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did the teacher say just now?
—He told us ________ in the river.
A . swim B . swimming C . not to swim D . not swim
如图所示,系在轻绳上的 A 、 B 两球,从图示位置同时静止释放,两球向左摆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绳 OA 对 A 球做负功
B .绳 OA 对 A 球做正功
C .绳 AB 对 A 球做负功
D .绳 AB 对 B 球不做功
如图所示,小明利用动滑轮匀速提升木箱。以下做法可以提高动滑轮机械效率的是( )
A. 适当增加木箱重力 B. 增大木箱上升高度
C. 增大提升木箱的速度 D. 换用质量更大的动滑轮
有两个电路元件 A 和 B ,流过元件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它们串联时电流为 0.2A ,并联在另一电路时电压为 2.5V ,则串联时的 AB 的总电压和并联时 AB 的总电流分别为( )
A . 2V 1A B . 2V 0.5A C . 3V 1A D . 3V 0.5A
如图,取一块较厚的板,置于水平面上。先按图甲所示分割成 A 、 B 两部分,并分开适当距离,在两部分间形成曲线轨道,最后按图乙所示将其分割成序号为 1 、 2……6 的六块板。现让小球以一定的初速度进入轨道,沿曲线轨道运动。若取走某些板后,小球仍能沿原曲线运动,可取走板的序号为( )
A . 1 、 3 、 5 B . 2 、 4 、 6 C . 1 、 4 、 5 D . 2 、 3 、 6
在中国近代史上,某不平等条约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瑷珲条约》
诗、文名句填空。
①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②_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社少府之任蜀州》)
③________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⑤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使你皮肤黝黑,仍需要防晒。
________ ________ you have dark skin, you still need protection from the sun.
向量 ,
( 1 )求向量 的模长;
( 2 )若向量 ,且
,求实数
的值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在劳动中淬炼成长
张凡
①炒一份“余老师同款蛋炒饭”,以“抗疫加油”为主题进行一场水果拼盘大比拼,养护一盆绿植作为特殊的开学礼物,制作一个手工包送给妈妈……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学生们经历了一段特殊的成长时光,这也成为进行劳动教育的一个机会。一些学校开展“厨艺云课堂”“线上手工课”等活动,引导学生们参与形式多样的家务劳动。一份份特别的“作业”,让居家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也让学生们在一菜一饭、一针一线中体会劳动的滋味。
②“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至今依然能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要让学生在劳动中淬炼成长。
③《尚书》有云:“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谚’通‘修’,粗俗,鲁莽)。”的确,没有挥洒过劳动的汗水,没有体会过劳动的艰辛,就很难真正理解劳动的内涵、珍视劳动的价值。环顾我们周边,青少年“不识稼穑”的现象,并不罕见。因为“课业忙”“不重视”等原因,他们少有机会走进“实践的课堂”,难以对现实中的劳动有更多切身的体验和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劳动教育淡化、弱化的现实。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型劳动,让他们在劳动中提升生活技能,才能不断夯实成长的基础。
④劳动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来说,不仅意味着劳动技能的提升,更意味着劳动精神的培育。从农耕社会“耕读传家久”的传统,到现代社会“劳动创造幸福”的箴言,时代在变,劳动的形式在变,但劳动的精神内核始终未变,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劳动,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有的意见》,对于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⑤今天,我们大力提倡劳动教育,就是要让青少年真正走进生活的课堂、走进劳动的现场,在扎根大地的劳动中,展现风采、感受快乐、实现成长。
23.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4. 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5. 选文③④段的顺序可否调换?为什么?
26. 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读了本文后你得到的启示。
一次课堂计算比赛中,四位同学的计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 . 10mm = 10 mm ÷ 1000 = 0.01m
B . 10cm = 1 × 0.01m = 0.01m
C . 5km = 5km × 10 5 cm = 5 × 10 6 cm
D . 15m = 15 × 10 6 μm = 1.5 × 10 7 μm
下图中 A~H 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A 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 H 是无色无味气体,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 反应中生成的水已略去 )
请回答以下问题:
( 1 ) C 物质在日常生活中可作 ______ 剂。
( 2 ) 写出反应 ①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 ,反应 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
( 3 ) 将 5.6g 灼热的铁丝放入充满 A 的集气瓶中,完全反应后,消耗标况下的 A 气体 ______ L ,转移了 _______ mol 电子。
( 4 ) 写出实验室制取 A 气体的离子方程式: _____ ,此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_______ 。