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道法 地理 

中考试题

阅读下列片段,回答文后问题。
我知道房间里有一个陌生人,他既不属于盖茨黑德府,又与里德太太没有任何关系,我感到说不出的宽慰和安心,深信自己得到了保护……我认识他,他是药剂师劳埃德先生。……在这个信念的支持下,我的身体一天天好了起来。
(《简·爱》第三章)
劳埃德先生针对简爱给里德太太提出了什么建议?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丰富,它不包括的是(  )
A.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 基因的多样性 C.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 行为的多样性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热泪盈眶,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深刻铭记。在不平凡的 2020年,“时代楷模”“感动中国人物”“最美人物”这些榜样人物让我们倍感温暖。向这些榜样人物学习…(     )

①启发我们思考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

②能够促进我们不断自我成长与完善

③能够从中汲取力量让社会更加美好

④将会让我们立即改掉一切不良习惯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在化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的含义。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 “2” :表示的意义 不正确 的是

A O 2 中的 “2” :表示一个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B 中的 “-2” :表示氧化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

C Fe 2+ 中的 “2+” :表示一个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D 2CO 中的 “2” :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

 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耕地         B.阳光          C.河水        D.石油

如图所示为课本中的插图,图中工人用叉车将货物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或把货物从地面提升到某一高度。请你结合叉车的部位和工作情景找出两个与物理知识相关的问题,并做出简要的回答,不得与示例重复。

示例:

问题:为什么叉车能把货物提起?

回答: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 )问题: ______ ;回答: ______

2 )问题: ______ ;回答: ______

下列估测中,符合实际的是(  )

A 滨州一年中最高气温约 30

B 中学生正常行走速度约 5m/s

C 教室内一盏日光灯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 500W

D 中学生从一楼上到四楼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约 5000J

某网店开展促销活动,其商品一律按 8 折销售,促销期间用 400 元在该网店购得某商品的数量较打折前多出 2 件.问:该商品打折前每件多少元?

电动扶梯在公共场所的广泛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1 )如图所示为某商场的电动扶梯,其电动机的额定电压与工厂用的动力电路的电压相同,该电压为 ______ (填 220 ”或“ 380 ”) V ,人在该电压下发生的触电事故一般为 ______ (填 “接触”或“电弧”)触电;该电动机工作时外壳 ______ (填 “必须”或“不必”)接地;

2 )若该商场每层楼的高度为 4.5m ,电动扶梯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30° ,电动扶梯上行时运行速度为 0.50m/s ,则乘客站立在电动扶梯上从一楼到二楼所需要的时间为 ______ s ;按照电动扶梯安全规定,随电动扶梯一起上行的扶手的速度可以略 ______ (填 “大于”或“小于”) 0.50m/s ;若该电动扶梯上最多可同时站立 45 人,每个人的质量按 60kg 计算,则该电动扶梯应选择额定功率为 ______ (填 5 ”“ 7. 5 ”或“ 15 ”) kW 的电动机。

如图, ABC O 的内接三角形,过点 C O 的切线交 BA 的延长线于点 F AE O 的直径,连接 EC

1 )求证:

2 )若 于点 ,求 的值

图为 1950年后我国两类人口比重变化趋势及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叙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A 人口总数不断减少 B 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C 老年人口比重增加 D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逐年增加

2 当前,我国提倡 “三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 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B 改变人口分布现状

C 缓减人口老龄化问题 D 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国家和地区的根本区别是国家拥有_______

(1)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__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
(3)李商隐在《无题》中表达对爱情至死不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③__________________,蝉呜黄叶汉宫秋。(许浑《咸阳城东楼》)
(2)请在李商隐《无题》或杜甫《月夜忆舍弟》中任选一首,默写颈联和尾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f you visit France today, it is not a surprise to meet street artists in the city or ________ a singer in the subway.

