样的人?

李白在《行路难》中的_ ____ __两句诗表现了他对未来充满坚定的信心,洋溢着执着与豪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