A come by B come over

C come across D come up with

如图所示,一空瓷碗漂浮在足够深的盛水容器中,现用筷子将空碗缓慢地竖直压入水中并沉入容器底静止。请在答题卡的坐标上画出从开始压碗直至碗底接触容器底这一过程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随碗底位置s(碗底距离液面的高度)变化关系的大致图象。(下压过程碗口始终向上,不考虑筷子浸入水中的体积)

从某废旧电子产品中可以提炼贵重金属,并得到硫酸铜溶液。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图中“操作”的名称是     

2)写出所得贵重金属中任意一种成分的化学式     

3)写出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任写一种);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4)写出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六一泉铭并叙
[北宋]苏轼
予昔通守钱塘①,见公②于汝阴而南,公曰:“西湖僧惠勤③甚文,而长于诗。吾昔为《山中乐》三章以赠之。”予到官三日,访勤于孤山之下,抵掌④而论人物,曰:“公,天人也。人见其暂寓人间,而不知其乘云驭风,历五岳而跨沧海也。此邦之人,以公不一来⑤为恨。公麾斥八极,何所不至?”勤语虽幻怪,而理有实然者。明年公薨⑥,予哭于勤舍。又十八年,勤亦化去⑦久矣。访其旧居。舍下旧无泉,予未至数月,泉出汪然。二仲⑧谓余:“师闻公来,出泉以相劳苦。公可无言乎?”乃取勤旧语,推本其意,名之曰六一泉,且铭之曰:
泉之出也,去公数千里,后公之没,十有八年,而名之曰六一,不几于诞乎?曰:君子之泽,岂独五世而已,盖得其人,则可至于百传。尝试与子登孤山而望吴越,歌山中之乐而饮此水,则公之遗风余烈,亦或见于斯泉也。
(选自《苏轼诗词文选评》,王水照、朱刚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版,有删减)
[注]①通守钱塘:任杭州通判。“钱塘”和下文的“此邦”都是指杭州。②公:指欧阳修,号“六一居士”。③惠勤:欧阳修的朋友,苏轼曾为其诗集写序。④抵(zhǐ)掌:击掌。表示谈话时气氛融洽。⑤不一来:指欧阳修未曾在杭州做官。⑥薨:去世。⑦化去:僧人去世。⑧二仲:指惠勤的两个弟子。
【1】解释下面加点字。
(1)予昔通守钱塘(________)
(2)以公不一来为恨(________)
(3)推本其意(________)
(4)或见于斯泉也(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勤语虽幻怪,而理有实然者。
【3】对于文中涉及的常识,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铭,是古代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
B. 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号为醉翁。
C. 苏轼,曾作《核舟记》描述游赤壁的经历。
D. “君子之泽”中的“君子”是对高尚者的尊称。
【4】苏轼为什么将此泉命名为“六一泉”?
为提高广大师生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掌握在灾难中迅速逃生、救助的基本方法,我县各校均不定期地举行了应急疏散演练,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听到相关指令后立即疏散,这属于____(填“简单”或“复杂”)反射.参与该反射的感受器是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在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中,有人类特有的_____中枢、听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参与了该反射。
(2)演练时,同学们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止过量的有害气体进入呼吸道,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并且对所吸入的空气具有_____的作用。
(3)同学们在疏散活动中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身体细胞进行_____作用(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4)活动结束后小明发现自己的手擦伤并流血了,不过伤口流血很快就止住了,这主要是血液中_____的凝血作用.当遇到紧急情况,伤员生命垂危时,应该需要对伤员进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是根据呼吸运动原理是用外力使伤员的_____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逐步恢复呼吸功能。
(5)演练过程中,同学们反应灵敏、呼吸加速、心跳加快…各种系统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_____的整体。

如图为动物细胞中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完成 过程需要的酶有 _______________ ,这些酶通过 _________ 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 过程得到的 mRNA 先要在细胞核中进行加工后才能用于翻译,翻译时一条 mRNA 会与多个核糖体结合,最后得到的多肽链上氨基酸序列 ______ ( 填相同或不相同 )

2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本图推知,该细胞中核糖体分布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 ____________ 等。

3 )图中所示生理过程的完成需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有 _____________ ( 填序号 ) 。用 α- 鹅膏蕈碱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中的 RNA 含量显著减少,由此推测 α- 鹅膏蕈碱抑制的过程最可能是 _____ ( 填序号 )

4 )某隐性遗传病由核基因和线粒体上的基因共同控制,一对患病夫妇生下一个正常的儿子,由此推知该夫妇患病分别因为 __________ ________ 中的基因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